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大地艺术节 | 去不成越后妻有、濑户内海,我还去不成南海西樵吗
因为疫情(与贫穷)的关系,已经2年没有出门旅行了。
对日本的大地艺术节早有耳闻,但似乎都未动过心去瞧一瞧。新潟偏乡、四国离岛这样交通不便的举办地,是初衷、是卖点,也是劝退理由。当然不排除这是主办方本意,过滤掉部分不够诚心的游客,以防观光公害。
非常偶然地在「台湾作协主席(民选)」廖桑公众号的一句顺带一提中(《连续参加三届艺术节后,深刻感受到日本乡村衰败难以逆转》),得悉大地艺术节竟然移植到国内,而且时间、地点完全可以说走就走,于是就毫不犹豫买了票。
虽然但是,毫不犹豫的只有我一个,身边竟然连一个同行的友人都找不到。友A,西樵出身,说,约西樵人去西樵山,就像约广州人去广州塔一样;友B,曾在南海任职记者,说,西樵交通很不方便的,不能当日来回。好吧。我自己一个人去台湾、去日本都可以,不信去西樵还能走丢。
说实话,佛山二号线开通之后,还说交通不便有失公允。从我家坐地铁到离西樵最近的地铁站南庄,一小时不到,地铁出来后打车到艺术节各区域,大概半小时左右。由于景区分散,更兼有西樵山这种可以行足一日的景区,官方指南是3日2夜。社畜如我,不存在多余假期,且对西樵山也是兴趣缺缺,就打了个折,只plan了2日1夜。

艺术节门票(官方谓之曰「护照」),盛惠198大元。这个定价韭不韭菜,见仁见智。大部分展品户外展出,免费任看,小部分是室内装置,20元/点,门票还包含了西樵山和渔耕粤韵两个大景区的第一重门票。如果全部去匀的话,套票是划算的。不去西樵山的话,精打细算的玩法应该是规划好要去哪个室内的点,按点付费。经济学的前提是经济人是理性的,然而我并不相信这个前提,护照的隐藏功能是可以在每个点敲章(主办方鸡贼地规定不能用自己的本子戳,他们的印章设计也相当朴实无华),于是我为了敲章就交了这笔纯纯的智商税。
还有一个原因,如果提前规划好要去那个小点,很花时间,而且难免接受大量剧透洗礼。买套票不必计算前往每一个点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每一段路程都像开盲盒一样,可能有惊喜,可能真的是纯纯大冤种,也是乐趣所在。
与其说是开盲盒,我更情愿将这趟旅程当做是一场定向越野,到一个点,打一个卡,不用太执着沿途每个风景是「惊喜」还是「失望」,在意的是最后跑完全程到达重点。
艺术节的展品散落若干个区域里头,每一个区域的主题,或者说风格又大不一样,2天窜访7个区域,浓度不能说不高。本来以为2天去个南海,应该是轻松悠闲小度假,结果行程比我想象中要紧凑。
首先去的是太平墟,和艺术节另外一个区域平沙岛离得比较近。



这些老旧到已成危楼的建筑,其精致程度可以猜想它曾经有过的繁华与热闹,如今就是一条空心化严重的老街。我是1月初去的,按理艺术节进程也过半了,可能是活动对外宣传不足,可能疫后或节前并不是出游的好时机,游客寥寥,太平墟打卡位密集,甚至有志愿者比游客多的错觉。

除了翻乡下之外,我对乡村、哪怕城镇的体验是相当贫乏的。以至于一开始我说要去西樵的时候,母上的reaction是「又去人地乡下」(我一直说想去奉化,她的reaction是「又去帮人拜山」)。回来之后,我兴致勃勃地跟她分享沿途照片,她不以为然:「乡下都是咁嘎啦」。后来,上文提到西樵出身的友A,过年期间被她妈妈挟去打卡,表示附议我母上的不以为然。嗯,选择自己一个人来是对的。
母上曾经上山下乡做知青,而我的老公是满日本种地的农业摇滚团TOKIO。两代人对「大地」的认知,大概永远无法达成一致。正如小学的时候,我想报名参加摘花生体验夏令营,结果被父母一口拒绝,谓之「帮人耕田」(隔天想报名另一个参观科学馆的夏令营,又意外地被应允了)。



