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 | 《深海》影评三问三答

1:《深海》可能确实不好看,但给一星是不是太过分了?
首先,异见者的豆瓣账号影评区的打分只是该影评作者的打分(四星制的零星,换算至五星制即为一星)。由于《深海》今天刚刚上映,大部分编辑都还没有看过,因此编剧部的整体意见会在几天后等观看人数达标后以评分表的形式给出。如果编辑部对于此片的评价存在较大分歧,那么则会以圆桌的形式讨论具体的分歧点。
其次,对于某一部具体的电影应该给几星才公平、给几星就算过分,不存在普遍的标准,只有打分的人自己有资格决定。异见者编辑部的评分标准相对于豆瓣用户的习惯要严格得多:豆瓣的三星一般被视作差评,而异见者给出的三星(也即四星制的两星)则意味着中好评。
编辑部中,不同编辑的给分完全自由,唯一的要求是“务必尽量严格”。对异见者来说,不只是“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更确切地说,是“若反对不够激烈和鲜明,则支持也会缺乏力度和分量”。
参照一下异见者编辑部对一些经典电影的评分,可以衬托得《深海》的打分并不那么“狠”。在四星制标准下,《后窗》均分2.3;《公民凯恩》均分1.8;《恋恋风尘》均分2.0;《童年往事》均分0.7。
异见者的评分标准对于任何影史地位、任何导演、任何国家的电影都一以贯之,不会特别针对某部电影,当然也不会特别宽容某部电影。
2:只从“画面”的角度否定《深海》,是不是不够全面、客观,过于立场先行?
没错,异见者就是“立场先行”的组织。编辑部的任何作者的任何影评,都会诚实地从自己的审美立场出发。立场先行,意味着异见者不会为了支持一部电影而有意设计一种辩护策略,更不会为了反对一部电影而有意寻找一个否定的角度;而是在对每一部电影的评价中都贯彻自己的立场。
“全面、客观”并不是一种真正的公正,只是一种试图伪装成“没有立场”的立场。认为不应该仅从“画面”的角度(其实是“场面调度”的角度)去否定《深海》,就是在认为应该去“谈谈剧情”;进一步地,也就是要从“画面”、“剧情”这两个单调的维度对电影进行分解。对这种分解的默认,同样也是一种立场,一种刻板的立场。
例如,有评论说影评作者给差评是因为“没有好好感受这个故事”。在这里,说话者思维惯性式地认为,“故事”只是“剧情”,而不包含“叙述的方式”——场面调度。不如说,《深海》就是因为其叙述方式的糟糕,而让人无法好好感受它的故事。
一篇影评永远不可能对一部电影做出完整的解答;它不应该尝试这样做,更没有义务这样做。比起像很多影评视频号那样去费尽心思“万字拆解”一部电影,成为服务于电影的某种辅助工具,异见者更加注重在评价电影中宣明自己的立场,建立自己的电影观,这在异见者的简介中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
3:异见者的观点是不是“为异见而异见”,博人眼球?
如果你所谓的“博人眼球”指的是为了流量而故意耸人听闻,那么你多虑了,因为异见者是纯粹的非盈利组织(更不用说豆瓣影评根本没有流量盈利的机制)。如果你认为《深海》是收钱写的差评,那就更是无稽之谈。这样毫无根据的怀疑不会攻击到我们,只会折射出你自己无法相信世界上还有另一个人和你观点不同的固执与狭隘。
异见者虽然对田晓鹏苦熬几年的心血之作毫不留情,但无论批评多激烈(或反过来,赞美多不遗余力),你都可以相信我们是绝对发自真心的,是希望看到华语世界可以真正出现好电影、好动画(其实已经出现了不少,只是人们没有发现),而尽量少一些坏电影、坏动画(太多太多了……)
异见者不会像深焦DeepFocus这类公众号一样,今天旁若无人地发《斗罗大陆》动画的软文,明天又故作正经地批评起“令人悲哀的金棕榈”——这还是个相对严肃的迷影公众号,其它那些影评大号,乃至豆瓣微博的红包影评人,就不必多提了。
异见者的发起正出于对这种现状的愤怒与鄙视,因此尤其要将批评的矛头对准问题的真正根源:腐朽的电影业、影评业和电影教育体系。异见者拒绝“凡提到《深海》言必称动画技术巅峰”的主流影评话术,正如异见者拒绝一个由艺考教科书定义的电影史(新浪潮=《四百击》+《精疲力尽》),也拒绝一个只拼剧情、拼演技、拼营销、拼“电影感”,而无视场面调度和真正的电影美学的电影工业(不只是商业片,First系艺术片亦然)。
从这个角度上看,不妨认为异见者的观点的确是“为异见而异见”,因为反对主流的霸权正是“异见者”最重要的意义。

异见者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金色木屋|展映总结 (91人喜欢)
- 金色木屋 · 论文翻译|大卫 · 林奇——终极电影塑形者 (30人喜欢)
- 金色木屋 · 专论|致死的预兆:林奇电影中规则的衍生与推演 (27人喜欢)
- 金色木屋 · 导赏|放映大卫·林奇 WEEK 3:地图和坐标(以及更多) (22人喜欢)
- 金色木屋 · 导赏|放映大卫·林奇 WEEK 2:路直路弯 (3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