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旅途(7)——富士五湖(1)见山
葛饰北斋在《富岳三十六景》中描绘了从关东各个地区远眺富士山的不同景致,且根据季节时辰,给出了《两国桥夕阳见》中日落时分的富士山,或是《凯风快晴》的红富士,《东都骏台》中隔山眺望的富士远景,还有《武阳佃岛》中的临水富士。其中更有农人耕作,庶民嬉戏、贵族千金游玩的图景,使得富岳三十六景成为了众多富士山作品中动静相宜的翘楚之作。此次假期追寻北斋画中的足迹,我们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山梨县船津市,开始了三天两夜的富士五湖之旅。




其实我不是一个登山爱好者,但眺望山峦是一大爱好。说到看山,在北京市郊居住的时候,每次晨练都有一段路是对着西山去的。西山磅礴大气,涵盖天地。山脚下延展开万户千家,仿佛是山里散落下来的草籽,在平原生根发芽。人们从春至秋,都和山有着亲密的互动,进山采野花摘野果,采野菜收集落叶,每个季节每个时辰,依山而居的中国人与山有着难以割舍的连接,也正因为有了人,山才更有生机。更不消说中国山中的寺庙和香火,更是支撑中国人信仰生活不可缺的部分。人们在这里生活,在这里寄予对此生和来世的盼望。在中国山与人的关系既是生活的,又是超然的。因此每次看山进山,都能感受到这种强大的连接,那里山的蓬勃人的活泼,都是向生而活的。




而它——这座悬于茫茫林海上终年积雪的富士山,当它呈现在眼前的时候,我发现它就如同它名字的谐音“不二山”一样,是一位遗世独立的古老神祗。它静默着,或是日照雨淋,或是飞鸟掠过,它始终面不改色,缓缓沉落左右两侧的山脊,仿佛看透人世后冷寂凄清。巍峨雄伟这样的豪言壮语与它极不相称,它没有那样的阵仗和热血,它更像是形而上的一座山。如大道一般无法形容,也不能彻底体会。而同它一样,那些山脚下的人家,一栋栋小巧的一户建,一排排小公寓,或者是平房,也都是冷清地、寂寥地凝固在时光中。



夜晚我和S看着窗外,那点点静谧的灯光从人家的小窗里透出来,活生生就是松本清张或者江户川乱步笔下神秘人物的藏身之处,或者是渡边纯一笔下失乐园中殉情的男女耳鬓厮磨的地方,再或者是俳人芭蕉烛火中遣词造句的屋舍。

这是一个多么有氛围的地方,光影交错中向死而生的气氛弥漫在每个细节之处,令人惊诧又动容。那些人家旁边的墓园,或者是湖光山色边上的坟地,本来趋于避讳的,在这里变得理所当然,生与死交融在一起,整个日常生活也变得更有禅意。


再说富士一带,那些如玉带一般将其围绕的就是山中湖、河口湖、西湖、精进湖、本栖湖这五湖。要想领略中国古人崇尚的 “临水种花知有意,一花当作两花看”的情趣,自然要去看湖中富士倒影这番令人惊艳的容色。当山遇到水,我发现冷寂的也变得旖旎多姿,人称此景为“逆富士”。驱车环湖而行便有机会看到这样的绝景。但是逆富士的绝世容光,也是时间给予视界的馈赠,没那么轻易得到,在清晨时分瞅准时机,才可亲眼目睹。其他时间段只能看到山水相依而已
一路上路过许许多多湖边的民宿、酒店、人家。从房间内就可看到一山两景的房间是地段最好的。如果预订不上,退而求其次可预订山景房,所谓山景房,就是只见山不见湖的景观房。如果运气太差这种房型也没预订上,还可以订湖边山景房,虽然这个山景不是富士山,但也风景极佳。




我们这次订上的就是山景房。拉开窗帘便能看到富士山。于是便有了晨起日落夜半的富士三景。当然除了房间内拍富士山,酒店附近还有可乘坐的缆车,从附近的山上观看富士山和河口湖,也是观景亮点之一。

连日观山后,下一站选择去富士山下的原始森林青木原树海。
青木原树海是日本有名的原始森林,也是人所周知的自杀森林。它匍匐在富士山下,呈半圆形展开,因为属富士山喷发的岩浆地带,所以火山熔岩磁场作用令罗盘无法正常指向,据说手机也会没有信号。树海内部除了一条半人工的森林浴步道和少数几个景点以外,其余部分全部是盘根错节、遮天蔽日的原始树木,且因为常年光照衰微,地表和树木上都攀附着厚厚一层青苔。
在日本悬疑大师松本清张的一本名为《波之塔》的小说中,因禁忌的恋情而最终失去所有的女主人公最后含笑走进了这片自杀森林,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来到这片树海奔赴他界的日本人。
曾经问一位日本朋友为什么自杀一定要在这里呢?他说青木原树海在富士山脚下,因此很多日本人认为在这里死去是通往天界的捷径,也是肉身凡胎从人间渡化到彼世的必经之地。多数人在这里会选择上吊的方式自杀,因此传闻夜晚会听到树林中传出绳索摩擦的声音,令人感到非常恐怖。
这种种传闻更让我们对这片树海产生了好奇。因此富士五湖的最后一站我们选择了这里。
(待续)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