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拉丁】英特尔i3-N305全小核处理器参数分析附对比
原标题:【转】英特尔酷睿Intel Core i3-N305 Processor全小核处理器参数附N5105对比-arc
简单根据最新的信息整理一下英特尔纯小核心处理器的表现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基本要素
下载规范
产品集
Intel® Core™ i3 Processor N-series
代号名称
先前产品为 Alder Lake-N
垂直市场
Mobile
处理器编号
i3-N305
状态
Launched
发行日期
Q1'23
光刻
Intel 7
建议客户价格
$309.00
CPU 规格
内核数
8
线程数
8
最大睿频频率
3.80 GHz
缓存
6 MB
TDP
15 W
可配置的 TDP-down
9 W
补充信息
提供嵌入式方案
是
内存规格
最大内存大小(取决于内存类型)
16 GB
内存类型
DDR4 3200 MT/s DDR5 4800 MT/s LPDDR5 4800 MT/s
最大内存速度
4800 MHz
最大内存通道数
1
支持的 ECC 内存‡
否
处理器显卡
处理器显卡‡
英特尔® 超核芯显卡
显卡最大动态频率
1.25 GHz
图形输出
eDP 1.4b, DP 1.4, HDMI 2.1, MIPI-DSI 1.3
执行单元
32
4K 支持
Yes, at 60Hz
最大分辨率 (HDMI)‡
4096 x 2160@60Hz
最大分辨率 (DP)‡
4096 x 2160@60Hz
DirectX* 支持
12.1
OpenGL* 支持
4.6
OpenCL* 支持
3.0
英特尔® Quick Sync Video
是
支持的显示器数量‡
3
设备 ID
0x46D0
扩展选项
芯片组/ PCH PCIe 修订版
Gen 3
PCI Express 通道数的最大值
9
I/O 规格
USB 修订版
2.0/3.2
通用 IO
是
封装规格
支持的插槽
FCBGA1264
最大 CPU 配置
1
TJUNCTION
105°C
封装大小
35mm x 24mm
先进技术
英特尔® 高斯和神经加速器
3.0
英特尔® 图像处理单元
6.0
英特尔® 智音技术
是
英特尔® 语音唤醒
是
英特尔® 高质音频
是
MIPI SoundWire*
1.2
英特尔® Speed Shift Technology
是
英特尔® 超线程技术‡
否
指令集
64-bit
指令集扩展
Intel® SSE4.1, Intel® SSE4.2, Intel® AVX2
Enhanced Intel SpeedStep® Technology
是
温度监视技术
是
安全性与可靠性
英特尔® AES 新指令
是
英特尔® 操作系统守护
是
英特尔® Boot Guard
是
英特尔® 虚拟化技术 (VT-x)‡
是
英特尔® 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 for Directed I/O (VT-d)‡
是
英特尔® VT-x with Extended Page Tables (EPT)‡
是
附N5105对比
基本要素
下载规范
产品集
英特尔® 赛扬® 处理器 N 系列
代号名称
先前产品为 Jasper Lake
垂直市场
Mobile
处理器编号
N5105
状态
Launched
发行日期
Q1'21
光刻
10 nm
使用条件
PC/Client/Tablet
CPU 规格
内核数
4
线程数
4
脉冲频率
2.90 GHz
处理器基本频率
2.00 GHz
缓存
4 MB L3 Cache
TDP
10 W
补充信息
提供嵌入式方案
否
内存规格
最大内存大小(取决于内存类型)
16 GB
内存类型
DDR4 LPDDR4x
最大内存速度
2933 MHz
最大内存通道数
2
支持的 ECC 内存‡
否
处理器显卡
处理器显卡‡
英特尔® 超核芯显卡
显卡基本频率
450 MHz
色同步脉冲频率
800 MHz
图形输出
eDP/DP/HDMI/MIPI-DSI
执行单元
24
4K 支持
Yes, at 60Hz
最大分辨率 (HDMI)‡
4096x2160@60Hz
最大分辨率 (DP)‡
4096x2160@60Hz
最大分辨率(eDP - 集成平板)‡
4096x2160@60Hz
DirectX* 支持
12
OpenGL* 支持
4.5
OpenCL* 支持
1.2
英特尔® Quick Sync Video
是
支持的显示器数量‡
3
设备 ID
0x4E61
扩展选项
芯片组/ PCH PCIe 修订版
Gen 3
PCI Express 通道数的最大值
8
I/O 规格
USB 端口数
14
USB 修订版
2.0/3.2
集成局域网
否
集成的无线‡
Intel® Wireless-AX MAC
通用 IO
是
UART
是
SATA 6.0 Gb/秒端口数的最大值
2
封装规格
支持的插槽
FCBGA1338
最大 CPU 配置
1
TJUNCTION
105°C
封装大小
35mm x 24mm
先进技术
英特尔® 高斯和神经加速器
2.0
英特尔® 图像处理单元
6.0
英特尔® 智音技术
是
英特尔® 语音唤醒
是
英特尔® 高质音频
是
支持英特尔® 傲腾™ 内存‡
否
英特尔® Speed Shift Technology
是
英特尔® 睿频加速 Max 技术 3.0‡
否
英特尔® 睿频加速技术‡
否
英特尔® 超线程技术‡
否
英特尔® 64‡
是
指令集
64-bit
指令集扩展
Intel® SSE4.2
空闲状态
是
Enhanced Intel SpeedStep® Technology
是
温度监视技术
是
英特尔® 身份保护技术‡
是
英特尔® 智能响应技术
否
