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是人,不是恋爱本身

💜
每年冬天,天气特别冷的时候,我就会想把安妮·普鲁的《船讯》翻出来看一遍,好像外部环境越寒冷,越想从这本书里汲取温暖,为下一年攒攒力量。对我来说,这不是一本关于爱情的小说,但如果要推荐什么跟爱情相关,我第一时间还是会想到它,因为它足够真挚。
普鲁笔下的主人奎尔是再寻常不过的普通人,用世俗的眼光看甚至是个十足的失败者,总是“一只手捂着下巴,用微笑和沉默掩饰痛苦”。就是这样一个明明自己得到的只有那么一点点的人,却遇到了爱情,恋人随手给他的两枚鸡蛋,他都赋予它们“缠绵动人的含义”。每回读到这里都感到心碎,但好像又不止于此,无论外人看来这段情感如何不公平,但他在那一刻就是感受到了百分百的爱意。爱不就是将你的各种感官放大吗?
情人节,赵半斤在读:
既然杰克能从泡菜坛子里脱身,既然断了脖子的小鸟能够飞走,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也许,水比光更古老,钻石在滚热的羊血里碎裂,山顶喷出冷火,大海中央出现了森林,也许,抓到的螃蟹背上有一只手的阴影,也许,一根打了结的绳子可以把风囚禁。也许,有的时候,爱情也可以不再有痛苦和悲伤。
——安妮·普鲁《船讯》(马爱农译)

十三四岁的时候,我像是突然生活在一面镜子前,它告诉我我是谁,有什么可爱之处,在这个世界上对一个本可以毫无关系的人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但在恋爱中初识自我的同时,这块魔镜也过早地向我伸出魔爪,塞给我一整套意味不明的想象、仪式和道德,教我如何成为一个绝对意义上的好恋人。
我常常对镜自照而感到失望。那时我在作业本上写:“谈恋爱真讨厌!我喜欢的是人,不是恋爱本身。”很快这个本子被妈妈发现了。她问我:“你才多大,懂什么是爱?”我心里想,不懂最好了。
大部分读到的书、看到的电影都告诉我,爱是为其值得放下所有,甚至自取灭亡的事,看,小美人鱼失去了声音和尾巴,但在她死亡时,连灵魂都闪着永恒的光辉,这不就够了吗?或者说,活着就是连绵不绝的疼痛,而爱是一切问题的止痛药,一点副作用算什么,连电影《大路》里那样温暖与残忍混合的爱都可以吞下。我一边对此感到警惕,一边随着慢慢长大,失去对家庭和故乡的稳固理解,步入一个坐标倒塌的世界,不禁想要归属于一个大于自身的东西。当传统的意识形态个个陷入危机,爱难道不是最正确的信仰吗?

但走到极端时,我发现这面爱的镜子甚至都不期盼另一人的参与,许多爱的理想主义只是对理想自我的呼唤。当我为了完美地书写自己的爱情故事,毁坏、强求、忍耐,反而无能在现实中作出精细的(也许是庸俗的)努力,无能去做对他人的生活(而不是自我的意义感)有益的事。小说《鳄鱼手记》里的主角拉子为了追求爱的纯净,伤害他人也自愿被人伤害;但她最后在对爱人的寄语里,还是劝解她去努力而适度地爱一个人——现在我觉得这是真正考虑他人的恋爱。
比起不顾一切的靠近,更想感谢时不时督促我早睡早起、给我买健康食物、平常地说出鼓励的话的人。终于我也开始学习,“现实里怎样做对他才是好的”,也想告诫自己,努力善待对方永远比做一个爱情的自恋鬼重要。
情人节,菜市场在读:
——邱妙津《鳄鱼手记》

20 岁,我读到了海桑的这首诗,对期待爱情而整装待发的自己表示满意:

