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了一下二战轴心国历史
作者:知乎用户58T3bn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975783/answer/175971099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轴心国并没有想和全世界交战,可以说,自始至终都没有。
以德国为例,希特勒在遗嘱中说到:“我从来没有希望在可怕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还会再有一次一英国和美国为敌的世界战争。”并把战争的责任归咎于英国和犹太人。虽然有甩锅之嫌,但“不想打世界战争”应该是真实想法。
战争中德国竭力避免两线作战,前期是非常成功的。德国再武装,有英苏美帮忙;德国兼并小国,有英苏帮忙;德国进攻波兰,有苏联帮忙;德国进攻西欧,有苏联意大利撑腰;德国进攻苏联,有维希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芬兰和东欧各国相助。直到战争后期,才是墙倒众人推。仅1945年前4个月有几十个国家赶紧对德宣战。
日本虽然在东亚、东南亚、太平洋打成一片,至少让苏联保持中立(1941《苏日中立条约》),让泰国给自己站队,扶持了几个傀儡减轻负担。
中东、南美、北非各国摇摆不定基本上持中立观望,或者被迫被主要参战国拿下(如伊朗、埃塞俄比亚)。或战争前期被迫加入盟军,或战争后期站队盟军(如南美各国),或因大国影响力或既定盟约参战(如埃及、加拿大、蒙古人鞑靼人)
即使面对庞大规模的敌人联盟也是有办法的。和秦国一样,轴心国也在试图利用同盟国之间的矛盾瓦解反法西斯同盟,但最终未果。联盟较大的矛盾主要表现在
- 关于苏联与德国曾私自议和的问题
- 关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问题
- 关于对日作战问题
- 关于波兰临时政府组成和边界问题
- 关于组建联合国问题
各国都想保存实力。如1942年德对美宣战后,苏德私自议和,但德国条件苛刻,又被盟国察觉,被迫中止。丘吉尔想利用美国,先到北非、地中海维护英国的势力范围,对于第二战场的开辟一再推迟,并强烈希望在巴尔干登陆,意在与苏联争夺东欧。苏联和英国产生分歧;在苏联对日作战的条件上,盟国之间也产生分歧,苏联狮子大开口,美英妥协,出卖民国;苏联拒绝归还侵占波兰的领土,让它用德国领土补偿,美英对此极不情愿;组建联合国上,关于否决权的问题苏联与美英也产生分歧。
各盟国之间相互容忍,是难能可贵的,让轴心国没有可乘之机。与如此庞大的、且都不是一路人的联盟作战,最重要的就是激发他们内部矛盾。如果有一方像战国时山东诸国那样,联盟就没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