安全性与可靠性
英特尔® AES 新指令
是
英特尔® Software Guard Extensions
否
英特尔® Trusted Execution Technology‡
否
英特尔® 操作系统守护
是
英特尔® Boot Guard
是
基于模式的执行控制 (MBE)
是
英特尔® 虚拟化技术 (VT-x)‡
是
英特尔® 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 for Directed I/O (VT-d)‡
是
英特尔® VT-x with Extended Page Tables (EPT)‡
是
这里简单说几点问题,Alder Lake-N也好Jasper Lake也罢自从步入10nm以后英特尔再没沿用之前从baytrail时代一直采用的CPU架构,而是从Tremont开始就重新设计了更大规模和功耗的适配大小核规格的小核心,能耗比其实是降不下来的,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低功耗产品,过去我们认为N5100是N4100加了L3提了频率的日常迭代其实是错误的,实际上架构已经变了。N100 N2004核版本因为拉了主频所以姑且认为能维持原来的6-15W TDP就算胜利,8核8线最大3.8G+1.25G的32EU集显看参数也知道是无论如何都没法压到15W的,这个标称TDP就和N4100 N3450标称的TDP 6W一样没啥用,因为如果要达到满血运行势必要解锁TDP,而N4100解锁15W TDP后才能CPU GPU全满血满频运行(解锁10W只能给CPU或GPU满血运行,6W均残血运行拉不动最高主频)。考虑到TDP解锁的这个增幅N305真实的最大TDP应该在37.5也就是40W左右能达到CPU GPU双核满血,在笔记本上装这种U自然是寨本,积重难返的设计思维惯性很可能把它当J3455或者J4125做被动散热,这样玩LOL性能很拉就能解释了。
顺带说下,各位看这个内存通道数量,N305只有单通道,这个是真的,师承Z8300了属于是,这种内存带宽严重影响集显性能,对CPU性能影响倒是不大不能说没有,但是8核配32EU本来就是高U低显还整单通道内存多少有点大可不必了。这U倒是多给了PCIe通道,不过这PCIe3.0×9能挂什么独显也很难说,估计实践上最后大概率还是要从NVME上下手外接显卡。价格目前来看并没有保持N3450 N4100 NUC或者三角主机那种500包邮的水平,而是还在摆架子谈什么2000 4核 3000 8核那就没啥意思了。当然,这东西从整体性能上打赢竞争对手(指低功耗世家VIA精神续作兆芯KX6000G,这东西打不过AMD的高功耗降规产品)是没啥问题的,毕竟全核主频在这,同频性能就算差点但是频率和工艺的巨大差距还是能体现出来的,而且从集显规格来看英特尔好歹舍得上了32EU而对面只有8CU还是刚从祖传2CU提起来的。

不过打能耗比的话可能会赢吧,毕竟官网号称开先® KX-6000G系列处理器相较于兆芯上一代产品,处理器能效比提升60%,集显性能提升至4倍,芯片待机功耗降低50%,能效控制表现出色,可显著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看参数也能对出来15W的TDP是2.0-3.0G的CPU主频这么一个范围,兆芯的TDP给的一般比较高,实测KX-6000时代6640MA笔记本烤机整机功耗在30W,待机功耗15-20W偏高,U6780A烤鸡单烤CPU整机电源输入功耗70W,整体TDP表现能看出来比标称低一些。这次改善了能耗调度应该更能体现出能耗比的优势,相比英特尔临阵磨枪硬上为大小核增强过的小核心做出来的纯小核产品应该在能耗比上不占下风。想不到VIA和ATOM的名号已不在江湖,他们的故事却还在继续,AMD已经铁了心不做小核心了,8寸Windows平板复刻的希望究竟鹿死谁手?
PS:待机功耗这个参数有多重要这里我们还是得讲讲8寸Windows平板时代的陈年往事给各位说道说道,Z8300之所以现在看来是非常垃圾的U主要并不是因为它主频低之类的特性,甚至不是单通道内存限2G这种问题,而是因为它相比22nm的Z3735反倒待机功耗更高了。因为上了14nm没+工艺Z8300相比前代可以在同样架构的CPU下实现更低功耗,所以能够大幅提升GPU规格导致晶体管规模大待机功耗高导致SOC整体待机功耗更高。就导致Z8300成了要性能没性能要续航没续航只能说占了当时WIN10/安卓5.1双系统优势(当时英特尔和谷歌的PY导致安卓5.1原生支持X86,现在已经没有这种操作了)加上英特尔百亿补贴所以才能大量铺货,而事实上糟糕的体验和性能表现(包括当时移动端的X3系列,代表产品NOKIA N1,虽然是X86但是无法运行Windows,英特尔不提供PowerVR集显驱动)也成了英特尔放弃2-4W低功耗产品撤离移动端放弃ATOM这个名字的主要原因。而如今英特尔用大小核与AMD角逐所剩不多的PC市场时又能否回忆起自己以前曾经还在移动端与ARM掰过手腕?
作为低功耗X86产品用户,我们一直在等8寸Windows平板回归的那一天,希望这一天不要太晚。看目前这个局势,英特尔也是越发的没指望了,进入10nm之后小核心不再继承ATOM的能耗比路线而是增加了流水线级数添加了双解码簇降低了能效比(以及同频性能)同时更容易拉出更高的主频以及未来大规模堆料,对于原先的着重低功耗高能效的核心英特尔并没有沿用迭代而是直接放弃,N4100也就成了还在用传统ATOM名号的CPU核心的绝唱。如今的N5105也好N305也好已经不再是单纯追求能效的产品了,所以有如此表现也是意料之中。不知继承并改进的VIA的低功耗设计的国产兆芯能不能做到这点,看目前的最新产品他们还在向能效比以及低功耗继续努力,并没有放弃对小核心的改进,希望未来8寸Windows平板不会成为历史。
参考资料:Tremont:双份解码,双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