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马峪的传说

编者按:这是一个在山东潍坊临朐周边非常流行的清代故事,是那种外祖母在油灯的烛光里讲给男孩与女孩的故事,正如一位友人所说,民间传说往往不是对幸福的渴望幻想,而是对社会现实与历史记忆的隐秘书写。
在石佛堂村玉象山后有一条山峪,名叫八马峪。提起这八马峪的来历,还有一段惊心动魄的八马战顽匪 的故事。要知来龙去脉,且听我慢慢讲来:
话说很早很早以前,在临朐西南山的一个小山村里,有一个小伙子名叫大壮,年方二十出头,这小伙子年青体壮,且憨厚、老实、勤快。他从小就失去了爹娘,是一个苦命的孩子。他为了挣碗饭吃,便给附近村子里一个外号叫“朱扒皮”的大财主放马。这朱扒皮排行老八,人又刁钻奸诈,所以人送外号“朱扒皮”。朱扒皮家养着七匹马,玉象山后的一条山峪里青草茂盛,且有泉水,是放马的好地方。大壮每天一早就赶着这七匹马来到这里放牧,直到每匹马都吃得肚儿圆,天擦黑才赶着马回去,圈好马后,便回到山脚下自己的小庵屋里。
有一天,大壮把马赶到这山峪的草地上让马悠闲地吃着青草,自己便在一棵大树下躺下歇歇着。他这一躺便迷糊了过去,等他一觉醒来之后,先去数了数马是否有走失的,这一数,使他吃了一惊,这马竟成了八匹,多出了一匹白马。他再仔细看了一遍,发现多出的这匹白马,马架高大,全身玉一般洁白,两只耳朵紧贴在头顶,长长的鬃毛垂了下来,真是一匹好马。大壮便走到那匹马跟前,用手拍它的额头,捋捋它的鬃毛,那匹马也很顺从地把头偎在他在怀里,闻闻他的臂,舔舔他的手,很是亲热。当时大壮也没在意,认为不知是从谁家的马群走失过来的,等人家来找时给他就是了。到了傍晚,大壮要赶着马匹回家时,那匹马却不见了。常言道:“老马识途”,大壮认为那匹马可能又回到了自己的马群里去了。可第二天来放马时,天傍响时辰,那匹马又悄悄地来了,傍晚又不声不响地走了。这匹马非常地友善,每次来了之后,总是先用头轻轻地拱拱其它七匹马的肚皮,用舌头舔舔每匹马的额头。那七匹马也表示欢迎这好伙伴,顺从地让它拱任它舔,然后再一块吃草喝水。时日一长,马与马之间也都产生了感情,觉得谁也离不开谁了。那七匹马也都顺从地听从这匹马的,便成了这里的领头马。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过了整整九九八十一天。就在这九九八十一天里,大壮的脸上逐渐地添了愁容。你道是咋啦?原来自去冬今春以来,连续三四个月没落下一个雨点,地里的庄稼受干旱不说,就是河里的水也断流了,山上的青草也开始发黄。大壮为这越来越严重的干旱天气,成天长声短气,愁眉不展。
这一天,大壮把马赶到这里后,让马吃着草,便倚着那棵大树歇歇着。两眼瞅着连一丝云彩也不挂的天空又发起了愁。不一会便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在睡梦中,那匹马走到了他的跟前,并开口对他说:“壮哥,我对你实说了吧,我本是天宫御马宫里的白龙御马,是玉皇大帝的坐骑。那天我来到人间游玩,看到你心地善良,人间的山水风景秀丽,又有这几匹马作伴,就被恋住了。这几天我看你为天旱无雨而愁眉不展,我要为你解愁除忧,为民办件好事。我现在就回天宫跟玉皇大帝说一下,让他下旨令电公雷母布云打雷下雨。”大壮听到这里又惊又喜,猛不丁地醒来,睁眼看到白龙御马正站在跟前,两眼一眨不眨地看着他。大壮忙说:“你是白龙御马吗?你刚才在我梦中说的要是真话,那么就请你赶快去求求玉皇大帝,请他下旨下场透地雨,解救解救这方人吧。”只见那白马点了点头,长啸一声,把头一昂,鬃毛直竖了起来,两条前腿一提,便腾空跃起奔向了天宫。