太平墟原本最吸引我前往的,是「字神的游戏——招牌计划」这个项目,但是这些刻意混糅复古与现代,拼贴堆砌的艺术品,让我感觉不如这里原本残留的招牌行号、标语警示来得有意思。虽然老朽,但是他们才是属于这里的,但是没有这些新奇跳tone的艺术品作招徕,谁能知道来瞧一瞧空心的老墟市。





面向阶梯,背后通往江边,对岸是一片高耸的商品房。江这边的老旧民房,也是坐拥绝对意义「一线江景」,后院出门就是「亲水平台」。

在岭南语境中,「墟」是市集的意思,「趁墟」就是赶集。趁墟不同逛百货公司,不是随时可行,得在每月固定的几天「墟日」,大家才会把东西都拿到墟上交易买卖。我对于「墟」全部具象认识,是来自于乡下的「永安墟」,回乡日短,不曾在墟日前往过,所以个人感知的墟,更像是一个嫁娶吃席时前往的镇中心。

看「人地乡下」的乐趣在于,打破(被贫穷的家乡限制的)认知局限。所谓乡下地方不一定是溶溶烂烂的穷乡僻壤。太平墟虽说空心化,到处可见危楼的警告,但是很多建筑的细节都在倔强地炫耀着他曾经的威水史。



平沙岛,目测是一个农家乐生态旅游做得风生水起的旅行小热门地。行如环岛单车小电鸡,食如土特产农家乐,乃至民宿都发展相当齐整。才从渡口出来,路边马上走来个阿姨热情招呼要不要租车代步。阿姨原本想安利我租30元的小电鸡(不限时随便骑,押金提都没提),然鹅我完全0电鸡驾驶经验,阿姨的教学方法就是不断重复「你行就系啦,你行就系啦」,我慌慌张张的差点摔车之后,还是老老实实地租20元的淑女车(嗯,就是没有变速的意思)。阿姨被吓得直说「都系唔贪得你的钱」。

环岛一圈慢慢踩车大概2、3个小时,景色最美的一段路理论上应该是落日时分,在西岸的围基(不是Wikipedia,我们乡下话「河堤」的 意思,这里好像是叫「基围」?)。不知是不是沿途太多卖甜甜的鲜榨甘蔗汁摊档的关系,蚊子连绵几公里是一团接一团的,一直避让蚊子和游客自驾的电瓶车,感觉自己像在危险驾驶边缘。

反而绕过了这段路,看到田、看到牛牛们,又想起了台湾有个梗——台北人一旦骑上Ubike(台北的公营共享单车)就开心得起飞。我非常认同这个梗,骑着脚踏车徜徉田间,简直感觉自己像Audrey Hepburn,在演午后红茶广告(别杠,我知道那个广告是用Roman Holiday的影像后期剪的)。母上肯定又要说,「你未见过牛咩?」没见过这么多牛可以吗。
平日的工作有多操蛋,就会觉得这一刻的闲逸有多矜贵。


陈列艺术品的这些房子,是以前的或蚕房或仓库。我就想说,蚕宝宝住的房子都这么漂亮,窗户都这么漂亮。画外音是母上冷冷地说,房子不都这样吗,窗户不都这样吗。不禁反思,参观当时我也不断地称赞房子漂亮的时候,当地的工作人员是不是觉得我只是浮夸的恭维。



