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さやわか:对身体有害的蒸汽文化
Vaporwave(蒸汽波)是社会状况,是环境,是气氛,不是烟,是蒸汽。因为有害,所以或许也是一种毒气。
■
最近,海外电影和电视剧迎来了一波上世纪80年代的复古热潮。在电玩的世界里,常见于独立游戏的像素画和低多边形的设计也渐渐作为一种风格确立下来。而影像文化可能因为必然要描绘过去发生的事,所以很容易营造出怀旧氛围。今年Netflix出品的《黑镜:潘达斯耐基》因为可以让观众进行交互操作而成为了话题之作,这部电视剧里的一集就展现了1984年的电玩世界。很明显,人气不小的《怪奇物语》和改编自史蒂芬金小说的电影《小丑回魂》也明显在制作时参考了斯皮尔伯格的《E.T》和《七宝奇谋》。
大家都说vaporwave和80年代颇有渊源。也许确实是这样的。但又多少有些不可思议。因为采样音乐来营造lounge和downtempo的氛围可以说是90年的做法。用CG来追求高度的表现力以及故障(glich)的视觉性在我们的记忆中应该也是九十年代的东西。Windows 3.1的logo颇受vaporwave爱好者的喜爱,因为这个OS1993年才发售,所以毫无疑问vaporwave跟80年代没太大关系。
我猜,积极尝试80年代复古的应该是合成器浪潮(synthwave)吧。vaporwave作为其后出现的一代,应该是八十年代后叶和九十年代的产物。但为什么vaporwave会被人们看作只是八十年代的东西呢。我对这一说法产生的原因很感兴趣。接下来会在下文中展开讨论。
《七宝奇谋》的主人公Mikey是个有哮喘病的腼腆男孩,但在寻找海盗财宝的冒险之旅结束时,Mikey看见哥哥和女朋友接吻,然后把自己一直随手携带的吸入器扔向了远方。故事的最后一个镜头停在了这里。据说之所以mikey会丢掉吸入器,是因为他也想成为哥哥那样成熟强大的男人。
哮喘发作后,把吸入器的吸头放入嘴里,摁下按钮后就可以向气管里喷雾化后的药。近年,一种外形和这个吸入器很像的东西作为一种文化流行开来。在80年代的电影中象征着孱弱多病的孩子的东西在2010年以后被大人们用来耍酷。我说的这个东西就是电子烟,尤其是vape。
在日本说起ベイプ(在日语里和vape读音相近),很多人都会联想起在年轻人中很有人气的时装品牌的卫衣上印的那几个文字。这个品牌就是1993年创立的A BATHING APE。该品牌有一款猴子图案的衣服深受音乐人和艺人的喜爱,是「里原系」风格的代表作。2008年经济危机以后品牌经营曾陷入困境,虽然在2011年它被香港的服装零售公司收购了,但品牌在2006年时还曾有过年盈利75亿的辉煌历史。这说明在90年代前半期到21世纪10年代末,它在以时尚为中心的日本亚文化中还有着不小的存在感。
现在的话一提到ベイプ,可以说大家第一时间几乎都会想起应该是电子烟的那个vape了吧。
西方文明爱上烟草就是这500年左右的事。而电子烟的流行不过是最近才开始的,vape的历史更要短暂。vape是一种把烟液加热成蒸汽的电子烟。它是把原来用来处理医用dama的一种叫做vaporizier的气化器改造成的更轻量更高性能的产品,它的原理和一种叫做BONG的水烟很像。
目前在日本贩卖的烟液不含一般的烟草成分,但要是把进口的尼古丁的烟液和普通的烟液一混合,除了没有焦油以外和普通香烟的口感一样。而尼古丁本身就是烈性药品,摄入方法不当可致死。还有,如果要是吸混入有致幻作用的dama的烟液的话,是会被逮捕的。
要说vape在全世界收获人气的原因,我想,可能是它像烟具一样,可以非常个性化。它的有趣之处在于和迷你四驱车类似。既有可设置电压和电流的车盘,又可通过调整铜线缠绕圈数来体验不同感觉,还有若是用了过于便宜的锂电池就有爆炸的危险,迷你四驱车通过这些东西来吸引玩家。Vape也一样,烟液的口味从薄荷到炒菜,应有尽有。真是“男人貌似会喜欢的”那种小玩意啊—可以变身,合体,还能进行电子处理。
2010年左右 ,vape最先在欧洲流行起来。2014年,它还被英国的牛津词典选为了年度单词之一。这足以证明vape世界级的人气。
在英国,上世纪90年代中期,流行乐团杰米罗奎尔(Jamiroquai)的主唱Jay Kay走在潮流前线,也曾经尝试过代替dama的简易电子烟。拿福尔摩斯举例子有点汗颜,但英国国民似乎是从很久以前就热衷于吸烟文化了。
■
英国的经济衰退从60年代持续到了90年代。撒切尔首相在政坛大显身手,下定决心开始征收“人头税”,同时也表示拒绝英国入欧。结果,撒切尔因此被迫结束政治生涯。换句话讲,假如她还在任的话,英国当年根本不会加入欧盟,自然也不会有19年的“brexit(英国脱欧)”发生了。
这件事暂且不提,撒切尔夫人的政策在她辞任后奏效了。1990年开始接替其政权的约翰梅杰首相上任不过两年,英国的经济就大幅衰退。这段时间的北海油田的石油生产量达到高峰期,能源自给率超过了90%。虽然受到了07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巨大打击,但紧接着也能迅速回血。2006年,在国际清算银行的外币排行榜上,英镑成功从日币手上夺回了第三名的位置。
