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线上教学
疫情肆虐不止,我们不得不关闭学校的大门,无奈将课堂在网络平台上开展,这是我第一次隔着屏幕与我的学生们交流,它不同于以往在教室里面对面教学,于师生而言都是一段难忘的学习体验。这段经历伴随着新奇、兴奋、熟知、无谓、疲倦、坚持和胜利,如同我们不断坚持战胜疫情一样,在屏幕面前的师生也在不断努力克服这段线上教学的重重阻碍。我也渐渐在这个过程中明白,无论我们所处的是多么不能尽如人意的教育环境,无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怎样令人焦虑的教育现实,我们都应该首先使作为教师的自己丰富起来,温润起来,强大起来,因为只有我们丰富了,温润了,强大了,才有可能帮助我们的孩子也丰富起来,温润起来,强大起来。 那是炎热干燥的暑期生活的末尾,我期盼着开学,盼望着见到我的那群调皮可爱青春热情的学生们,和他们共度属于他们最后一年的高中时光。然而另一端,我又紧张地翻看着每日铺天盖地的疫情信息,冥冥中感受到疫情愈发严峻,我们面临着延迟开学的现实问题。果不其然,为了能够有效遏制疫情扩散,临近开学的日子,学校响应教育部要求,发出了“停课不停学”的要求,通知师生开展线上教学工作。以为只是短暂的教学工作任务,马上会恢复线下教学,谁又曾想疫情反反复复,这一段时间,从酷热难耐的八月一直持续至凌冽寒冬。 犹记得,第一节网课的课题是“物质的输入与输出”,时长为70分钟,彼时由于从未接触过网课,我新奇于没有学生只有屏幕的讲授方式,或许学生也感到无比新奇,兴奋地在弹幕里回答着我的每一个问题,在相互探讨与交流中我感受到网课似乎也是很有趣的一种形式。课后,我完整地观看了那节课的回放,才发现第一节课就暴露了许多问题。好几处,我讲述着教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语速飞快,提出问题还没有等学生在弹幕中回答,我便急不可耐说出答案。我又仔细看了弹幕内容,发现除了极个别学生,好多学生在弹幕里闲聊,他们对待线上课堂的态度如同在社交软件上聊天一般,我感到挫败。此外,有几处简单的提问,由于学生没有及时回答,再加上网络延迟的问题,我等得不耐烦,对学生给予批评,我分析我的言论,发现其中隐藏着不少愤怒不满的情绪,但这些情绪对于课堂似乎毫无作用。看完回访,我呆坐良久,在纸上写下“言缓、耐心”四字,贴在电脑屏幕的右下角,目的是时刻提醒自己在之后的网课中努力做到言缓和耐心。四字简单,却不易做到。 在之后的几日网课中,我刻意放缓教学速度,更有耐心地去等待学生的回答,我也将网课中体现的以上问题向学生做了阐述与要求,我以为这样一切都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可是没过几天,我发现上课时间于师生而言都变得漫长难耐,似乎又陷入了另一个泥沼。学生失去了原先的新奇感,变得不愿意回答我的问题,弹幕愈发稀少,我难以与学生产生更多的交流,也无法看到屏幕背后学生上课的真实行为,在这种境况中,我感到无力。于是我不再盯着学生的反应,而是盯紧我面前屏幕里的知识,自顾自地讲着,心想,总有自律的学生在认真聆听。就这样,每日的网课,我一边教授知识,赶着教学进度,一边不断产生自我怀疑,感到惴惴不安。我明白,学生并没有在网课中学习到多少实质的知识,与此又长时间盯着屏幕眼睛感到干涩难受。 在这个恶性循环中,我把我的视野投向了阅读。工作之余,我读完了《一生用来做教师》、《给教师的建议》、《给教师的阅读建议》、《我就想做班主任》等的教育书籍,我试图去找寻信念和方法,我被书中的内容不断鼓励和警醒。是啊,在这个世界上,这项工作固然充满了艰难和历险,但它是值得做的,因为当你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你就一定能够找到每个人心底蕴藏着的宝藏,也一定能够想到办法去挖掘这些宝藏。而在寻找、挖掘这些宝藏的同时,我们不但会心存希望,而且会找到做教师的价值与意义所在。与此同时,我看到很多同事,在社交平台分享着自己的网课日常,有吐槽、有对学生的表扬、有长长的哀叹,我从中感慨良多,也深受启发。我试着做出改变。 平日在学校课堂上,我也曾尝试进行“生本课堂”,让学生去做老师,会发现学生课堂学习激情倍增,效果显而易见的好,我却忘了其实线上课堂也可以实施生本教育。于是我尝试在上课时让几位学生分别扮演教授不同知识的小老师,学生后来私下给我反馈,告诉我他们喜欢这种上课模式,因为变得轻松有趣了许多。后来的课堂,遇上部分学生就可以解决的知识,我便放手让他们完成。对待作业问题,我也尝试不同的作业形式,不去单一地让学生完成习题,上交作业的平台也做了测试,最后确定之后,发现学生交作业时间和质量都不同程度地提升了。后来,学校也将课堂时间从70分钟改为了45分钟,时间缩短却更科学。学生因为种种要求,似乎也渐渐发生了变化,这一切都让我重拾对网课的信心,每天更加勤奋积极地去备课,努力做到“言缓、耐心”,上好一节又一节网课。 后来,学校组织了线上考试,监考完,出成绩,进行了成绩分析。我们发现有一些学生作弊,有些学生对待考试的态度随心所欲,敷衍至极,还有些同学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参加考试,以上种种使得考试成绩没有太大的参考意义,又暴露出来线上教学的另一弊端,那就是无法实现考试的公平性。诚信考试是学生自上学以来就不断对其进行的要求,作为老师,也应该注意只看到技能技巧、育分不育人、求学不读书,对孩子的坑害。于是,我让每位学生写了一份网课学习及考试的反思,学生们发自肺腑,有的学生抒发着自己的困惑与不安,有的学生表达着对长久的网课学习感到疲倦,有的学生对即将到来的高考感到迷茫,也有的学生袒露道自己在考试中作弊。我一一批阅,给予他们信心和鼓励。 后来的时间,我能感受到很多学生努力用认真积极的态度对待网课。从2022年8月持续到2023年的1月12日,至此,我们结束了线上教学。线上教学是迫于疫情不得不开展的工作,我常在网络上看到师生的抱怨与吐槽,我也曾多少次感受到深深的无力和无助,我也能同等感受到屏幕那端的学生是多么的厌倦和劳累。幸运的是,我们都有自救的能力,我们从书籍、对方、自己身上汲取到了能量,没有任由学习的珍贵时光从我们的懈怠中流走。我们挑战突破一个个难题,走到现在,每一位认真工作的老师和每一位不负时光的学生都是最棒的人。 许倬云先生曾在书中如此写道:“我可以为这个世界哀怜,为这个世界痛苦,为这个世界半夜流泪,但我也为世间人性光辉的部分欢喜且心存希望”,这句话伴我良久。守得云开见月明,静待花开终有时,因为大家的努力,疫情终于渐渐散去,师生将可重返校园,对线上教学过程中有问题的知识内容还有时间和精力去弥补提升。前路漫漫亦灿灿,关关难过关关过,希望在离高考不远的这段日子里能继续专注奋斗,2023年高考大捷。
(我的教学反思,也是付出真实情感写的,就留在这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