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的无知且散漫】浅谈对女权的理解01
女权,落在实际还是讨论权的问题,本身还是个政治运动,广义上为女性谋权益。女性可以是由性别界定的,可以是自我认同的,包含生理性别和心理性别。
现在看很多人说吃红利者(女性或男性)不配成为女权。他们是本质上不相信人“人之初,性本善”的理论,全员恶人。这是底层世界对上层世界的整体仇恨,已经摆脱了性别的定义,完全就是借用女权的壳子抨击过得比“她”好的人,这个人可以是男生、女生、LGBTQ,任何一个人,变向的仇富、仇权、仇智慧。
极端性别主义的出现,让女权的定义逐渐模糊了起来,是否只有身体、心理都归属女性,且处于社会底层(自我认知),才能成为女权运动的绝对代言人?在我看来,如果女权成为了除了自我团体不可以容纳其他团体的存在,这就是纳粹沙文主义,极端的团体狂热者。
为什么会产生对何为女权的激烈探讨?要知道女权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全世界第一位女权主义者是法国的克里斯蒂娜·德·皮桑(Christine de Pizan),她的生卒年份为1364年至1430年(百度百科),十四世纪的妇女就已经在为女权而奋斗。更为久远的中土大唐,诞生了中国第一位著名的女皇帝,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而中国史上一共有4位女皇帝,其余分别是北魏殇帝,即元姑娘,年号武秦;文佳皇帝陈硕真;西辽承天皇帝耶律普速完。可见古今中外的女性都为自己的人生、权利奋斗过、战斗过、争取过,有过失败,也有过成功。
是否这些人会聚焦到性别问题,何为女性?在我看来,她们肯定是有所思考的,但她们将更多的思考放在在了权上,通过政治斗争去解决自己(女性)面临的生存困境。
玛丽一世(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和伊丽莎白一世(1533年9月7日-1603年3月24日)是姐妹,同样都是都铎王朝爱尔兰和英格兰的女王,她们的人生走向和后世评价完全不一致,这是“吃政治红利”带来的差异么?我觉得不是。第一,要知道无论什么年代,聪明人都一样聪明,弱势的人都是弱势(包含男性和女性)。第二,社会是对面的,人是多样的,没有绝对的好人与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