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个人整理
《命运交响曲》是一部表达复杂内容的作品,同时富于戏剧性动机。
第一乐章最富有戏剧性和辩证性,同时也是整部作品的主导动机。贝多芬通过这种戏剧性来战羡他对于命运这里的思考和宣言。第一个乐章为快板,奏鸣曲式,呈示部以强力齐奏主题开始,显得紧张而险峻,似乎充满压迫与危机感,展开部明媚亲切而抒情,象征着人们在冷酷的命运的打压下仍对美好的生活充满了向往。第一乐章奠定作品慷慨激昂的基调。贝多芬将命运的残酷与人心对美好的憧憬和有力的抗争尝试反复对比进行交织,相互转化,在整个乐章中共同发展,展现了戏剧化冲突,体现了不断抗争命运的一种英雄主义。
第二乐章,抒情性的双主题的双重变奏曲式的行板乐章,表现了“斗争间隙的哲学性思考”。第一主题抒情而缓慢,比较内敛,第二主题则非常有力而紧凑,仿佛是个体和群体两方面同时展现,令人联想到贝多芬在看到法国大革命的汹涌浪潮(第二主题)之后进行的内心沉思(第一主题)。经过两个主题的变奏发展,第一主题最终融入第二主题,内在与外在合二为一,变成了信念坚定的、眼光迥然有神的、决心与命运抗争到底的英雄(也依然保留着内心的柔情)形象。同时也让人联想到将个体融入时代变革、斗争浪潮之中的场面,似乎在宣告一种抗争命运获得胜利的必要套件:将自己融于集体之中。
第三乐章是以复三部曲式写成的谐谑曲,展现了最为尖锐的与命运对抗的一次冲突,这是通往胜利的路上最后一次冲突,并在结尾通过一个连接段,力度逐渐变强,与第四乐章相连。第一部分通过弦乐组和木管组奏出的内敛而略显迟疑的的旋律与铜管组圆号奏出的磅礴的命运主题进行对比,象征着内心的迟疑和抗争奋起两种声音的纠缠;第二部分将舞曲风格的旋律从低音区转在中高音区,象征着英雄勇敢的抗争命运的过程;第三部分再现了第一部分的主题,原本带着阴霾与威慑的命运主题对这种奋起抗争低头了。第三乐章通过主题动机的三次变化表达了人在面对困难时的迟疑彷徨终将被坚定的信念和有力的行动替代,才能战胜命运。
命运交响曲的第四乐章为奏鸣曲式,对全曲做收阔,表现了的喜悦的胜利心情。双主题之中,第一主题以铜管营造出刚健威武的氛围,第二主题则重在抒发了喜不自胜的自豪感。展开部仿佛是对抗争命运的全过程的回顾,与此段欢悦的气氛形成了和缓的对比。再现部是呈示部的重现,最后以第一主题结束全曲,干脆利索的革命力量仿佛压倒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