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ING的室内课题:适应性重用
以下文章来源于RAC设计课堂 ,作者点击关注☞

RAC设计课堂.
RAC STUDIO隶属于上海锐里教育,于2015年由毕业于哈佛大学GSD,宾夕法尼亚大学Upenn的景观&建筑设计师在美国成立。全职+兼职模式,专注建筑/景观/城市/交互设计领域的前沿学术研究&教育机构,致力于设计人才横向培养

今天我们结合具体作品、院校专业和风格特点,分析和解读一些室内院校有代表性的研究方向——适应性重用,一起来看吧~
从皇艺室内系主任引领的Interior Reuse Platform,罗德岛以Adaptive Reuse开展的Interior Architecture专业,米兰理工的New Interior课程设置到爱丁堡大学、丹麦皇家艺术等顶尖室内院校都能看出适应性重用或者通俗理解的“建筑改造”已经成为了他们在室内专业领域里的最主要研究课题方向之一。这也促使适应性重用的相关项目因其对于空间与语境的探索可能性,解构和融合其建筑和室内的设计思维以及实施可持续理念变成同学们准备室内作品集不可或缺的一个选择和表达。那么如何更好的去完成这一项目课题,我们可以通过适应性重用的背景、起源、宿主类型、设计着重体现以及各个院校对其课程的定义及作品案例来深入了解。

The Weather(ing) Station by Eva Amouriq (RCA, Interior Design—Interior Reuse Platform)
https://2020.rca.ac.uk/students/eva-amouriq
|适应性重用课题的背景
随着城市环境以及社会的发展达到了快速的甚至是一种不安的节奏,在这种盲目且急速的现代化不断的滋养着利益的贪婪欲望中,城市中的建筑不断的被拆除和再建,逐渐构建出钢筋混凝土森林的场景。但在这背后所形成的建筑垃圾、土地资源紧缺、建筑能源消耗等环境问题接踵而至,除此之外在这种破坏与建造的过程中,人们与城市的记忆被切断,承载城市记忆的延续感也被剥夺。如果只是一味沉浸为了给新的建筑腾出空间去拆掉旧的建筑从而达到一种“发展进步”的感觉,那我们的文化特征和社会属性是否也将消失殆尽。而在近几十年来,人们通过对气候变化的关注以及建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意识也逐渐增多增强,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注重资源保护的形势下,适应性重用的概念则为城市“发展进步”给了一个不同的定位。

The Concrete Jungle
https://vinjatek.com/urban-survivalist-concrete-jungle/
|适应性重用的起源
自古以来适应性重用的形式就已经存在,例如将洞穴作为住所和动物毛皮重新用作衣服是人类足智多谋的早期例证。而当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回顾历史我们也可以从中找到适应性重用的影子。我们从战争到战争之后掠夺掉的建筑重新利用,或是因为时代发展的变迁重新通过回收赋予其另一种生命时,这种对于建筑环境中的智慧运用其实在根本上来源于我们对文化、经济及社会意义上的多层考虑。

巴黎宫殿修复,匈牙利 / Archikon + KROKI
https://www.gooood.cn/paris-court-by-archikonkroki.htm
|适应性重用宿主类型
在适应性重用我们所提到的“Host”- 宿主就是我们翻新、修复、改造并提供社会日常空间需求的对象。宿主建筑根据结构的属性例如他们现在的状态和承受额外符合的潜力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分别为:Entity,Shell,Semi-ruin,Fragmented,Relic,Group。这些不同的现有物理属性与新用途需求的空间契合度、承载的文化记忆以及环境中的位置等都成为了去决定重用设计程序中的重要因素,下面就以Shell,Semi-ruin和Fragmented来简单介绍一下适应性重用的主要宿主建筑类型。

WONG, L. (2017). Adaptive reuse: extending the lives of buildings.
1. Shell
这种类型的宿主建筑通常是具有制定保护外部的遗产建筑,通过不干涉建筑外部而参与内部结系统的设计转换。

EvenBuyer买手店 by 蒋杰室内设计工作室
https://www.gooood.cn/evenbuyer-china-by-jiangjie-design.htm
2. Semi-ruin
这种类型的宿主建筑通常进行设计干预不仅包括内部转换,还包括扩建。扩建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将现有的破坏结构恢复到一个完整的状态,另一个是如果需要可以进行对主建筑的范围和容量的扩建。

Rotermann 谷仓建筑改造 by KOKO architects
https://www.gooood.cn/rotermann-grain-elevator-by-koko-architects.htm
3. Fragmented
当宿主建筑的不完整程度已经并定义为无法居住或使用,适应性利用则成为了一种扩建发明的形式。扩建从其基础设施、立面或结构使达到新的完成状态,但扩建需要根据本身宿主建筑留下的碎片本身的重要性来证明扩建的合理性包括其历史意义和经济意义。

