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命运的转折
2002年,我小学毕业,也许是隐约觉得如果继续待在那个失去兄长没有父母的农村,我可能不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于是我跟我的父母表达了我不愿意再回农村念中学的意愿。我的父母,也许是觉得亏欠,顺从了我的意愿让我留在了城市。幸运的是,那一年9年义务教育的新政策下达到这个城市,即使没有本地户口,也可以享受低学费的福利,即便没有名校可选。但我们不在乎名校,那不是我们这个收入水平的人会考虑的事情。我父亲那时候很是开心,感叹新政策好,的确,对于在城市谋生的农名工家庭,这真的是实实在在的福利。我那年十二岁,从没有考虑升学,没有考虑过未来职业规划,单纯地因为一想到终于不用回到农村,还可以和当时在城里的小伙伴读一个学校而开心的。
我爸带着我去做入学咨询,当时学校杨主任给了我一个测试卷,我当时硬着头皮一通写,杨主任看了看,没说什么,对我爸说可以入学,当时我松了一口气,至少没有在我爸面前太丢面子。直到后来我才发现,我所在的那个班级是最差的。直到今天我都很感激那个杨主任,明明我的测试卷做得很差,他也给我留足了面子。
我的初中原来是一所工厂子弟校,后来工厂被取缔之后,被并入了当地一所小学,那时候,我的小伙伴在小学部上六年级,我在初中部上初一。再后来,那所小学致力于做小学教育,把初中分割出去了,初中部又被并入了另一所中学。我们的初中部在并入中学以前,一个年级只有三个班,我是第一届学生。我们的初中老师全是刚毕业的学生,招收的学生几乎都是像我这样的农民工子女的借读生。
在这样的学校任职对于初入职场的老师们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初一的时候只是调皮,初二的时候,男生的身高拔地而起,这些十三四岁的男孩子心智不成熟,但嘴却特别臭,行为举止流露出这个年龄不应该有的猥琐与放肆。他们把齐秦的经典歌曲《大约在冬季》的歌词改编得污秽不堪,会用镜子照女生的裙底,甚至连女老师也不放过。原来讲座前有两个“特殊位置”,留给实在过于调皮的男同学坐,一来是把他和其他同学隔离开来,二来在老师眼皮底下,行为多少会有所收敛,但是后来,做在这两个“特殊位置”上的男同学上课故意弯腰偷瞄女老师抬手后的衣服里面,下课后又嘴贱地到处炫耀,班主任知道后不得不的撤掉了“特殊位置”。我曾在教室被突如其来地椅子砸中过头,因为两个男生打闹,一个男生拿起凳子就朝另一个人扔,结果我坐在位置上无辜被牵连,当场痛到快晕厥。我还被一个男生明目张胆地袭胸,他并不是对我有什么意思,仅仅就是不满我。有个男同学长得挺帅,但是喜欢上课的时候一直往地上吐口水,我就坐在他后面,他的口水吐得太多,我总是担心会踩到。还有一次,有两个男同学课堂上打闹,不知怎得突然一个男生被另一个男生激怒了,开始发疯,场面突然失控,最后他口吐白沫倒在了地方,之后他再也没来上过学了,听老师说他好像得了羊癫疯……
我的初中就是这样,如果不是靠一直被合并,它几乎无法存活下去,一群完全没有升学意志的学生(包括我自己),这样看似没有希望的地方却有一群带来希望的人-年轻女教师。
这群年轻的女教师确实很年轻,她们几乎都是本科刚毕业,除了我们的班主任,她的年龄更小,因为她读的是师范专科,没有上高中,但是她的专科教育非常专业且持续了5年,所以她比别人年轻两岁,别的老师22岁,她只有20岁,事实上,她一开始并不是我们的班主任,因为她太年轻了。但她的优势很明显,她很活泼、开朗、真诚、阳光、幽默。她的美好品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很快,她就俘获了全班同学的心,连那些最糟糕的男生都会在她上课时给足面子,克制自己的不安分。她偶尔会在教学上犯一些小错误,但是这些都不伤大雅,她的优点以压倒行的方式大获全胜。
