为何门前见狮不见虎?
大户人家门前有镇宅石兽,都是狮子,没见过摆放老虎的。故宫里面有六对看门的青铜狮子,没见到有老虎看门。大宅门及宫殿的垂脊之上,有着数量不等的脊兽,俗称“小跑”,级别越高,脊兽越多,太庙是9个,太和殿是10个,狮子排在第三位,前面是龙和凤,小跑中也不见老虎。

民间有说法,虎到中堂,家破人亡。老虎不仅不能守门,而且也不能挂在中堂,老虎凶煞之气太盛,一般人家镇压不住,镇不住就翻车了。表面上中国人奉老虎为山神、山君,实则心存敬畏和恐惧,视老虎为吃人的凶兽,且很难驯服,更不会与人类和平共处,故而有“养虎为患”的成语。凡是杀虎者,都会被视为为民除害,是英雄义士。如水浒中武松打虎,李逵杀虎,佛教中有伏虎罗汉。
老虎是中国的产物,只是亚洲部分地区有,世界其他地方没有。日本也没有老虎,日本画家硬要画虎,参照狗和虎皮加上想象。在京都二条城看到狩野派名家画的老虎,不仅老虎严重走形,而且还把老虎和豹子画在了一起。

非洲和欧洲都没有老虎。老虎起源于东亚,以这个为中心向外扩散,但是向西方扩散的分支没有跨过阿拉伯沙漠进入非洲,被沙漠阻挡了脚步。另外一个小分支也没能越过高加索山脉进入欧洲,被高寒山脉隔断了。
在肯尼亚的大草原上,见不到一只老虎,只有成群的狮子,这是造物主的有意安排,有狮子的地方就不会有老虎。在欧洲的绘画和雕塑作品中,经常能见到狮子,基本见不到老虎。据说公元4世纪,亚历山大的铁骑征服了埃及、伊朗,直达印度,欧洲人第一次在那里见到了老虎。

中国没有狮子,东汉时外邦送来了狮子,据说没活多久就死了,昙花一现。尽管如此,狮子在中国受到朝野的广泛喜爱,甚至挤入了瑞兽的行列,实则借了佛教的光。文殊菩萨的坐骑是一只威武霸气的青色雄狮,敬菩萨的同时,连青狮一起敬了。佛教中有狮子吼之说,佛教中通常把讲法称作“狮子吼”,佛教认为,狮子吼声穿透力很强,能振聋发聩,能让心中那些邪念瞬间消失,只留下清澈澄明的境界。佛教不仅把狮子吼比作佛音,还用用狮子代表佛法,狮子在佛教中地位超然。石狮子头上有卷,正规的称呼叫螺髻,释迦摩尼的发式就是螺髻,狮子和佛教沾边,也就沿用了这个发式。石狮子头上的螺髻代表着身份等级,螺髻越多,品级越高。一品官员门前的石狮子头上有13个发髻,每低一级,石狮子头上的螺髻就要减少一个。故宫里的石狮子头上有45个螺髻。
虎在佛教中比狮子的地位要低得多,是作为被驯服的猛兽看待的,伏虎罗汉一手抓住虎头,一手高举法器,老虎趴在罗汉身下俯首帖耳。“舍身饲虎”说的是,老虎吃掉了舍身的高僧,不改吃人的本色;“虎溪三笑”说的是,儒道佛三人与虎和谐相处,通情达理的老虎不吃人。虎代表恐怖或暴虐,由此降虎或杀虎成为宗教修行的一大表现。总之,老虎的形象多是负面的。

道教中白虎是四灵之一,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代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白虎在西方,代表秋季,秋天有肃杀之气,古时行刑亦多于秋季,称之为秋决。而且秋天来临,树黄叶落。白虎代表秋天的落寞、肃杀的气氛。道教四种灵兽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白虎也不是现实中的老虎,但白虎代表秋天,带有肃杀之气,还是与现实中的老虎比较吻合。道教中的张天师和赵公明的坐骑是黑虎,杀气腾腾,自带除魔辟邪的威慑气场。

北京卢沟桥上有着458个石狮子,千姿百态,有的威猛,有的娇憨,有的嬉闹,有的呆萌。中国文化有着强大的创造力,越是没见过的,想象的空间就越大,在狮子的造型上发挥得淋漓尽致。中国文化还有着巨大的包容性,将西方的狮子完全中国化,成为了人们喜闻乐见的瑞兽。而本身就产于中国的老虎,被狮子抢去了风头,无法与之争锋。
松下乱弹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从伏羲庙到黄帝陵 (3人喜欢)
- 白塔寺也叫百塔寺 (2人喜欢)
- 谁才是天下第一号石窟? (5人喜欢)
- 马蹄寺过去的故事 (4人喜欢)
- 西夏遗珠大佛寺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