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_01_20 迎送一宵中
日子不经过。
所以更要尽情过。尽情不是造,不是作,而是做足形式,做足内容,只要还有气力。阿婆说了很多坏东西都是发现你软弱的时候追上来的。不软弱很难,但至少我们有方法。
譬如过年。一线城市的进化,生活方式和内容的变化,让很多过年传统面目模糊,而恰恰在旧的形式里,藏有很多祝福。对联贴好,福字贴好,房间打扫好,红包准备好,鲜花买好,瓜果梨桃备好、、、过程调动的心力和注意力,就是对节日感觉逐步唤醒 加温 酝酿的过程。
记得十多年前在波士顿见到老友,去她家做客。四口之家,先生是四川去的学霸后来的职场精英。两人买了房子,车子,生了两个孩子,打理这一切家事,真是好大一摊子。恰逢圣诞节前后,两人费劲吧啦从车库储藏室拖出圣诞树,布置了很久。女主人对我说,“新年一过就要赶紧收起来了,按照西方习俗,不收起来这些是会带来霉运的”。然后又给我看她自己制作的立体卡片:非常有想象力,很大的卡片打开后有一个个纸糊的小门,每个门上写着农历日期,和当天应该做哪些事情。什么时候清扫,什么时候祭灶,什么时候迎财神,什么时候回娘家。我问她这是干什么,她说教给孩子们然后再带到公司去给大家一个Chinese Culture Sharing. 我看着那个巨型卡片和巨大的不断飘下些小絮絮不久又会被拖拽回仓库的圣诞树,心里想,何必这么折腾啊。
今天回想,那个时候的我,思想单薄,内心无力,精神上和身体上一定是非常不耐受吧。对于老友,这不是“折腾”,这是做足功课,给平淡生活不断打点,做记号,制造记忆。正是这些被打了点的生活片段,连成了孩子们的童年记忆,COOK出了生活滋味。这滋味,这记忆,让人长大以后在每一年的某个时候,不惧奔波 不辞劳苦,怎么也要回到自己小的时候生长的地方,在那里,整个心会放下来,人会安静下来,疲惫流走,力量积攒起来。
接近年底的时候,我买了两盆很大的绿植,天堂鸟和龟背竹。它们很争气,从遥远的广州坐火车来到北京,在严寒和干燥中,陪我一起等待新年,等待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