“我不会活得太久(我已经三十岁了)
所以我迅速行动(老妈又催我迅速行动了)
该我做的事是我的(知道了知道了,别催了)
我已经看见一生的路(我可能会一生孤独)
然后擦净地板,放正花盆(我先躺一会儿,玩会儿手机)
栽好阳光下的小苹果树(睡个觉)
我便不再害怕,我准备好了(醒来了,我早就习惯了)
你是我随时的客人(我爱的 / 爱我的那个人怎么还不来)
来吧,我就在门口”
这一遍读下来有点难过,发现自己好像读不了诗了,有些失去了幻想的能力,这比等不来客人更严重。但好在海桑的句子依然对我有用,再翻看一遍还是能感受到一些微小的感动,仍然令人感到愉快。关于情人节,还想再摘一句黄淑惠《情人节》里的歌词,“其实这天它不算什么,没有情人的该怎么过”,就正常过嘛,顺便定个闹钟,提醒自己 2033 年再读一遍《我不会活得太久》。
情人节,pico 子在听:
其实这天它不算什么,没有情人的该怎么过
——黄淑惠《情人节》
前些天和朋友聊天,聊到了建立一段关系意味着“愿意给对方伤害自己的权利”,这个说法很打动我。在这个城市里生活,我们都在尽力适应快节奏、高压力的陌生人社会,渐渐习惯了相遇而后告别,各自淹没在茫茫人海中。而恋爱意味着勇敢地敞开自己,撕碎外在的身份标识,在心灵上赤裸地面对彼此,这正是最难的事。一个人也能过得很好,在今天已经成为并不少见的主张,既是婚恋观念上的进步,同时背后也隐藏着自己无法轻易卸下的盔甲。
给大家推荐的一首诗,选自最近在做的书《一个人,也要活成一个春天:快手诗集》,书中收录了几百首来自普通人的诗歌。这首诗的作者是一位在山里放羊的牧民,四十多岁,小时候患脑膜炎导致残疾,小学四年级时辍学,因为共同的对诗歌的喜爱,遇到了自己的妻子。读他的诗,会发现藏在生活角落里的朴实与真挚,也会让我们重新想起,每一段值得珍惜的关系,都是由不完美、却愿意彼此敞开的两个人组成的。
情人节,晓宇在读:
我刨树坑。她扶树苗。
河床被现代化的荒草占领。
河水清澈,水花亲吻着鹅卵石
她挖的树坑又大又圆。
她是弃婴。贫农。没上过学。
信赖于镢头和铁锹的哲学。
现在她的背有点驼,扶树苗的手有些抖。
我也一样。我们一边封土,一边互相纠正。
——翻手的雨《栽树》
选自《一个人,也要活成一个春天:快手诗集》

手机备忘录里有 1832 条我随手写下的只言片语,其中有 266 条与爱有关,最长的一条写于上一场爱情分崩离析的时刻,全文写到了 27 个“爱”字,用于两个世界的彻底告别。
22-23 跨年夜时和朋友一起做普鲁斯特问卷,关于什么是最浅层次的痛苦,我的回答竟然是失恋。时至今日,我开始失去对于失恋的痛苦记忆,觉得当时的情绪如今看来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但其实完全不是这样,很多存在都在提醒我,当时的痛苦是切实且强烈的,我用了许多方式来逃脱,耗费了许久才缓慢但彻底地从中脱离。在经历了对爱情的全情投入后,失去了对爱情的兴趣,认为共情简直是幻想,对于爱情的期望步步退让。
但在脱离爱情的荫蔽后,我开始更为自然地观察或想象爱情。共情到坠入爱河的感受很像醉酒的时刻,开始更能够体会文艺作品里记录的爱情其实也只是陷入几个时刻,当我们将不再将自身投射于另一个身影上,反而更能理解爱情。爱很好,爱是伟大的事,即使到现在我仍能感受到恋爱中对方的存在其实带给过我很大力量,但在我真正身处其中时,很难从混沌中看清所得与所失。
情人节,鹤旻在读:
圣奥古斯丁对于时间的论述,同样适用于爱情。我们对它想得越少,就越觉得自然,可只要开始对它苦思冥想,那我们就陷入一片混沌。
——帕特里克·聚斯金德《论爱与死亡》

必然存在此种爱的范式:比起爱上一个精确的人,我们更容易迷恋上对此人爱的幻想,又或者,直接沉溺入这种情景,彻头彻尾爱上空缺、逻辑、符号与大他者。这或许是现代的爱、后现代的爱,更可冠上美名“我们时代的爱无能”,这是一种路径,但我常常也感到更传统路径的呼召。
陀在《卡拉马佐夫兄弟》里提到的,“神父和师傅们,我老在想:‘地狱是什么?‘我以为它是‘由于不能再爱而受到的痛苦’。“这种爱是依靠人与人的相守而得成的,没有这种爱的地方竟是地狱。它需要信经、团契、以及苦炼,泪水和心性。比起走在幻想的康庄大道——这并不是指认幻想的爱为纯然无害的安慰剂,而是说坚实的考验于我而言更有魅力;或许感受其中的痛苦和曲折,才能做到“善良、诚实、永不相忘”。
情人节,锤头鲨在读:
很抱歉,我不能对您说什么动听的话,因为与梦想中的爱比较起来,切实的爱是一件严酷和令人生畏的事情。
——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

