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长问:孩子的兴趣班从小要怎么规划?别人都获奖了,我家啥也看不到
有家长问:孩子的兴趣班从小要怎么规划?为什么同样花了很多钱,别的孩子都得了一堆奖,我的孩子什么都很普通看不到什么方向? 同样是花钱花时间,你看到的那些获奖的背后,是家长非常明晰的规划的结果,而不是啥都学到处学但学几天就放弃的结果。 首先我们要明确规划这个概念,是随便学着玩玩,什么都学一下,还是要走某条路,把兴趣变成特长,助力升学或者直接往专业方向走,合适三个概念。 如果是随便玩玩,那随便报,什么时候都行,开心为主,咱们不多做分析。 专业方向,不同方向路线不同,我们也不多分析。 我理解大多数家长花了很多钱和时间,一年四季的接送,多少也希望能学成特长,助力升学的吧?那我们重点分析这一条。 首先,要把兴趣变特长,需要时间,精力,金钱加持,而且是长时间的。不是学了一个学期就完事儿了。任何兴趣班,学一两年停下来,都归零,这一点要明确。不要指望孩子啥都学点,啥都会,孩子没有那么强的认知和领悟能力,大部分时候,兴趣班都是一个玩儿。 其次,要规划。我个人的建议是最晚2年级以前,把你想尝试的都尝试一下,包括学一两年的,哪怕是试听课,都属于这个范畴。最晚2年级,你要定下来方向了。比如唱歌跳舞科创乐器体育之类的,你要定下来专攻了。 这个时候如果你还在到处尝试,一会儿看看篮球,一会儿试试跳舞。理论上没问题,但你要想达到某种水平,可能就有点晚了,除了你后期时间摞上去,孩子也有天赋。 以科创为例,3年级开始准备比赛,到处参加,差不多获奖在5年级左右,这是能坚持且时间够用且学习没耽误的情况下。科创本身也是很费时间的,而且需要积累很多。不是你今天想起想来学个编程,后天想起来学个无人机就能成的。持续+努力+时间经验以及比赛经验的累积,这需要的不仅仅是学习,更需要孩子真的喜欢,热爱。 还有一点家长说,我无法确定孩子应该走哪条路,怎么判断?这就看你的特长的程度。 比如我小时候同桌是田径队的,她在体育方面就是跑的非常快,市运会获奖,那她就适合一直走这条路。但如果特长也一般,学习也一般,更建议走学习这条路。因为任何艺体方向,文化课也是要学的。而且你要想好艺体方向将来大学走向,以及毕业后的走向是否符合家庭的规划和孩子的意愿。 总的来说,如果单纯玩玩,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怎么学,啥时候学都行。但如果学习本身有一定的目的性,规划要趁早。
有的家长说:我娃学兴趣就不为获奖,就为了陶冶情操。
可以的,没问题,但是凡是也要考虑孩子的感受和机会。
别的孩子咔咔获奖,全国比赛。自己孩子一直学一直没啥结果,孩子难受不?还有信心不?成年人跑个步有点实力了都想去马拉松整个奖牌呢!
有时候比赛确实不为结果,就是那个过程,孩子见世面也觉得有意思。你以为孩子对一二三等奖能有啥想法啊,我小时候得了第一名还羡慕第三名的奖品呢。
我曾经在一个初中家长座谈会旁听的时候,各个家长都在提到自己孩子有什么特长,获得过什么成绩。有个家长说:我孩子比较特殊,一直弹琴,一直没比赛,我就为了他陶冶情操,所以没考级没比赛。这种你们说咋办?
咋办?说实话,没人知道咋办啊?别的家长瞬间就不说话了。
现在每个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的教育啊学习啊有想法有主见,但还有一点,学习是孩子自己圈子里的一件事,不是大人生活里的事儿。
就像我们很多大人说,孩子学不好没关系,成绩不重要,快乐就好。但成绩不好,孩子真的会很开心吗?每天在校10小时都是最后一名,怎么开心呢?
这些年我的教育观也在改变,从特别主观,到慢慢后退,自己想当然的时候想想,孩子在他的圈子里,会觉得这样做很开心很棒吗?是家长无所谓的态度让他更快乐,还是自己什么都会,什么都优秀才是真的快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