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日人崇拜的白居易》陈再明23.1.15
《最受日人崇拜的白居易》陈再明23.1.16
唐代诗人白居易,日本人惯称他为″白乐天",是把他当作“神″来祭拜的。每年日本的三大″祭巡″(迎神巡礼)之一 京都″御园祭″,都会把″白乐天神″抬出来巡街,博得万众迷男信女的当街揖礼跪拜。其盛况为京都一绝,甚得国內外的游客所瞻仰。
为何诗人白居易会成为″日本之神″呢?日本人因受中国道教的影响,他们也祭拜中国历史上的闻人。日本神社,就是祭拜历代天皇的神社,也是祭拜历史上日中闻人的神社,如我们祭拜关羽为″关公神″一样。因此,既有和歌山县的徐福(日本人奉为第一代天皇)神社,亦有京都御园的白乐天神社。香火之盛,绵延上千年。
日本人最钟爱白居易的诗文。每年高考的″国语″(语文)科,汉文的考分占50分,其重视中国古文的程度,不亚于台湾联考的″国文″(语文)科考题。而中国古文的考题中,则以白居易诗文居多,几乎每三年一次都会在其中出题。因此,日本的高中生会猛读白居易诗文,以便取得良好的″国语″科成绩。这个现象,又加強了日本人对白居易的崇拜,使他无形中成为″考神″了。
今年(2023)的日本高考(都在每年正月举行考试,四月正式入学)考毕,今天在媒体上发表考题的答案,以助考生参考。发现考题又从白居易的《白氏文集》中出题,其文为《答皇上登仕举试》,全文如下:
″问,自古以来,君者无不思求其贤,贤者罔不思效其用。然两不相遇,其故何在?今欲求之,其术安在?
臣闻,人君者无不思求其贤,人臣者无不思效其用。然而君求贤而不得,臣効用而无由者,岂不以贵贱相悬,朝野相隔,堂远于千里,门深于九重。
臣以为,求贤有术,辨贤有方。方术者各审其族类,使之推荐而已。近取诸喻,其犹线与矢也。线因针而入,矢待弦而发。虽有线矢,苟无针弦,求自致焉,不可得也。夫必以族类者,盖贤愚有贯,善恶有伦,若以类求,(x)以类至。此亦犹水流湿,火就燥,自然之理也。″
以上全文,问答如下:
(一) 问: 文中″用而无由者″何意?(4分)
(二) 问: 文中″臣以为″何意?(4分)
(三) 问: 文中″辨贤有方″何意?(4分)
(四) 问: ″君者无不思求其贤,贤者罔不思效其用″何意?(6分)
(五) 问: ″岂不以贵贱相悬,朝野相隔,堂远于千里,门深于九重″ 何意?(7分)
(六) 问: ″其犹线与矢也″的比喻,″线″、″矢″指用何物才能发挥其作用?(6分)
(七) 问: 文中(x)空字,应放进何字?(5分)
(八) 问: ″自然之理也″指"水″、"火″如何才能流出和燃烧?(6分)
(九) 问: ″君臣两不相遇″何在?(8)
以上九题全答对,可得50分满分。贤明的你,能答对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