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钟楼观察:从赫罗纳的一次意外说起

赫罗纳,1946年6月20日星期四,基督圣体圣血节(Corpus Christi)。人们早早挤在预定的路线两旁,等待圣体游行的队伍经过。主教座堂宗徒之门前面的广场上也站着一大群人,那里是游行路线的终点,大家等着时间到了,可以进堂参与仪式。


游行开始了。队伍护送着圣体光缓缓走下大教堂的台阶,此时教堂的大钟也开始咣当咣当地响了起来。那时候,敲钟靠的还是人力。教堂的每口大钟都连着一根长长的绳子,通过一个孔洞一直垂到塔基的位置,每根绳子旁边的墙上都写有对应的大钟的名字,用力拉动绳索就可以使大钟摆动起来了。不过,这样在敲钟的时候,位于下方的人也可能对钟楼高处的情况一无所知。

就在钟声持续响起的时候,突然,一口大钟,呼啸着从钟楼顶部距地面大约50米(16层楼高!)的开窗中飞了出来,重重地砸在宗徒广场上,发出一声巨响,瞬间四分五裂!

这口跳楼的大钟是教堂所有的钟里面第二大的,重约1.6吨,官方名字是Santa Maria(圣玛利亚),不过大家都叫它“L'Assumpta”(在加泰罗尼亚语里指蒙召升天的圣母,为方便叙述,以下简称“圣母钟”)。它是内战后才铸造的新钟,首次使用是在1940年5月,享年六岁零一个月。至于事故发生的原因,有人认为是当时负责敲钟的小学徒没有经验,错误操作所致;但也有人指出,这口钟其实从刚开始启用时就被察觉到反常,它曾被移动过位置,从朝向大台阶的西面换到了现在的南面,之后还曾对钟架进行过一些校正。就在前一年,这口钟还曾在敲响的时候发出过嘎吱嘎吱的声音,教堂的会士们都对它十分担心,然而大钟制造方的技术人员拍着胸脯保证绝对安全。


广场上的人们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吓坏了。内战期间赫罗纳被空投炸弹的恐怖情景还历历在目,人们有如惊弓之鸟。等大家渐渐缓过神来,才发现原来不是遭遇了空袭。而且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当时广场上聚集着那么多人的情况下,不仅没有人被坠落的大钟砸中,甚至没有人因为它的碎片而受伤。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接下来该怎么办?开始收拾残局?不,赫罗纳人没有忘记那天是什么日子——当然是圣体游行要紧了!于是,大家又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先把仪式给走完了…… 当然了,大钟也不会就这样被忘在一边。换作是别的东西,碎了也就碎了,可钟不一样啊!碎了的钟,那可是可回收物啊!是一点儿都不能浪费的。正事干完之后,大家把碎片仔仔细细地收集起来,然后就送去回炉重造了……



10月28日,赫罗纳城的主保圣人Sant Narcís的节日前夜,Cartañà主教为重铸的大钟进行了祈福,这样在这位圣人的节日当天,所有的钟都可以响起来了。为了防止悲剧再次上演,教堂方面认真请教了工程师Carles Batlle Ensesa,后者给出的建议是:把钟挂在钟楼的里面,别挂在窗口了! 听起来是不是有些奇怪?既然钟楼内部已经提供了空间,为什么当初人们会选择把钟挂在那么危险的窗口?其实这倒不是赫罗纳大教堂一家的错误决定,而是整个西班牙流行的惯例。 回望中世纪的欧洲,那时主教座堂的钟楼体量通常都非常巨大,在法国和德国尤其如此。人们将钟悬挂在有着复杂结构的结实的木架上,安置于钟楼内部。窗口则设置百叶窗,既可以防止鸟类进入,又有利于传播声响。人们可以在巴黎圣母院看到这类复杂的木架。



西班牙也曾经在一段时期内建造过这样体型较大的钟楼,这些钟楼足以让人们将所有的钟都置于其内部,而且看上去非常坚固。例如萨莫拉大教堂(Catedral de Zamora)的钟楼。

嗯……对不起,文章写到这里,线索就断了。为了弄清楚为什么欧洲其它国家通常都将钟挂在钟楼内部,而西班牙绝大部分的钟都挂在开窗口,仅有少数大型教堂(莱昂、布尔戈斯、托莱多……)在钟楼内部设有简化的钟架,这篇文章被搁置了好几年。我确实已经尽了所有努力去寻找有关西班牙钟楼的文献资料,但仍没有找到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原本以为可以以萨莫拉大教堂作为突破口,最终也一样一无所获。它明明坐拥宽敞的空间,如今的状态却同样是将钟留在窗口,而大厅里则落满鸟屎和羽毛(据说会修复并在将来对游客开放)。