白龙御马奔向天宫后,待了不到一袋烟的功夫,天便起了风,只见天空中乌云滚滚。那云团顺着风向,翻滚着向这边聚来,不一会就把天捂了个严严实实。接着便电闪雷鸣,惊天动地,紧跟着大雨便“哗哗”地下了起来。干裂的大地得到了滋润,干旱的禾苗得到了甘露,枯竭的河床泛起了滔滔流水,直到下了个透地,雨才停了下来……

一场甘露,沐浴了大地,滋润了庄稼惠及了百姓。大家齐夸大壮得了匹宝马,为民办了件好事。俗话说:“纸里包不住火,没有不透风的墙”。大壮得宝马的事很快就传到了朱扒皮的耳朵里,这朱扒皮本来就心毒手辣,刁钻奸诈,看中了谁家有个好东西,不弄到手就难受地抓层皮。一听大壮得了匹宝马那还了得,心想:大壮本来就是我的马奴,是我那七匹马引来了宝马,这宝马必须归我才是。这天天刚傍晌,他就约上十几个家丁,带上马笼头,就直奔放马的山峪来。老远他就看到了那匹架大体壮的白龙御马,急忙跑上前去,两手抱住了马脖子,嘴里急麻溜地吆喝家丁:“快套笼头,快套笼头!”哪知,白龙御马还没等家丁靠前,轻轻地把头一甩,就把朱扒皮摔出去了十步远外,重重地跌在了地上。家丁们一看主子被摔,一个个挽袖子,捋胳膊,拿着笼头就往前凑,想把马套住。谁知,只见那白龙马把脖子一弯,就地打了个旋转,抬起蹄子一连“蹬、蹬、蹬”地踢了起来。不偏不斜,一圈家丁一连倒了七、八个。有的踢掉了牙,有的踢破了头,还有的踢折了腿。那些没被踢着的也吓破了胆,掉头鼠窜。朱扒皮也吓直了眼,扭头就跟着跑回了家,也没敢回头看,生怕白龙马撵上来。
这朱扒皮不但没有得到白龙御马,还被吓出了一场大病。浑身发热直冒冷汗,哼哼唧唧十几天没爬头。他哪能咽下这口气,他本想把白龙马弄到手,刮风下雨就得听他的,当天旱无雨时,老百姓就得来求他。单凭他拥有这匹宝马,就能吃香的喝辣的。谁知道这白龙马太厉害了,不但没弄到手,还差点搭上条小命,就像那玩魔术的下了跪---没咒念了。就在这时,管家“鬼精灵”赶忙过来示意说:“老爷,你不是还有一个在大崮山当土匪头子的小舅子吗?你何不让他带着匪兵去擒拿这白龙御马呢。只要宝马到手,往后这方天下还不是您姐夫舅子二人说了算吗?”朱扒皮一听,眉开眼笑,连连称赞“极好,极好!”立即收拾车辆,带上管家“鬼精灵”直奔大崮山而去。
朱扒皮的小舅子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土匪头、刽子手,外号“活阎王”。活阎王一听有一匹能主着刮风下雨的宝马,顿时乐得手舞足蹈。当时就点上五百名匪兵,捎着拌马索,提上长矛枪,由朱扒皮带路,直奔放马的山峪而来,把正在吃草的八匹马围了个水泄不通。
正在大树下歇歇的大壮一看,由朱扒皮带着匪兵围住了那八匹马,当时就气得火冒三丈,站起来就要上前和朱扒皮理论。只见那匹白龙御马一跃就从匪兵的头顶上窜出了包围圈。它来到大壮跟前,望着大壮,大颗大颗的泪珠子从眼里滚了出来。把头拱在大壮的胸膛上,把他一步步地拱到了大树下的大石头上坐下,然后猛地转过身,头一昂腾起四蹄,箭一般地扑向了匪兵。
匪兵们一下子乱了阵,白龙御马打着旋,忽而前腿腾空,忽而跃起后蹄,长长的马尾巴扫来扫去。匪兵们被踢死的踢死,扫伤的扫伤,“嗷嗷”叫着,一个个倒下去。无奈匪兵太多,前边的刚刚倒下,后边的又涌了上来,拌马索一根接一根地拦,长矛枪一杆跟一杆地挡。一阵激战下来,白龙御马渐渐地有些支撑不住了,四条腿开始打颤,喘气也急促起来。这时一根拌马索打来,一下拌住了白龙御马的前腿,紧跟上几杆长矛枪一挡,一个趔趄,白龙马跪下了。这时,朱扒皮和活阎王正躲在匪兵后边,一见白龙马跪下了,心里一恣,俩人便急忙没命地扑过来。一个拽住了马的长尾巴,一个摁住了马的后腿。哪知,白龙御马又跃了起来,两条后腿往后一蹬,两只蹄子使劲一踢,不偏不斜,朱扒皮被踢破了前额头,顿时脑浆喷了出来。活阎王被踢在了鼻子上,鼻口中鲜血直往外窜,仰面倒下,当场就断了气,而白龙御马也筋疲力尽了,慢慢倒了下去。