Casal Balaguer文化中心by Flores & Prats + Duch-Pizá
https://www.gooood.cn/cultural-center-casal-balaguer-by-flores-prats-duch-piza.htm
|适应性重用课题设计的着重体现
1. 基本方法论
适应性重用是一个从Inquiry(探究),Strategy(策略)到Construction(建构)的过程,探究或者调查是对于一个场地的自习重读及分析,策略是基于对之前结果分析的主动激活的一个过程或“行为”去发展设计的综合可行性,而最后的建构则有两个含义,第一个是真正意义上的,它指的是考虑将某物放在一起的方式,构建某物,但在教育中,它也意味着制作通过图纸去阐述设计中国的结构、系统等。适应性重用去考虑到“Host”和“Guest”之间的物理状态、承载的结构能力、空间适合的新方案以及记忆的关系,并从功能,容量以及性能进行改变(change in function,change in capacity,change in performance)。
2. 宿主的文化与社会性
在时间的前进步伐中,现有的建筑终将会面临逐渐老化的状态。单纯的让这些建筑物老化,它们可能只会成为我们生活文化的影子,而不是成为讲述历史故事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建筑无论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或是随着时代发展变化被遗弃的建筑等都需要更新及复兴,无论是出于历史记忆的承载关联,还是赋予它新的定义以及资源重新整合的考量,适应性重用都在做着在规划未来的同时保留过去的一种有意识的决定。
可以这样理解,适应性重用不仅有助于延长这些建筑的寿命并防止它们成为遗弃对象,同时也有助于把其建筑变成当地社会环境的文化遗产去保留其历史价值成为允许一种保护和解释社会文化遗产的纽带。适应性重用所创造的纽带通过让创造力把具有丰富的历史纹理和新的目的性和突出性的属性及特征的功能增添其独有的价值,这正赋予了在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生活的我们的社会身份和地方感。

3. 宿主的环境及经济性
很多人依然坚信认为只有新的建筑才能具有足够的能源效率并对未来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而且不幸的是,一些城市已经决定采用“更新就是更好”的发展思维模式去导致为了“升级”而放弃有潜力的、可用的资源。而这种单一的思维想法和方式很有可能对长期无论是在经济和环境方面都会埋藏很大问题的隐患。
同时仔细观察例如像巴黎、伦敦或者阿姆斯特丹这样的城市,它们具有标志性的许多建筑都被很好的保存并在不同的时代赋予它的价值。当然很多人对于适应性重用在关乎成本、时间和效率等因素上依然存在怀疑态度。其实适应性重用在无论在刚刚提到的因素条件下通过相比较拆除及再建的无论是材料、人工、产生的能源消耗以及建筑垃圾在经济以及环境破坏层面上得以大幅度降低,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
除此之外,通过适应性重用,新的就业机会向周围社区开放,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源和更少的建筑材料。这意味着更低的投资成本和更多的空间集中于恢复和振兴,在某种程度上促进经济增长,可以说适应性再利用是回收利用的最大限度利用之一。

Adaptive Reuse -Sankt Andreas Kirke by Yi-Haw Liu
https://royaldanishacademy.com/project/my-project-title-goes-here-15
|适应性重用高校课题设置及成果案例
适应性重用相关课题在院校上主要体现的不同集中在宿主建筑的不同,每个院校每年也会设置不同的场地和建筑去让学生进行探索研究和实验。以RCA的Interior Reuse平台课为例,该课程主要关注的是废弃物质(宿主建筑)的探索和适应性,通过对于现有条件的调节,将选定的场所通过研究和设计过程的形式以重用方式来进行起有意义的改变。
2020年的毕业课题选址位于肯特郡北部谢佩岛的希恩尼斯,建筑载体事故一个被废弃的象征18世纪并见证该岛和其人口不断变化的价值观和财富的船坞教堂。而2021年的毕业课题则是将伦斯特花园的幽灵立面及其背后的地下隧道作为调研对象去重新思考家在21世纪的意义。

RCA Interior Reuse Platform 课题介绍
https://2020.rca.ac.uk/programmes/7-interior-reuse
https://2021.rca.ac.uk/programmes/interior-reuse
1. The Weather(ing) Station by Eva Amouriq (2020)
项目是对海平面上升的气候灾难的回应。现有建筑的位置在大约50年后会将形成岛上最北端的新海岸。教堂的新用途是作为气象站可以监测气候变化和警报的地方,在这里古气候学家可以观察历史变化,并且可以分析野生动物的迁徙模式,通过这些捕捉的变化进而实现调解景观变化和建筑非物质化过程的场所。

The Weather(ing) Station by Eva Amouriq (RCA, Interior Design—Interior Reuse Platform)
https://2020.rca.ac.uk/students/eva-amouriq
2. Waste House by Rita Louis (2021)
项目是对人们消费和占用资源并丢弃后的一种浪费质疑,通过创建以生活垃圾为中心的住宅项目去重建对改变废弃物体的理解方式并最终赋予新的价值,也正如我们对于废弃的建筑一般。整个设计创造了不同的筒仓去设置不同痴迷于收集废弃物品的虚构居民,希望通过重新配置我们对废弃物品的看法从而引用到未来的住宅家庭结构之中。

Waste House by Rita Louis (RCA, Interior Design—Interior Reuse Platform)
https://2021.rca.ac.uk/students/rita-louis
通过以上的课程设置、宿主建筑在课程里的选择以及学生对于场地建筑的再构想,我们可以看出适应性重用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只赋予建筑新的功能这一层面,而更多的是在项目里需要体现对于文脉甚至更深层的思考例如建筑在未来可持续领域里所扮演的角色。改造本身是通过设计手段去阐述我们对于空间的理解,宿主对于现有语境中的回应也正展示了适应性重用从历史、现在与未来的挖掘和探索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