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尝试摆脱童年阴影的二三
看到朋友发的这条真是感慨万千。
广播写不下,还是放日记里吧。

工作之后偶然在豆瓣上做了个依恋人格测试,才意识到自己是回避型依恋,随之回忆起种种童年创伤和亲密关系障碍,也痛苦了一段时间。
后来想想,父母小时候也没有健康的家庭关系,社会动荡不安,祖辈更不懂育儿方法,他们的原生家庭创伤只会更深更隐蔽,直接导致他们的性格为人处事方式和下一代的关系…于是,在自我疗愈的同时,我也会想办法“调教”他们,扭转他们的一些观念。
比如每次给我妈买东西,开口就是“不要,我不用,买了也扔掉”,花了钱还受气,搞得大家都不开心。前段时间她总忘记吃药,我买了个分装药盒,在她一如既往开口的时候,我说“别身在福中不知福了,你有我这么细心孝顺的女儿,简直做梦都要笑醒”。我妈大笑,过了几天开始夸这个药盒很方便好用。前几天我买了个厨房小工具,我妈先高高兴兴地收下来,用了几次说不习惯用下次别买了,我也接受了。
再比如昨天洗澡忘记拿东西,我妈主动爬起来说帮我拿,嘴上却又习惯性地数落两句,以前我可能会扛上或者默默憋屈,但现在我会表达自己的不开心“怎么我帮你拿东西从来不说,你帮我拿个东西就要说呢”,搞得她也不好意思再继续说下去了。
甚至有时候也会口出恶言,揭我伤疤,我第一反应是愤怒委屈,为什么这样对我。后来发现她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伤害,所以后来我也会直接说“你是我妈为什么不站在我这一边,为什么要用我伤心的事攻击我”。
也是通过这些点滴小事,我发现父母并不是完全无法沟通的。虽然他们年纪大了,但只要是真的爱你,也会知道对错好坏,也会改正。
过去的创伤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尝试让未来的自己过想要的生活。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