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下拾零》一朱买臣与柳如是》陈再明
《《榆下拾零》一朱买臣与柳如是》陈再明23.1.29
一, 关于朱买臣 班固在《汉书》中为朱买臣立传,两千年来,朱买臣可以说一直是一位历史名人。虽然说不上″家喻户晓″,但知道他的″事迹″的人是多的。而这″事迹″又并非政治、经济、文学上的事功业绩,主要就是他的″婚变″。 出世前的朱买臣,读书是用功的,家贫,打柴度日,一面挑着柴担,一面还不停地在嘴里念念有词。妻子崔氏也跟他一起劳动,多次阻止他在路上高声吟诵,怕旁人听了笑话。这时买臣就说出了五十岁必然富贵的″预言″,妻子的回答是:″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因此两人分离。 后来买臣在打柴时,遇到再嫁后随夫上坟的前妻崔氏,″见买臣饥寒,呼饭饮之″。买臣和他的前妻在坟头相遇,和陆游与唐婉在沈园重逢,是十分相似的戏剧场面,崔氏也对前夫表露了某种同情。 朱买臣后来做官了,在会稽太守任上,算是“衣锦还乡″了。他先是穿了破旧的衣服的衣服戏弄了衙门里的胥吏,着实尝到了″衣錦荣归″的快乐;接着又在路上,看到了奉命为新官″除道″的前妻崔氏及其后夫。″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居一月,妻自经死。买臣乞其夫钱,令葬。″ 班固在这里的描写是不坏的。并没有什么″马前泼水″的细节,表面看来,朱买臣还是挺善良,没有给前妻怎样难堪。相反,倒还颇为″优待″。只是这女人″羞愧难当″,自杀了。读者完全可以借助自己的想像,得知她在太守衙门后花园里的日子是不好过的。
二,关于柳如是 晚明妓女诗人柳如是,在她的同时侪辈中间,无疑是声势最煊赫的一位。无论是"秦淮四媺″还是李香君、卞玉京,她的这些前辈或姊妹行,都远远比不上她的气派。不但在当时,就是在身后,三百年来,一切大小文士只要碰到与她有些牵连的事物,无不赋诗撰文,感慨一番。 柳如是最早出身于盛泽的归家院,她本姓杨,名爱,柳则是″寓姓″。最早和她关系亲密的腻客是复社党魁张溥(西铭),说明在她开始进入社会之际,就和晚明的政治圈子发生了关系。接下去是柳如是儒生打扮,到松江去拜访陈子龙,递上名片自称"女弟″,她是想下嫁给陈子龙的。这一段姻缘又没有成就。 张溥和陈子龙都是晚明党社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掌握、操纵着舆论阵地,发表政论、组织文社,左右着清流的政治主张,对当时的朝局有很大的影响。张溥死后,陈子龙在南明弘光一局以及后来浙东抗清起义的斗争中都起了重要作用,最后死于清师的镇压。柳如是最初相好和选择下嫁的对象,是这样两位″名士″,确是很值得注意的。 柳如是在下嫁钱牧斋以前,活动地区不外松江、杭州、吴江一带。她选婿的结果,选中了钱牧斋。饯柳的结合,不是基于爱情,那是明明白白的。饯牧斋是″东林领袖"、″文坛祭酒″、大地主、大官僚。他有上百个奴婢,夺人田宅妻女,把持官府,操纵考试词讼,其实是个大恶霸地主。他还经营出洋兴贩,获利巨万。 柳如是亲访半野堂,决定下给这个老头儿。她看到三年以前,钱牧斋在一次你死我活的政治搏斗中,走了司礼监曹化淳的门路,击败了政敌,使温体仁罢相,压服了浙党,政治前途充滿了希望。这个小女孩是很有野心和才干的政治活动家,她下了决心,嫁给了钱牧斋。 钱柳结合以后,确实过了一段"好日子″。钱牧斋为柳如是起造了绛云楼、我闻室,和她一起到浙江去旅行,回常熟时被看不顺眼的人们,追着赶打,满船都是砖头、瓦块。可见他们的结合,是很不为″公论″所许的,一致认为"谦益愈放废″了。饯牧斋还为她写了无数首绝句诗,其中就有十分肉麻的长诗。柳如是也写了不少诗篇,如《奉和小岁日京口舟中之作》: 首比飞蓬鬓有霜,香奁累月废丹黄。 却怜镜里丛残影,还对尊前灯烛老。 错引旧愁停语笑,探支新喜压悲伤。 微生恰似添丝线,邀勒君恩许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