我也喜欢她,而且是非常非常非常的喜欢,一开始,我因为喜欢她这个人,而开始认真的学数学,自此三年级以后,我以为我再也不会喜欢学习了,但是她重新点燃了我的学习热情,我喜欢她的笑容,喜欢她在课题上看的小玩笑,所以我学得特别的认真。有时候,我会回答出她的问题,回答正确地时候,她会不吝啬地表扬我,让我觉得很骄傲,这么多年来我第一次尝到了从外界获取认可的甜头,我觉得自己好像从许久的沉睡中清醒了过来,整个人精神焕发,我在意她每一次和我互动,尤其在意她对我的褒奖,第一个学期,我就在一次测验中拿了最高分,我那时候觉得自己到达了12年的人生巅峰,我觉得这一次的成绩会让她更喜欢我了吧。突然之间,用好成绩引起她的关注,获得她的认可变成了我人生的主要目标,我没有升学的目标。
就这样,我上课从不走神,每天都带着钻研的精神写作业,老师逐渐感觉到学生的水平出现了分层,于是她喜欢在布置作业的时候留一两个难题选做,而我,就算熬夜也一定要把她的选做题做出来,我就这样保持着学数学的拼劲儿坚持了一年,甚至做梦都在做数学题,终于,我的数学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在班级的水平也达到了不容忽视的地位,而这个时候,我们班的问题学生已经连续气走了两个班主任,无奈之下,我们的数学老师,因为学生认可度太高,众望所归地成为了我们的班主任,这时候,她和其他几位课程的女老师都对我表达了一个意思,什么意思呢,就是升学,她们说,你不能只学好数学,你得把其他科目都搞好,你有升学的潜力,你得去实现它。也就是说,我的脑海中,本没有升学,但是这群年轻的女教师,硬生生地把“升学”这个目标塞给了我。身处当下阶层的我,没有职业规划的概念,学习的动力完全寄托于获取外界认可,而从不思考自己想要构建一个什么样的未来,以及为此要如何努力去实现它。我很幸运,被一群喜欢的女老师硬塞给了一个人生目标,而它是我当时的最优选择。
有了这个目标,我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我每天回家会先打开电视,看两集《名侦探柯南》,然后边吃零食边写作业,吃完晚饭接着写作业,作业写完又研究课外辅导书,几年前,我还和我那些远方亲戚的子女没有什么区别,面对的未来是早日辍学打工和早婚早孕,但是现在,我每天可以沉浸在知识的海洋和动画片里,现在才明白,虽然读书也不容易,但是却因此被提供了一个乌托邦式的保护,使自己不至于还没想清楚自己的人生理想,就被迫过上一个更为艰辛被动的生活。就像我的大部分初中同学,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大多数初中同学都逐渐因各种原因退了学,陪伴到最后的,也超过一般去上了职高,不过这对于想上高中的学生来说是一个积极的改变,那些毫无升学欲望的人离开后,学习的氛围变得非常的纯粹。
就这样,我的综合成绩也开始变得突出,“升学”这个目标逐渐被我内化,尽管我仍然看不见未来,但我已开始为升学承担心理焦虑,我的班主任时不时地对我旁敲侧击,不要为目前的成绩沾沾自喜,不要骄傲,不要局限这个学校,放眼整个城市,你的水平还差得远,你要继续追赶,中考前有一段时间,我地进步减缓了,甚至出现了成绩下滑。我一直不是成绩最好的那个,而是排在第二位的,另一个与我同姓的转校男生是排在第一的,他因为经历过辍学再回到学校,心理成熟,有很强的内驱动力,那内驱动力就是改变命运。临近中考,我的焦虑水平直线上升,十五年来第一次感受到升学带来的焦虑,那焦虑困扰了我,让我表现更差了,但那一次,我及时调整了心态,逐渐接受了现状,我对自己说,三年前我从没想过升学,没想过上大学,即使现在升学失败,我不过是回到了起点,什么也没有失去,我只需要尽力而为。通过降低预期,我成功地缓解了自己地焦虑,在升学考试中,我突破了自己的记录,我考了班级第一,年级前十。择校的时候我面临三种选择,那分数对于本地学生来说可以上全市最好的学校不需要缴纳溢价,但对于我这种借读生,需要缴纳溢价,更差的学校则不但不需要缴纳溢价,甚至会发奖金给我,而我的父母选择了中间那一档,即既不需要缴纳溢价,也不会收到奖金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