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天都有哪些突如其来的感悟?
查看话题 >从刘慈欣对女性价值观说起
我是个刘慈欣小说重度爱好者。他所有的小说都读过不止一遍。比如《三体》应该有三遍以上,一些特别喜欢的短篇可能有五遍。甚至他推荐的书也会去读。比如他为《宇宙的琴弦》写过一篇相当精彩的序。那本书我也很喜欢。
他当年的逸闻轶事也略知一二。2006年和江晓原发生过一次后来惊世骇俗的对话。他当时似乎是有些咄咄逼人地问江晓原,如果为了挽救人类文明,比如莎士比亚、歌德,必须要吃掉对面的美女主持人,你会怎么办?刘慈欣似乎有些激动地说出他的答案,即毫不犹豫地吃掉。之所以说后来惊世骇俗,是因为当年我看了没太大感觉,现在觉得害怕了。
现在我还是蛮喜欢他的小说的。《三体》电视剧播出后,我又看了书的一些片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似乎就像小时候喜欢的物件,以前忽略的瑕疵现状变得越来越醒目,越来越无法容忍,而当年喜欢的优点似乎没那么吸引人了。就像是过了热恋后的普通人,对另一半的缺点越来越挑剔一样。
我觉得刘的价值观里有一些根深蒂固的缺陷。但因为他的作品太过耀眼,所传递出来的丑陋的价值观的危害性,在现今社会变得越来越严重。或者说,在蓬勃的时代,他的那些缺陷可以忽略,但在一个开始下行的世界,他的价值观让人无法忽视了。
这里举一个刘慈欣对女性态度的例子。
他对女性的态度,就是充满了恶意。他理想中的女性就是傻白甜。十几年前第一次读他的小说时,只要是爱情部分,我就会跳过,那时候就无法猝读。后来重读他的小说,也是自动跳过爱情部分,或者对女性的描写部分。虽然我也是个不谙风情的直男,但内心里知道他对女人的看法完全错误(直男也需要和女人打交道的),对女人的角度充满了意淫,甚至带有一些因得不到而在作品中随意毁弃女性角色的心态。
比如前几天重读《三体》第二部开头,惊讶地发现以前忽略的情节,原来逻辑出场就是一夜情,然后被追杀时侥幸逃过,但女朋友(炮 友?)死了。关键是对女朋友的死刘慈欣的描写中带有一种幸灾乐祸的感觉。又或者在《流浪地球》里,为了体现末日之感,刘描写那时的夫妻关系很随意,包括主人公自己的女老师。当年读的时候就有一种感觉,虽说夫妻关系随意是双方都随意,但能隐隐约约感觉到对女方的鄙视。再回到2006年成都那次,他设想一个思想实验没错,但拿女性作为食物,并且那人还坐在你对面,简直是恐怖。往人情世故里说也是对那位女主持人的当场人格侮辱和蔑视。顺便收一下,我一直想知道当时那个女主持人什么反应。但查遍网上都没提到。似乎那女主持人就是个牛排,或者水果之类的,就是适合作为这个刘慈欣自认为很高明的思想实验的假设条件。
顺便说一下江晓原的答案,他认为如果吃了她,就丢失了人性。而丢失了人性的人类,已经自绝于莎士比亚、歌德了。
先不论江晓原自身操守如何,他这回答我非常认可。这让我想起了二战时期哲学家雅思贝尔斯,他的妻子是犹太人,所以他的前途也受到牵连。当妻子请他放弃自己时,他说,如果我放弃你,我的全部哲学都将失去意义。江晓原的回答和雅思贝尔斯异曲同工。
十几年前我看了刘和江晓原的对答不觉得什么,看过也就忘了。但这几年我经常回忆起这个新闻。很多终极问题,在莺歌燕舞时期不太会有人去想。只有在历史特殊时期,才具有思考的意义。太平盛世有娱乐就够了,历史转型时期才需要哲学家给人类指引。这就是为什么所有的宗教、思想家都产生于非凡时期。
我还一直想另一个问题,刘慈欣是如何看待这几年的。我非常非常好奇。
最后我想说,江晓原和雅思贝尔斯面临的问题,并不是面向女性。他们面临的是某些终极问题:你如何看待自己和别人,你是什么价值观。你是把自己定义成割别人的镰刀还是韭菜。你始终认为自己是挑别人的男人,所有女人都恨不得扑上来,还是认为自己其实也有可能是个女人(即使你生理上是个男人)。
你把自己看成是要拯救人类的那个人,还是那个假设被吃掉就能拯救人类的女人。
Brahms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新西兰 (8人喜欢)
- 去新西兰的行李准备 (10人喜欢)
- 将journey交给AI (7人喜欢)
- 我是如何省钱的? (62人喜欢)
- 老外youtube上的中国人 (81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