大头虾
又在异地的单读编辑
时隔三年,终于在上个月见到了男朋友,上次分开时,他去商场给我买了些口罩和酒精才离开,提醒我多多小心,没想到这样的生活一过就是三年。我抱着相机去机场等他,以为自己会不顾旁人的眼光当即大哭一场,只有眼泪能够表达积压已久的委屈和劫后余生的释然,也想象过两个人会尴尬得不知所措,时间和距离可能早已冲断了彼此间的纽带。结果是意外的平静,坐上车回家,吃饭,撸猫,处理手头的工作,开始闲谈……仿佛我们并不是各自都经历了很多才再次见面——当然不可能不经受些什么,仿佛他本来就置身在这个空间内,而我的内心瞬时被一股平和充满,借用凯茜·斯威尼的话(出自《单读 32·寻找救生艇:爱尔兰文学特辑》),“我渴望宁静——不是那种温柔的宁静,而是心灵的沉稳坚定——也就是希腊人所说的安乐”,我懂得了那种感受,也重新懂得了那首《直到人类灭亡》。
我们在不同的尺度感受到末日到来。成长于一段难得的和平、物质丰富、科技快速发展的时期,似乎也是一种诅咒,曾经投射在灾难片、科幻片中的恐惧正一步步紧逼,而在个人生活层面,本以为苦读几年就能登上一艘船,它自有它前进的方向,现在却意识到,船是破破烂烂的。2021年,拍 Billie Eilish 的那部纪录片上映了,这位唱出新世代迷茫、忧郁、阴暗感受的超新星当然也受到了很多争议,纳闷于十几岁本应该天真烂漫的孩子为何哼出这样的曲调,并且收获了那么多粉丝,导演把问题也抛给了Billie 的母亲,母亲并没有摆出一副教训叛逆孩子的姿态,而是说,这些孩子要面临这样的未来,他们是应该感到如此感伤而失落。

面对可见的糟糕的未来,“小机场”的回应表面上就是“享受当下”,与爱人最后疯狂一次,是文青式的忧伤浪漫,直到独自默默为一个又一个糟糕的消息咽下痛苦又无力的泪水,知道坚定地过那种有精神追求的生活之代价,以及我的不可承受,因而部分地缴械了自己的敏感、批判和自由……我才感受到其中的力量。是所谓“小情小爱”让我去接纳自己的纠结、懦弱和无所适从——因为他能够无条件地接纳你,你也知道自己能无条件地接纳他;去原谅近距离的刺痛或远距离的抑郁——你持续浸淫在微小的幸福互动中,可以不再奢求更多;去唤醒人性中最自然的部分,也去信任和依赖它——我们互相照顾着、安慰着、扶持着,直到生命的尽头,不要害怕。所以最后一句歌词是如此笃定,激情会消散,爱欲会减退,但是爱啊,包含了欣赏、支持、信任种种的爱,可以持久地保护一个人。
情人节,大头虾在听:
亲爱的 末日来了 你说怎么办?
我们开始储粮吧 你喜欢吃的 都为你备好
趁假日一起到野外去 预早寻找神秘的洞穴 好等末日前藏起你与我
你说你还未去过欧洲 还未看透我的脸 还未与我好好疯狂过
我说九月一起去巴黎吧 在末日前尝一口香榭丽舍的热朱古力
或到王尔德墓前画一幅画 一起模仿波德莱尔的游荡生活
亲爱的 末日来了 你说怎么办?
我说让我们紧贴着 在高山尽头 看城市殒落
你说你害怕从高处堕下 我说我会牵着你手 保护你到最后 直到人类灭亡
——《直到人类灭亡》

元旦
已婚,未育的编辑女工
我是在一位非常敬重的医生(李清晨)公号上读到这封信的,是物理学家费曼写给他爱妻阿琳的信。(1945 年 6 月,他从高中时代便相恋的妻子阿琳罹患肺结核过世,年仅二十五岁。十六个月后,1946 年 10 月,心碎的费曼给亡妻写了一封情书,将它封进信封里。1988 年他逝世之后,这封信才重见天日。)
在过去的一年里,有许多的失丧、离别。就把这封信,献给那些已经离开、却不曾真正离开的,爱人。
情人节,元旦在读:
你在生病的时候非常担心,怕自己不能给我你想给的,你认为我需要那些东西。其实不必担心的。就像我当时对你说的,我没有任何实质上的需求,因为我如此爱你,爱你的全部。如今这种感觉显然更加真实——现在你给不了我任何东西了,可我还是这么爱你,你站在我面前,阻挡着我再去爱其他人。可我就是希望你站在那里。你虽然死了,却比任何活着的人更美好。
……
我的爱妻,我深深爱慕你。
我爱我的妻子。我的妻子走了。
理查
又及:请原谅我没有寄出这封信——我不知道你的新地址啊。
1946 年 10 月 17 日

57
没有奇怪笔名的主编
最近一直在重读我们自己做的书(因为失忆,而不是自恋),这本爱尔兰文学特辑《寻找救生艇》,很多地方都在细致地描述我们今天生活的真实处境。一方面没有人不渴望好的亲密关系,但是我们越是拥有爱的理想,就越难以在困难重重的现实中付出实践。初读的时候,对这一篇《所有人都刻薄又邪恶》没有特别的好感,觉得是那种疲惫夫妻生活中很平常的一瞥,可是再仔细读就发现,不论是在个人关系还是社会生活中,那些审时度势不得不做出的谨慎和示弱,也是某种绝处逢生,以一种不那么甜蜜、近乎放弃的方式。
情人节,57 在读:




▼
加入单读 2023 订阅计划

👀
情人节,你想推荐的一段话是?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