虽然撒切尔主义在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的基础上,把提高经济指标作为主要目的,但它却导致了社会贫富差距的加大。英国摇滚乐队Primal Scream在2000年推出的专辑《Xtrmntr》就批判了这一社会状况。
这些全是90年代发生的事。那段时期,日本也正处于长期的经济低迷期,似乎跟英国有些相似。也是在这个时期,日本人迷上了电子烟vape,而英国人则抽起了电子香烟,用它来代替dama。
然而那个年代的电子香烟实在太像玩具了,所以在英国没能大范围流行开来。歌手Jay Kay之后还在舞台上点起了dama。而2010年代末的现在,英国人又关心起了吸烟文化,这个现象着实有趣。这可以说是90年代中期文化的再演。2010年代末,英国宣布退出欧盟。此前一直在任的是戴维卡梅隆首相。他和之前的撒切尔,约翰梅杰都属保守党派,从这点来看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10年代似乎有什么共同之
可以这么说,英国的vape风潮和vaporwave一样,都和上个世纪90年代有联系,然后在这个时候抬了头。先讲清楚一点,本文的目的并不是谈论介绍英国的蒸汽波艺术家和歌曲。我也不打算写那样的文章。我关心的只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的vape文化,也就是蒸汽文化是如何在当下这个时代卷土重来的。这个现象怎么看都很奇妙。
■
最近一段时间,特别是在美国,好多研究指出vape其实对身体有害。因抽电子烟患上肺炎的已有数百人,甚至有人为此丧命。特朗普总统正打算禁止一些年龄段的人使用vape,或者直接禁止vape的贩卖。截至目前,旧金山已经买不到vape了。
顺便介绍一下,旧金山虽然禁止vape的贩卖,但当地目前是可以合法买到普通香烟和dama的。2012年,从华盛顿州开始,已有几个州大麻贩卖被合法化了。
已经有好多人注意到了,近年的dama合法化对欧美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Chillwave,urban mellow,Mumble Rap,lo-fi hip hop等等新出现的音乐类型都适合在醉醺醺的状态下听,spotify上许多歌单也都直接出现这样的字眼。把dama,酒精和音乐放在一起,本无可厚非。就像1967年发生在旧金山的“爱之夏”(一场嬉皮士运动,关键词:自由平等,迷幻药,迷幻摇滚)一样,流行音乐的发展本来就和嗑药文化有些渊源。这一次只不过是历史的重演。
不必多说,本文想做的正是把vaporwave,这个和chillwave相近的音乐类型放在这个大潮流中去讨论,并试图确立它的位置。但有一点需要先写清楚,vaporwave里面,被吸进去的东西并不是迷幻药,也不是dama,而是蒸汽,也就是vape。
就在vape在世界流行之际,vaporwave也收到了同样多的关注。这应该不是单纯的偶然。考虑到vaporizer(汽化器)原本就是用来摄取医疗dama的一种器材,那大麻解禁之后,它也必然会得到人们的瞩目。这样一来就可以说,vaporwave文化的先进性和社会其它领域的动向是一致的。
一些dama解禁论者全力支持大麻的解禁,他们认为vaporwave的横空出世多亏了大麻,dama是这个时代的标志物,dama比烟酒酷多了。但是,笔者绝没有这个意思,也不打算支持dama的解禁。我一开始也没有把注意力放在dama上面。如之前所述,我关心的只有蒸汽。要我解说一下时代的变化究竟是什么,我想肯定不是人们从抽烟改为抽dama,这种过于表面的变化。非要说的话,大概是从燃烧到蒸汽的变化吧,我认为这才是关键。
《七宝奇谋》的Mikey为了快些变成大人,觉得自己必须用力丢掉吸入器才行。我从中感受到的是,80年代那些成长小说式的故事里所强调的男子气概的影子。几乎所有经历过80年代的人都会在之后怀念那个时代,不知道他们是否只是单纯继承了那时的男子气概和暴力性,还是能够完全摆脱其阴影。经历了90年代的我们,站在如今这个时间点回首过去,自然是可以指出这个问题的。我们不得不说,在那种暴力性下人是不可能成长的,或者说人类本就无法获得成长。
想到这里,就忍不住冷笑起来。然后那些从液体里冒出来的蒸汽便在一旁暧昧模糊地安慰着我。Vape这个东西当然对身体有害了。如果只想做对身体有益的事的话,从现在开始什么都不吸才是最佳方案。光在这里谈论有害两个字毫无意义嘛。Vaporwave就是这样的一种文化。哪怕它对身体有害。
原文作者:さやわか「身体に悪い蒸気の文化」
出自:『ユリイカ2019年12月号 特集=Vaporwave-Oneohtrix Point Never、Vektroidから猫 シ Corp.、ESPRIT 空想、2814まで…WEBを回遊する音楽-』
翻译:周比特,gan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