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朋友社交的一点心得2
距离上一篇又过了半年,知知进入了可怕的两岁阶段,成长的烦恼各种小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帮她一点点的去调整,认识这个世界。这几个月里出门不算多,因为大部分时间是冬天本来出门就少,加上年底那波疫情几乎有一个月没出小区,其中两周连家门都没出,但并不是说关于社交方面的练习就停止了。
这个阶段情绪控制和物权意识是主要问题,知知有出现打人行为,先从生气了打阿姨开始,阿姨并不好过于严厉的说她,就得我出马治她了。如果孩子在家就打人成习惯,出门也很难控制住,在我眼里这涉及到是非对错的问题,是必须要纠正的。以前也看到过有人说孩子上了幼儿园打人问题严重不知道如何教育,最后明白是在家里他打爸妈时从来没人严厉的说过他,总是嘻嘻哈哈过去了,小孩的思维就是简单直接,没说过他就不认为有问题。
这半年语言能力突飞猛进,可以简单的沟通表达,在告诉她“不可以”的同时,也要告诉她正确的方式是什么、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别人沟通,比如想玩别人的玩具,可以说“我能玩一下吗?”,但是光会请求不够,她需要明白请求后要看对方同意不同意,在家里我也有意识的去真实呈现我的想法,比如有些东西我不能让她碰,就会拒绝,告诉她“这是妈妈的,你不能动”,孩子需要明白被拒绝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有时她会继续想试探,我会说“你想看看可以,但是不能摸”,很快她也学会了和我沟通“我就看看,不摸”,当然内心还是很想摸的,时不时控制不住自己蠢蠢欲动的手,一边伸出来一边自己还叨叨“不摸”,又缩回去,内心两个小人儿在打架的画面完美展现。只要孩子有这个意识了,慢慢会看到她的进步。最近又教了她一个句式“我可以xxx吗?”,她每天都很喜欢问我“我可以看看吗?我可以摸摸吗?”遇到这样萌萌哒礼貌提要求的小孩,真的很难拒绝。
除了物权和情绪,简单的沟通对话也有教她,说白了就是如何与别人闲聊天儿~孩子有时候并不是不想和别人交流,可能是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该怎么接话。很多日常沟通都可以提前演练,这个阶段最大的优势就是孩子喜欢学舌,记忆力又好,比如教她回答“你叫什么名字,你几岁了?”,别人给了东西要说“谢谢”,走时要说“拜拜、明天见、慢走”等等,在家经常帮她练习,现在爷爷每次准备回家了知知都主动说“慢点走”。出门时一开始我会替她回答,但是慢慢的这些教过她的“问答题”我会先看她的反应,小孩子遇到陌生人会反应慢些,要给她一点思考的时间,比如邻居们逗她问她几岁了,我会先等等看,如果她没反应,我会蹲下来和她说“奶奶问你几岁了,你应该怎么回答呀?你可以说两岁。”让她知道,别人和她的对话,有能力答的她可以自己说。打电话、视频通话、微信发语音也是能让孩子学会对话的方式。春节去广州的飞机上有个空姐和她搭话,问她叫什么、几岁了,她都对答如流,又问她上没上幼儿园,她还说“上幼儿园了”(乱说的哈哈),然后人家夸她这么会说这么可爱。孩子在和陌生人的简单交流中,有了比较好的体验,是一种正向激励,增加她这方面的信心,消除对陌生人的恐惧(后面安全教育也要跟上)。
这个阶段开始对绘本、简单的故事情节有了理解,也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处理问题,比如家里有本书上是场景在幼儿园里,有个小朋友哭了,另外一个小朋友拿着一个小汽车给他。这本书没有预设的故事内容,这个场景怎么讲、从什么角度讲,取决于家长。最开始知知的理解是小朋友哭了因为妈妈没在,我顺着她的思路讲,说这个小朋友在幼儿园里想妈妈了,他哭了,另外的小朋友在安慰他说“你别哭了,咱们一起玩小汽车吧”,这里面就渗透了关爱别人和分享的概念。(换个角度也可以讲成,小朋友哭了是因为他的小汽车被抢走了,拿着车的小朋友觉得不好意思就把车还给他了,这样渗透了不能抢别人玩具、以及抢了玩具以后对方哭了要怎么处理的概念。看你想通过这个场景教孩子什么。)
在这本书讲过几次以后,有次在游乐园里,一个小朋友和知知差不多大,面前有两个拖车(对,还是上一篇抢玩具蔬菜的那种拖车),她在玩其中一个,知知走过去看了看,想要车,对方妈妈说没关系你拿一个吧,知知拿走以后那个小朋友就开始哼哼唧唧带着哭腔不乐意,她妈妈说这本来就是公共的玩具,你有一个车了,另外一个就应该让别人玩。知知听到她假哭的声音一直在关注,在附近绕来绕去没有走远,又想回去看看,我问她那你还想把车给她么?她想了想,走过去把车送到小朋友面前。我当时还挺惊讶她的做法,她有对别人的情绪关注、也懂得让出来,亲妈滤镜+1000度。事后也有点后悔,我怕她以为小朋友哭是因为她做错了,不过以后还有的是机会,可以再慢慢和她讲。
大了以后她有时会接触到比自己小的小朋友了,一般来说孩子是不愿意和比自己小的孩子玩的,但是不玩不等于不交流,不等于完全无视对方。约了朋友家的孩子一起玩,如果比知知小,我每次都会坚持引导她,让她至少和对方有些接触,比如打个招呼,拉拉手,问对方叫什么名字、几岁了,告诉她这个弟弟/妹妹还不会走,只能爬,还不会说话,你以前也是这样的,你要动作轻轻的。让她明白和大孩子玩时是不一样的。2岁以后我也会提前一两天告诉她,我们明天要和一个小朋友玩,Ta是一个小哥哥/姐姐/弟弟/妹妹,Ta叫xxx。等见面的时候告诉她,这就是前两天和你说过的xxx小朋友。我是不赞同过于随孩子的意,孩子不愿意和比自己小的玩,就一点不接触了么?尤其是打算要二胎的家庭,是可以通过这些很自然的事情让孩子提前有些感受的。
如果确定周围环境比较安全,我也开始不完全紧跟着她了,我发现她也可以接受,但会和我保持一个让她安心的距离,大概三五米,不会跑开离我太远,说明她知道我在附近就可以了。上周去宋庆龄儿童中心,我在储物区放衣服,她跟着她爸走出这个区域,然后她爸上厕所去了,我以为他们在一起,从储物区出来以后我突然听到旁边攀爬架区有个熟悉的声音,一看知知已经坐在一个爬架的高处,还在和旁边孩子家长说着什么。我当时有点吓一跳,因为这是第一次来,还好整体环境是安全的,也是让我意识到她的成长。当然以后我和她之间的那个能让她安心距离会越来越远,就像放风筝一样,有根线牵着,但又不容易看到,风筝知道线没断就可以再往上飞一飞,不怕掉下来。这也是孩子一步步成长的体现吧,注定是离我们越来越远的。
小耗子养花呢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四岁四个月、五个月的知知 (2人喜欢)
- 四岁三个月的知知 (2人喜欢)
- 四岁两个月的知知 (2人喜欢)
- 四岁一个月的知知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