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子女该怎么处理跟父母之间的关系
查看话题 >2023年1月14日|第三次家庭会议——以“角色扮演”化解家庭矛盾初探
昨天做了一个重要突破,把“具身化叙事探究”引入到家庭矛盾的调解之中。尽管之前就有这样的想法,但这是第一次将其付诸实践。
起因是爸爸妈妈发生了一个小争吵。这样的争吵对他们来说算不得什么大事,同样理由的争吵已经重复了千千万万遍。无非就是妈妈有时出于工作忙的原因,中午回来得晚,爸爸就凶巴巴地数落她,“几点了?你自己看看几点了!”还掺杂着一些骂人的话。如果妈妈保持沉默,这件事就算过去了,但要是忍不住反驳几句难听的话,例如“不就做个饭吗?那咱俩换换?你上班我在家做饭。”那两个人就会吵起来。(A)
明明两个人都知道对方的辛苦,爸爸心疼妈妈这么晚还不吃饭,希望她早点回家休息,而妈妈也很感激爸爸承担了更多家庭事物,让自己能后顾无忧。可表达出来就成了相互攻击,妈妈觉得自己累了半天回家还得挨骂,爸爸觉得自己付出了这么多却落得个“反正你在家闲着没事儿”。(B)
如果没有外部介入,这样的争吵会继续重复下去。“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看似微不足道(甚至是已经习惯了)的言语攻击,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过去了就过去了。每次动怒劳神不说,久而久之所产生的那种对彼此的失望、倦怠和潜在的愤怒会让关系陷入泥淖,导致整个家庭氛围的紧张。所以我才会试图改变这种沟通模式,打破这个恶性循环。
一开始我让爸爸妈妈相互道歉,但这个时候两人都在气头上,谁都不会服气,一开口就是指责、抱怨对方,诉说自己的委屈和不满,另一方听了当然想反驳。这个局面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看似在沟通,实则自说自话,每个人都只看到自己的合理性,固执一己之见,沉浸于自己的情绪中。这期间,爸爸多次起身,拒绝继续沟通。此时,作为中间人,就要负责维持谈话秩序,并且把双方所表达出来的东西重新表述,让情绪化表达(俗称“气话”)背后的需求得以更加清晰地呈现(把A翻译成B)。
这个各抒己见的过程使得场面一度很混乱,但确乎是必要的。一方面它本身就有情绪宣泄的作用,另一方面,每个人都充分地表达自己最原始的情感和最真实的想法,让潜意识层面的东西以激烈的方式呈现出来,负责调解的“中间人”、“旁观者”或“局外人”才能看得更清楚。
听了一会儿后,我打算从爸爸的说话方式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妈妈也不想加班到一点多,工作的事情一团乱麻,心里面很烦,一回到家,你又劈头盖脸地骂她一顿。你说她会是什么感受?”爸爸说,“我不是心疼她吗?她工作忙,累得不行,中午就更应该早点回来吃饭,喝两口水歇歇。每次你妈妈回家之前,我都提前倒好水给她凉着。”“既然这样,你就应该直接表达这个意思,而不是她一进门就冲着她一顿骂。”
这个时候的爸爸完全意识不到自己的说话方式有什么问题,“我就说了句‘几点了’,哪里骂她了。”“你每次都脸红脖子粗地说,你看看这都几点了!啊?真不要脸!”我夸张地模仿着爸爸的样子,逗得妈妈笑了起来。“我可没这样!”爸爸不承认。于是我灵机一动,“来,你现在扮演我妈妈,看看听了这几句话是什么感受。”一边说一边把他推到门外,再把妈妈拉起来扮演爸爸。
第一幕:妈妈工作加班,特别忙
第二幕:爸爸打电话催我妈回家。
爸爸(凶巴巴):“几点了还不回来吃饭!”
妈妈(不耐烦):“忙死了忙死了!(挂电话)”
第三幕:妈妈回家,爸爸开门
(先敲门,妈妈经常不带钥匙。爸爸吐槽,“有时候还得下去给她开门。怪冷的。”)
一进门,爸爸凶巴巴地说,“几点了!真不要脸!”
表演的过程中,爸爸妈妈都忍不住笑场,眼泪都笑出来了。
经过角色互换的体验后,我让爸爸重新扮演他自己,我来扮演妈妈,看看会有什么不同。
妈妈进门,“唉!今天忙得团团转,累死了!”
爸爸(语气温和):“累吧?先喝口水,回来了就好好歇歇。”
很明显,这是与之前完全不同的反应方式。一回家听到这样的话,妈妈马上就会觉得“还是家里好”。这样家才能成为我们共同的港湾,而不是另一处狂风暴雨。
通过表演把一个很细微的、普普通通的日常情境放大,呈现出两个人不同的内心感受。角色互换式的体验让爸爸妈妈切身体会到自己平时的一言一行究竟给对方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比如,妈妈注意到自己接电话时的不耐烦会让爸爸感到不快,不带钥匙给爸爸造成一些麻烦,爸爸也体会到妈妈真正需要的不是这种“关心式责备”。
今天中午妈妈回家的时候,爸爸的态度明显好转,可见这次家庭会议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至于能否维持住,要留待时间检验。当然,改变从来不是一劳永逸的事,仍然需要此后不断的努力才能巩固这次的革命果实~
后记:
距离写这篇日记已经过去13天了,效果非常显著!
从那以后,爸爸中午给妈妈打电话时,再也没有扯着嗓子大骂,甚至开始改口头禅了……各种脏话化作一句温温柔柔的“大傻蛋”。第一次听到这个词的时候,我实在没忍住姨母笑,虽然但是,实在太可爱了!
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爸爸听见妈妈上楼的声音就对我说,“准备开门。”结果还没等我去开,妈妈自己拿钥匙开了。我大吃一惊,“诶?竟然自己开的?”“带了钥匙就自己开嘛,也不是每回都要麻烦你们嘛。”
(2023.1.27)
家庭会议/亲子关系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