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问答:只花一分钟,轻松改变我们的行为习惯
小爱长期以来一直都超重。
后来她从烹饪学校毕业,并且在一家对员工打折的连锁超市工作之后体重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因为她总是在买菜做菜品菜,所以她至少比自己的理想体重要重30公斤。
之前经历过无数次的减重失败,但当她得知可以使用果蔬汁断食的时候,她仍然打算重新尝试一下。
为了这一次能取得成功,她向家人宣布她要启动一项为期60天的果汁减肥计划,并且请求她们给予帮助。
于是她的伯伯让她开始使用每日问答的方法,并对她进行指导。
小爱每天都会问自己6个问题。
是否尽最大努力坚持果汁节食?
是否锻炼身体?
是否学习新知识?
是否与家人保持联系?
是否积极备考?
是否在工作之外帮助他人?
通过每日问答,小爱根据每天的经历,针对每一项对自己打分。
每日问答,迫使她认真关注每天自己的努力程度。
但是在前两周,小爱虽然原本计划每天锻炼身体,但是在前两周,她连续无视了这个目标。
然后她的伯伯就告诉她,如果按她连续无视一个目标将近两个星期,那么这个目标就不算是重要的目标。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把它留在每日问答里?
伯伯的话犹如当头棒喝,迫使伯伯承认,如果不认真锻炼身体,做极端减肥的话,并不健康。
于是她从第二天开始改变。
经过60天,小爱利用每日问答,完成了她有生以来最长的一次行为习惯的改变,并且获得了成功。
使用每日问答的方式来改变我们的行为,有一些独有巨大优势。
这使得每日问答能成为一种颠覆性的力量,帮助我们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
因为每日问答能强化我们的承诺。
每日问答的问题本身公开了我们一些意图,如果我们的行为让自己失望的话,我们就会迫使自己做出改变。
这就相当于有的人为了避免半夜吃零食而晚上提前刷牙,这就是一种承诺机制。
因为不想在睡觉前再刷一次。
而有的人当他们说脏话的时候,就要往一个存钱罐里存钱,这也是一种承诺机制。
每日问答的承诺机制,帮我们理清,我们到底想在什么地方做出改变,并督促我们做出改变。
每日问答会在我们需要的时候激发动机,因为它让我们聚焦在我们需要帮助的地方。
它迫使我面对那些我们没做好的地方,承认它们的存在,并且把它们记录下来。
当我们直面这些自己没做好的地方的时候,我们才会想要寻求改变。
每日问答还能凸显自律和自控的区别。
很多时候我们其实分不清自律和自控,认为它们其实是一样的。
重复积极的行为,我们用的是自律,比如每天健身,整理办公桌。
当我们拒绝自己最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我们表现出来的是自控,比如拒绝一份点心,拒绝嘲笑她人的冲动。
大多数人都只擅长其中一个。
而每日问答的措辞能够接受我们到底更擅长自律还是自控?
如果你问自己,我是否尽最大努力限制自己吃糖了,那么这就是自律。如果你问自己,我是否尽最大努力抵制糖果了,那么这就是自控。
根据我们每个人的偏好特长来进行调整,往往能够收获到意料不到的结果。
每日问答还把我们的目标提炼为数据,每日问答,要比其他任何工具都更能压制我们行为中最大的缺点:急躁。
无论是健身还是早起,我们都希望这些目标能立竿见影,而不是需要花费很长时间。
如果我们今天付出的努力,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看到结果,那么我们的动力激情也会逐渐消退。
我们更愿意追求即时的满足,而不是长久之后的获得。
而每日问答迫使我们检查的是每天的努力程度,聚焦努力,让我们不再痴迷于结果,而更关注过程。
如果每天都做出了改变,那么我们就会享受这个过程,而不再因为没有明显的改变而沮丧。
通过每日问答,我们将更加关注和享受努力的过程,并且愿意继续坚持。
而日复一日的坚持,才是获得成功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