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天都有哪些突如其来的感悟?
查看话题 >这才是狂飙的正确打开方式 / 内附全剧书单
如果谁没看过《狂飙》,劝君一句,趁早下手吧,打开社交平台全是追《狂飙》的人,剧透伤不起的呀~
【1】
剧名简洁有力,暗含了速度、力量、野心等偏激状态下的人物碰撞。
真的好多年没看内地警匪片了,套路单一,无非就是正派想要抓犯了事的反派,从头抓到尾,正派如何勤勤恳恳,反派如何十恶不赦,最后天网恢恢,要么有人牺牲,要么伟光正时刻,中间啰嗦一些“家不长里不短”的感情戏……
这类题材于我只有两个极端,要么弃剧要么疯狂上头,显然,《狂飙》成为了后者。

真正让我坚定追剧的,是徐纪周导演说《狂飙》的剧名出自主席诗词《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什么水平,敢蹭这热度?
关注至此,《狂飙》的豆瓣开分飙到了9.1,印象里上一部这么高分的国产群像剧还是《琅琊榜》,同时,手机推送里全民猜卧底也玩出了花式热搜。
很难不让人联想到2022年的开年剧《开端》,但是受众群体不一样,播出平台不一样,剧集长度不一样,可比性不大,好在反转、悬念、刺激程度不相上下,话题热度也不相上下。
再不开飙,不礼貌了。
(以下内容涉及剧情,请谨慎食用)
【2】
很多娱乐号说张颂文(饰演高启强)抢了张译(饰演安欣)的风头,
太能挑事了!
抛开演员看剧情,还不如说是导演和剪辑更偏爱高老板。
安欣的人设很不真实,现实中太少见了。
高启强这个反派的经历打破了以往的惯例,赢在了接地气。剧的片头画面里有一只根茎茂密的“黑伞”,结合剧情,这个伞一方面向上直指组织内部,同样也卑微向下深深藏进土壤。
刷到过一条剪辑,忘了是剧组里谁说的,如果一个坏人从一出场就是坏人,那还好办了。
反倒是高启强,前后阶段有明显的反差感,从鱼贩爬到大佬的干儿子,对外依然保持着一副儒雅和蔼的伪装,对内妻儿弟妹是不容触碰的底线,内心情感十分纠结。
《狂飙》的成功,离不开这个可恨可悲可叹的反派。
剧中有很多充满宿命感的前后呼应,比如饺子。
2000年除夕,安欣给高启强送饺子;
2021年狱中,安欣的饺子又来了。
徐组长不是问过吗,如果再来一次,二十年前还送饺子吗?
安欣的第一反应是不会,犹豫后改了口,也说不好。
就像后来高晓晨遇刺,安欣帮忙输血,高启强也问,如果换成是我,你会不会救。安欣拒绝回答,岔开了话题。
一起飙完39集的观众都能猜到,只要是安欣,这两个如果的答案都是肯定的,不说出来只是他不想再坦白自己的善良,这份善良带着正义和执拗,已经被伤害得太深。
那一头华发就足以证明他的心上压着多重的山。
两个人,一步一步扎根黑白双方,背道而行,某种程度上,高启强的黑化让安欣更加坚定自己始终执着的信念,安欣的“轴”给过高启强这个世界上不可多得的温暖。

高启强说过一段不是真话的真话。
这一幕发生在海边,泰叔组局,本想约高和程程握手言和,结果高设计,程程被抓走。高去泰叔车前讲故事,说起自己的儿时经历,亲生父亲如何酗酒拆家,后来父母离世,他独自一人养活弟弟妹妹,可怜之态,令人动容。
话锋一转,他提到自己人生第一次感到有尊严,有模有样地说是泰叔送给他白金瀚那天,仿佛泰叔轻轻挥手,令他如获新生。
我仔细捋过这一段,最后那句点睛之笔是假的。
其实真正让他感到人生有尊严的时刻,是遇到安欣。
最开始是安欣李响陪他去菜市场鱼摊取东西,两个警官护驾,唐家两兄弟从伸手阻拦,到笑脸相迎。
第二次是安欣给高启强列书单,再后来他斗胆顶着安长林和安欣的名号去音像店称霸。