艺术节各个打卡点的志愿者都是在地人,附近村的居民,我们游客好奇的各种故事,对他们来说是生活日常。让在地人介绍在地故事,是大地艺术节的传统。当地志愿者质朴的热情,让我一个社恐也可以舒服地搭讪与被搭讪——在有限的官方介绍文本之外,还有太多的好奇。调动本地居民的这件事纯商业运作很难玩得转,少不了当地基层政府力量推进。不少志愿者已是七八十岁的爷爷奶奶了,可能文化程度也有限,却硬是背下来大段大段的解说文稿,用渣渣辉祖父母辈的渣渣「煲冬瓜(普通话)」,跟游客鸡同鸭讲地介绍——只要打开了话头,他们的价值可就不局限于解说文稿。
不敢想象,日语标准语都说不利索的我,如果去四国直岛,遇到说方言的老爷爷老奶奶要如何沟通。



凰岗村一开始不在我的计划里,但是小红薯上强烈推荐——一个废弃村落,氛围感满格。

处处断壁残垣,倒是有种后现代版吴哥窟的感觉。



在西樵这边晃悠,我主要的交通方式是打车。凰岗村算是最难打车的一站了,正午时分,加价了十几块钱,等了将近半小时才打到车。
据说依大地艺术节的理念,包含当地的交通不便,也是主办方希望观众体验的在地性的一部分。没有动心去越后妻有,很大原因可能是还没有勇气挑战在日本乡间坐公车。在高雄等过一天才几班的公车,要掐着点奔往车站;也试过在台中高美湿地被狂风怒吹了大半小时,才发现等错了方向。如果在日本打的士,财布君会先跟我说达咩。

关于凰岗村怎么荒废的故事,跟志愿者闲聊中得到更多的资讯。旁边本来要建水上乐园,凰岗村也在水上乐园的征地范围内,但是拖着拖着,水上乐园烂尾了,凰岗村却变成了另类景点。我打车时在高德地图上,还看到水上乐园的定位,上面还有评论说特意跑来发现是未建成的。

儒溪村、松塘村感觉是教科书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却在这遭遇到意想不到的cultural shock。

我姓了三十几年「区」,对这个百家姓上找不到的小姓氏略略做过资料搜寻,由于我乡下十分穷,没有祠堂、没有族谱,就是一个没有存在感的姓氏(在台湾99%的教授都会唸成「QU」,唯一唸对的那位曾在香港教过几十年书)。没想到南海西樵这里有很多人三百年前是一家的同宗。志愿者大叔说,这里姓区的出过很多名人。我们家没有西樵亲戚。鉴于我以前都没听过,就不数了,以免有认亲认戚之嫌。(后来才得悉,友A的嫲嫲外家就是这条村的。)




联排的祠堂中间,夹着一间小小的孔庙,前面却也有大大的月池。
一个无用的知识:崇尚读书的地方都会有孔庙,但是大的孔庙门前才会月池,是风水之地。就个人见识,南京朝天宫棂星门前,府城台南的孔庙前都有大大月池。


寡陋如我,第一次见到如此浮夸如巨石阵的旗杆夹。继续无用科普:话明旗杆夹,就是用来夹旗杆的。要考取到功名才能立的。我第一次看到旗杆夹是在大三巴,传教士考取的功名。
大地艺术节选址在南海,感觉是给蛮奇妙的事。从地理上来说,这里离广州就几十公里,并不是偏远闭塞的乡村,城镇化程度已经相当高;经济上,南番顺(南海番禺顺德)历来是鱼米之乡,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广东人民看南海、顺德人的目光,就像中国人民看温州人的眼光,而且这边的致富经大多起源于在地的营生。
它需要艺术节这样的机会来「被看见」吗?
不过,好庆幸有这一个小旅游的机会让我看见西樵。
一些小彩蛋——
链接是视频,可能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声音装置艺术,名字和地点:不告诉你。
https://clipchamp.com/watch/RDvyFPMZzDm



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托尼泷谷】,随时接收最新吐槽推送。分享远至日剧、近至身边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