唯一的一点线索,来自我同时研究的一批10世纪手抄本。在其中一本于970年完成的抄本末页,抄本画家画下了他所在的塔瓦拉的圣救主修道院(Monasterio de San Salvador de Tábara)的缮写室及塔楼的情况(见下图),这些建筑是真实存在的(原塔楼后来被穆斯林军队摧毁)。我们可以看到这座作为莱昂王国边防体系中的一环的修道院,其塔楼具有明显的防御性质,带有可供四处瞭望的高空走道以及随时可以撤掉的木梯。画面中的两口大钟同样没有被放置在塔楼内,而是置于塔顶的小亭。敲钟人站在地面,通过拉动长绳敲钟的方式,则与出事那年的赫罗纳几乎一样。可见类似做法已有非常久的历史。

赫罗纳大教堂的这座钟楼是巴洛克时期才建的。巴洛克时期的钟楼出于审美考虑,普遍要纤细不少(不过赫罗纳大教堂由于最初建造时实在太小,经历扩建后的教堂主体及钟楼实际上还是要比原来的大许多),然而在有将钟置于钟楼内部的传统的地区,例如德国和奥地利,此时钟仍然还是在钟楼内部;而在西班牙,原本就挂在窗口的钟,此时因为钟楼周长的缩小,就变得更为紧凑了。


不过要说的是,这样挂钟尽管省事又省钱,但它的缺点同样非常明显。挂在外侧的钟不得不长年累月地经受风吹雨淋,而且更麻烦的是,鸟类(主要是鸽子)可以随意进出钟楼,造成钟楼内部和大钟上到处都是羽毛和鸟屎(而且有些钟几百年来都一直没能清洗过……)。现在部分能想办法装上防鸟网的钟楼,都已经加装了防鸟网,不过还有很多钟楼因为大钟需要在窗口中晃动而无法实现。在赫罗纳,人们除了给钟楼加装防鸟网外,还在钟楼上放置了一只游隼的巢箱,用来控制鸽子等鸟类的数量。不过,大钟上原来积攒的鸟屎包浆还是因为技术原因没能清除。 再回到那年的赫罗纳。事故后,教堂方诚恳地接受了工程师的建议,在钟楼内部加装了(在西班牙难得一见的)支架,将另一口原本也位于窗口的钟安置到了支架中间的位置。新的圣母钟几乎还是在老地方,但也往下和往里挪了一些。


2003年,赫罗纳大教堂的钟楼内部又完成了一次调整,挂钟的支架被替换成了现在使用的这个。

在钟楼顶部的大亭子里现在总共挂着5口钟,位于中央最高处的是最古老的,也是最大的一口钟,官方名称是Santa Maria i Sant Benet,昵称为“La Beneta”或“El Bombo”,制作完成于1574年,其重量数据记载不一,3971公斤、4800公斤或是“4吨多一点”,总之有两个圣母钟那么重就是了。它比现在的钟楼年纪还要大,也比钟楼的开窗宽了有30公分,所以从来没有被挂在窗口过。在它的正下方就是后来重铸的圣母钟,此时已经从靠窗的位置转移到钟楼的最中心,整个钟楼里最最安全的地方,保证再也不会掉到广场上去了。不过之前特意打造的那个铁制钟架,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风吹雨打之后已经锈蚀,现在被遗弃在钟楼一角,又换上了木制钟架。也不知道人们在换钟架的时候,有没有吐槽过当初那为了省钱而没有制作的提手。其余的三口钟也挂在同一个支架上南北两侧的靠窗位置,分别是南侧的La Dominical和它下方的La Quotidiana,以及北侧的La Capitular。所有这些钟都位于同一个垂直平面上。另外还有一口小钟悬挂在钟楼最顶部的小亭子里。


部分钟楼内部照片来自http://campaners.com 部分参考资料来源: https://www.diaridegirona.cat/opinio/2018/05/27/corpus-que-podia-resultat-luctuos/915977.html http://www.pedresdegirona.com/separata_campana_corpus.htm

© 本文版权归 Iris de mayo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Iris de mayo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科尔多瓦大清真寺:一座建筑的遗产与争议(2) (108人喜欢)
- 科尔多瓦大清真寺:一座建筑的遗产与争议(1) (102人喜欢)
- 塞维利亚和瓜达尔基维尔河的纠结往事 (65人喜欢)
- 用DeepSeek找线索:为什么拉美的“melcocha”与中国的“扯白糖”惊人一致? (57人喜欢)
- 贝莱斯布兰科城堡:庭院流浪记 (6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