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7《红与黑》
《红与黑》讲述了一个在拿破仑倒台后、教会思想在大众生活方方面面有所松动的社会里,一个才华横溢、俊俏惹人爱的小镇青年于连为实现个人野心而奋斗的人生经历。但这不是《雾都孤儿》般的资本与现实的矛盾,而是一个青年在野心的驱使下,利用个人才能、情人关系、以及有权人物的青睐,最终从一个受人奚落的小镇木材商儿子,变为一个出入巴黎上流社会贵家公子。最后因为与情人的关系未得到贵族家长的认可,惨遭死刑。
小说中,于连是一个特别饱满的人物。因为记忆力超群,过目不忘,受到维璃叶市神父青睐,熟悉的拉丁文让他出类拔萃,受到市长的关注,成为了市长家孩子的老师——开始了实现他勃勃野心的经历。于连从小崇拜拿破仑,对底层社会出生很是自卑,自命不凡的他更不受满身市井气的父亲待见。欣欣然来到了市长家,在与市长夫人——瑞那夫人多次纠葛后,终于建立了稳定的情人关系。野心家于连在这时并未意识到比他大十多岁的情人对后来的他如此重要,全部身心都投入在了察言观色和实行野心的算计中。在与瑞那夫人的关系即将暴露时,他被安排去了神学院,从而得到了去巴黎的机会。巴黎在这时是一个人心浮动的社会,经历了崭新的王朝,民主自由思想使这时统治的贵族们如坐针毡,不能自安。于连在这新旧交替的社会中,利用自己的才能在侯爵府站稳脚跟——给拉穆尔先生当私人秘书。与伯爵女儿玛娣尔特成为情人,人生走向了巅峰。在与情人的感情折磨中,慢慢获得了玛娣尔特的倾心。与伯爵摊牌时遭到了反对,经过玛娣尔特的软磨硬泡,父亲一面给钱财,一面为于连打造新的贵族身份,但拉穆尔先生内心使二人分开的想法一直没有消失。在打听到于连过往后,下决心放弃了他。于连因为瑞那夫人对过去的言说恼怒于她,眼见大好前程被过去情人所毁,盛怒之下在教堂开枪打伤了瑞那妇人。被逮捕后的于连在监狱中意识到了个人情感所属,一直以来,他钟情的人仍是过去的情人。玛娣尔特积极活动,一心想挽救未婚夫于连,无奈于连无求生的意愿,加之伯爵暗中插手,最后于连被判有罪砍头。一方面,于连可以说是一个虚伪的野心家,也可以是一个敢于挑战阶层束缚的有为青年。另一方面,于连这个虚构的人物有着作者个人的幻想——吸引女性的魅力,女人一见到他就神魂颠倒。野心、心机、多疑、羞怯等性格特征,让他更加真实。
小说中的两个主要女性,一位瑞那妇人,一位玛娣尔特。瑞纳夫人在维璃叶是一位有钱的新贵族,嫁给了市长,姑姑是一位有钱的寡妇。本人娴静端庄,很少对外社交,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三个孩子身上。她除了欣赏于连的才能,也为他的魅力吸引。多次挑逗后,坠入了家庭教师预谋的爱河中。虽然突破传统,但瑞那妇人却真心而炙热,不仅眷恋着于连,更时时刻刻为他着想,让他凭借着教会的联系,有了去巴黎的机会。
玛娣尔特,伯爵宠爱的女儿,社交场中的爱情高手,霸道而自负。在相互试探与算计中俘获了于连。最后也未能逃脱于连的手段。到最后读者都不敢肯定她对于连是爱情,还是自我情结的投射——习惯了周围把自己当女王,不相信自己有不能占有、无法得到的。在挽救于连的过程中,更多的动力来自于对英雄情结的追求,而不是对情人眷恋。轰轰烈烈才是他孜孜不懈的追求。这是一位接受了新思想的独立女性,并未受过去道德的束缚,她从未因为有情人而懊悔,只在情感对情人产生依恋时而鄙夷自己。
《红与黑》通过小人物于连描写了19世纪的教会、贵族、小资本家的社会。对于于连没有直接的褒贬,最后判刑把他塑造成一个英雄形象也显得很莫名其妙。这段情节浓缩了那一个时代的荒谬与疯狂。把一个社会,由阶级分开来看,那于连成了一个挑战上层阶级的英雄,一个底层平民不懈奋斗而又轻易被贵族老爷毁灭的悲情英雄。《红与黑》成为中小学名著读物,大概是因为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