再往后就是一步步踏入深渊……
在和泰叔的博弈中,高启强提到了“人生第一次有尊严”,这种感受对他而言必然刻骨铭心,就像在水下屏息已久的人终于一跃而出,终于能够尽情呼吸纯净的氧气。
那一刻的欢心,一定远远早于接手白金瀚,后来的白金瀚固然给足了体面,但是和弟弟经营一家当地独家代理的小灵通店,高家大哥也曾经乐此不疲。
在此之前,他是被嘲笑的,被践踏的,被羞辱的,安欣的出现让他挺直了背,只可惜,正是安欣给的这微若萤火的光,照错了路,给了怪兽在黑暗里继续横行的勇气。
前面说剪辑和导演更偏爱高老板,但是编剧倒是独宠安欣,全剧只虐他一个。
剧中,黑白双方人数相差悬殊,准确讲,唯有安欣一人在黑夜里踽踽独行。
剧外,关于这部剧主创的讨论也十分精彩,但是有件事必须明确,电视剧传达出来的主旨思想远比剧情发展更为重要。
《狂飙》,应当有且只有一个主角——安欣。
无论高启强这个人物
多么憨厚平凡,
多么悲惨潦倒,
多么聪慧过人,
多么审时度势,
多么乐善好施,
都不是犯罪的借口!
无论演员的演技有多出彩,演员自身有多少宝藏优点,对角色的塑造有多么无可替代,正义从来毋庸置疑。
安欣有没有两位叔叔的保护和他自身在利益面前如何选择是两码事。
“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原词的真实含义是,国际歌的歌声中,我们的革命力量如同天兵降临一样茁壮起来。“狂飙”既代表革命风暴,又指内心情感波涛,二者交集鼓荡,奔突于天,深沉于心。
既然以此命名的电视剧,不应只局限于展示扫黑行动的过程和成果,更应该关注其中千头万绪的人性纠葛,为观众带来深层的反思与警醒。
豆瓣评分下滑到8.9。
【3】
李响牺牲以后,剧情进入到第三阶段。狂飙成了乱飙,前期稳中加速的节奏彻底消失,故事推进的重点全靠工作组的介入,安欣的主角力量被弱化。
其中原因,导演在后来的采访中有回应过:当时口罩事件还没有结束,拍摄条件受限,于是第3部分之后的剧本不得不改动。
看得出来,靠剪辑和后期配音推剧情,甚至结局都很潦草。
还有一种说法:电视剧片长有限,39集已经很紧张了,这一点我不以为然。
不能为了圆剧情而忽略剧的意义。
我和很多人一样,不理解杨健在船上为啥非要见徐忠?在开头我有过一瞬间的脑洞:难道徐忠和徐江有亲戚?
劝降这么高燃的片段没有男主真的镇不住场面。
其实也许可以换一种表达方式,在后期工作组进入后,徐忠和老纪的对话内容多用画外音的形式表达出来,镜头是工作组成员忙碌工作、调查取证的画面,也有安欣作为一名组长和新同事搭档合作的状态。
期间要多穿插一些他的日常,对比没有了李响、没有了陆寒、没有了孟钰之后,一个警察二十年不升官,张彪如何挤兑,他的工作状态、性格,发生了哪些变化。
镜头再有意无意给到他逐渐花白的头发。
这些不会占据太多时长,但一定会让时间转折里的人物更加真实,不突兀,观众真的很想看!
写此文时,评分变成8.6。
又是一段虎头蛇尾的故事,
大结局辜负了太多人,
更没配得上《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的铁血斗志与荡气回肠。
-end-
另:
2000年,旧厂街菜市场,安欣给高启强写过一份书单,以下是不完全整理:
《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
《参考消息》
《红楼梦》
陈舒婷溜娃的时候看的是《心灵史》
王力被安欣约谈的时候手边是《拿破仑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