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电影音乐之美——以部分经典优秀影片为例
音乐,按照古典的美学标准,即“能够保持一定频率振动发出的声音被统称为乐音,由乐音组合起来形成许多乐句,由多个乐句发展为乐章,几个乐章按照一定的序列组合在一起被统称为音乐”。
音乐作为一种具有独立表现能力的艺术形式,在很多影视作品中起着积极的、多方面的表现作用,很多著名电影中的经典音乐一响起来我们就能自然而然的联想到这个电影中最经典的画面。优秀的电影音乐是非常有魅力的,而电影音乐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第一,音乐能够深化电影主题。例如我们熟知的一部影片《城南旧事》中选择了李叔同先生填词的著名学堂歌曲《骊歌》作为全片的主题音乐:“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这首令人感伤的歌曲在影片中多次出现,一次次将“离愁”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深化了影片的主题,把剧情推向了高潮,使得电影取得了深刻的艺术效果。
同样的,在电影《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中最后恰到好处的主题结尾曲《一生所爱》:“从前,现在,过去了不再回……鲜花虽会凋谢,但会再开,一生所爱忍让白云外。”舒缓缠绵的音乐风格把至尊宝对紫霞仙子的深深感情和无奈表现出来,使影片结尾处的情感表达升华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电影音乐的第二个功能就是刻画电影中的人物形象。例如电影《红高粱》中的《酒神曲》,就将西北汉子的粗犷与豪迈的男子气概完美地用音乐刻画了出来,而电影中另外一首《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由农民大声喊唱,强烈而直白地表达出他们生命的快乐。
第三个功能就是烘托电影画面。在很多电影中都会出现客观性的音乐在配合和烘托画面,例如《城南旧事》的片头是由悠扬的驼铃声“叮当-叮当”开始,老鸦的凄凉叫声,画面是荒野、骆驼、夕阳、古城,伴随着苍老、缓慢的画外音旁白,生动地再现了20年代旧北京的风貌。而在电影《红高粱》中大量使用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乐器比如唢呐和中国大鼓。音乐具有强烈的鼓动性,配合着以红色为主要色调的电影画面,给予观众富于冲击力的观感。
电影音乐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纯音乐,它的出现及创作应该随着电影的情节以及影片中人物的内心活动来发展,音乐和摄影摄像成功的结合创造了电影音乐。不管是电影音乐还是音乐,都一样善于去表现人类的各种心理情感和心理体验,这是因为音乐具有“非语言性和非具象性”的特点。虽然音乐无法像造型艺术一样去再现外部世界的具体形象,也不能像文学艺术那样通过文字符号去叙述客观的事件情节,或者直接表述出某种理念与思想,但它却也可以去善于表现那些文字、形象等所难以表达的人类的心境、情绪等,音乐是一种善于表达情感的艺术。
一部著名的电影作品一定会有一首经典的电影音乐,而由电影音乐改编的音乐作品,既可以单独制成音像制品在文化市场中流行传播,也可以作为单独曲目在音乐中演奏。可以说即使电影音乐脱离了电影,也有自己单独的美学意义和价值。而单独的音乐作品,特别是经典的音乐作品在电影音乐的运用,一方面提升了电影音乐的总体艺术水准和艺术价值;另一方面拉近了观众与音乐的距离,推动了音乐的发展。所以电影音乐与音乐由此带来的美学意义和价值是不容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