匪兵们看到自己的主子死了,白龙御马也倒下了,呼啦一下子涌了上来。正当在这关口,其他七匹马看到它们领头大马危在旦夕,马头一昂,前蹄一跃,“咴咴”地叫着,一齐踢向了匪兵群中。白龙御马一看伙伴们一齐来支援,它也来了精神,又鼓起勇气杀了起来。这八匹马齐心协力用蹄子踢得踢,用嘴巴咬的咬,用尾巴扫的扫,越战越勇。奋战了两个时辰的功夫,匪兵们死的死,伤的伤,去了一大半。剩下的一小部分残兵败将,看到越战越勇的马匹们,哪敢恋战,都吓的屁滚尿流掉头鼠窜了。
战斗结束了,八匹马匹匹都累的汗流浃背,呼呼地喘着粗气。大壮心疼的挨匹马去用手梳理着它们的鬃毛,稍微歇息之后,白龙御马走到大壮面前,用嘴拱了拱他的胳膊,用舌头舔了舔他的手,然后就调过腚来朝着大壮就拉了两个马粪蛋,可谁知,这两个马粪蛋掉在地上,立刻变成了两个闪闪发光的金蛋子。接着白龙御马便用嘴巴挨匹马去咬了咬它们的耳朵根子,好像对它们说悄悄话。意思是:“我要回天宫去了,你们的主子已经死了,能不能跟我一起去天宫御马宫里享福呢?”那七匹马也好像明白了它的意思,一齐向它点了点头。这时,只见白龙御马朝天空中“咴—咴—咴—”连叫了三声,一声比一声高,一声比一声脆。这一叫,只见天空的西南方一团白色云雾向这边滚滚而来,不一会就把八匹马罩了个严。只听到云雾中马匹们“咴咴”地叫了几声,随着一阵旋风,在白龙御马地带领下,腾空而起,跃向天空,向着御马宫飞奔而去了。
大壮望着天天相伴的马匹们去了,很是有些恋恋不舍,不禁泪流满面。云散了,风停了,马匹也不见了。大壮呆呆地面向西南方望了望,便跪下磕了三个响头,然后站起来,拾起白龙御马留下的两个金蛋子,回到了他那个小山村自己的家里。他用白龙御马给的两个金蛋子买了地,盖了新房子,还娶了媳妇,从此过上了男耕女织的日子。来年又添了一对龙凤胎,这真是喜上加喜,一家四口,小日子越过越红火。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普洒甘露,惠及庄农;力战顽匪,为民除害”的八匹马的功劳,便把放牧这八匹马的那条山峪取名叫—八马峪,一直流传至今。
作者简介:冯纯智,笔名:智勇,号“愚叟”。1946年1月生于寺头镇石佛堂村,初中文化,从事通讯报道工作二十余年,退休后习作文学,多次在省、市、县报刊、杂志发表文章,现为临朐县地方志学会会员,临朐县作家协会会员。
分析Ⅰ:故事中的反派姓朱,又是匪兵的亲戚,可能是暗指邪恶的朱明王朝和红巾军、明末乱军;八匹马也许是暗喻骑兵,故事原型是元末明初或明末清初,一股匪军窜至临朐石佛堂村,幸而被当地土豪骑士击败。白马是临朐骑士的领袖,与匪军大战后伤重牺牲,在民间传说中升入天堂。大壮是被八马骑士团守护的普通村民,大壮盖房娶媳妇生子的故事是村民的普遍愿望。
分析Ⅱ:根据可靠的人类学、自然村族谱村志、地方志分析,临朐周边在元末两淮、两河大乱中是稳定的山丘,宛若磐石。潍坊其他地区往往是由山东本地的移民建立新村,掺杂少量“河北枣强移民”,但临朐很大一部分村庄都能追溯到元代及以前,土著性极强,想必是有像青州回民社区一样的土豪保境安民。八马骑士的传说,类似威海地区的清末女王山传说,是村民对抗击淮匪的历史的艺术熔铸。
兖鲁仁义统军帅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MC老玩家的第一组披风,写在大电影上映前夕
- 石器时代河南土著被替代的历史 (1人喜欢)
- 【日耳蛮学】试论江南蛮的“赢学”
- 评“把文科生踢出校园”,论文科的意义 (1人喜欢)
- 【金元历史】济南公爵世德碑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