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哈林」湖 #地理媒介札记1
昨天去逛两家相对偏远的二手店,觉得店的周边环境很有意思,门前就是多条铁轨,店面一看就像是旧铁道仓库改造的(图1),不远处有一个环岛,和西南侧略带威严的红砖建筑构成了典型的车站站前风貌(图2)。于是回家做了点功课,发现确是一个旧车站(如今似乎成了一家有轨电车博物馆),车站有个读起来颇有喜剧效果的名字Haarlemmermeer。这个名字今天主要指Haarlem[1]、Amsterdam与Leiden之间的一个行政市(gemeente),因此自然也指称这里大片的平坦陆地。


既然叫做「湖」meer,那一定有被其如今的外表隐去的秘密过往了。一位荷兰黄金时代专攻海洋/海战主题的Haarlem本地画家Hendrik Cornelisz Vroom (c.1562 – February 4, 1640)在1621年左右创作了一幅油画Slag op het Haarlemmermeer/Battle of Haarlemmermeer(图3),以我认为对荷兰之阴郁天气极为写实的笔调畅想了1573年5月26日发生在Haarlemmermeer的一场「海战」。这场战斗见证了荷兰Haarlem军民对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早期反叛(即所谓「八十年战争」),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悬挂着双方旗帜的多种不同类型的帆船在水面混战[2],背景中的城市,从后方起伏的地形判断应该是西北的Haarlem城。也因此,尽管H. C. Vroom意在刻画其钟情的海战[3]却偶然地为我们保存下了Haarlemmermeer地带400多年前名副其实(即Haarlem的湖)的样貌。

这个起初大约31平方公里的湖区(包括了附近相连的Leidsche Meer, Spiering Meer和Oude Meer)逐渐扩大到近180平方公里,成了周边城市的水灾隐患。终于在1837年由威廉一世国王下令开展整治。为了方便排水和转引水面交通,围绕这片区域开凿了一条环状运河,取了一个理所当然的名字叫Ringvaart,今天依然清晰可见地几乎勾勒了整个行政市的边缘(图4)。如此宏大的排水造陆工程已非旧时风车推动的水泵所能胜任,自然借着时代的西北风,从工业革命的发祥地进口了三台纽可曼-瓦特同款蒸汽机才得以进行。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三台蒸汽水泵以当地最有名的三位水利、制图工程师命名,Leeghwater, Cruquius[4], Lijnden。从1848年开始直到1852年抽干整个湖,一共排掉了大约8亿吨水。新获得的土地通过售卖很快抵消了工程产生的开销,而这片变得徒有其名的土地也正式成为了北荷兰省的一个行政市。

如今,Haarlemmermeer最有名的地标是占了其15%土地面积的Schiphol国际机场。我原本因为对荷兰语的无知,纠结了很久这个名字正确的音节分段方式,一度受汉语译名「史基浦」误导,以为断为S-chi-phol,现在才知道这个名字其实就是Schip(=ship)+hol(=hole)的意思,顾名思义,这鬼地方正是Vroom画作所绘的当年沉船无数的大坑啊。荷兰人似乎黑色幽默地为一座应以安全为优先考量的国际机场保留了一个很不吉利的名字,但也或许正是这种对起名玄学的公然漠视恰恰透露了这个国家的现代资本精神。「船坑」/「斯希普霍尔」国际机场背靠的大湖、海战、洪涝的历史在那些看似离谱的地名与不起眼的运河里依旧微微地泛着光芒。
[1] 由于17世纪对北美早于英国的殖民,荷兰的地名往往和新英格兰地区有极大的关系,即便被后来英国殖民者多重覆盖,依然时不时冒头给今天生活在此的人带来一些惊异瞬间。譬如这里Haarlem便是曼哈顿北缘的Harlem的出处;再譬如Queens的新中国城法拉盛Flushing的名字就来自原来荷兰殖民者的东西印度公司重要港口城市Vlissingen,是后者的盎格鲁化形态,以后有机会深入探究一番,也写点东西记录一下。和曼哈顿不同,Queens的很多社区依然保留了殖民时代早期的一些自然风貌,这点从包围法拉盛的河流与湿地公园可见一斑,应该有不少有趣的东西可以挖掘。
[2] 更准确的说,是多方。里面明显出现了一面旗帜,上面画着代表阿姆斯特丹的圣安德鲁标记xxx,因为彼时的阿姆斯特丹市还与哈布斯堡西班牙王室站在一边,并共同赢下了这场战斗。从认识阿姆斯特丹大学校徽开始,我就一直很好奇这个在今天「意味复杂」的标记,是对历史中众多自然灾害之苦难的纪念?是类似xoxo的三次亲吻礼?还是porn与色情业的象征?暂且在这挖个坑,期待以后填补。
[3] 这点自然和他作为殖民帝国巅峰时期的居民不无关联。
[4] 感觉Cruquius博物馆留下的那台会有点意思,可以去瞅瞅。
突发奇想觉得应该写点什么,一方面正好趁着恢复元气的契机,给正经的论文写作来个毫无营养的热身;另一方面也让自己早已长满荒草的豆瓣多一点人气,毕竟扭头一看,上一篇日志竟发表于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实在是被大疫毁掉的三年光景啊。为了假装自己会写成一个系列,并且坚持到回到美帝(尤其是对康州和纽约还有太多想要探索的生态与早期技术媒介前史)就姑且给日志加上札记的tag,毕竟一切可能的脑洞都始于不自量力的挖坑。
Inner Flow Against peevish arrogance! Always to be reforged -------...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