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性恋的本质是对知识的渴求
hello,我又回来啦。
最近看到一些有趣有用的观点,非常喜欢,想在这里用文字给自己记录下来。
我一直认为,文字和视频、音频的内在逻辑是不一样的。文字更能辅助我们进行深度思考。
以下内容转自小红书@凯尔特柚 (侵删)
里面有提到我很喜欢的理论,福柯的权力观,知识、话语与权力的相互生产关系。
智性恋 | 去崇拜知识,而不是那个人
如果你热爱知识,不要通过将其投射在另一个人身上去实现,也不要将智慧和一个人绑定,我们崇拜去个人化的知识本身,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关于“智性恋”这个词,我有时会看到评论区里大家对我们用这个词来评价。但其实我一直对它有种莫名的谨慎,直到最近我和一个我的学妹聊天,我们聊起来说很多女孩子会因为知识去崇拜和仰慕一个人。学妹跟我提到一个她最近看到的观点,就是,如果我们崇拜一个知识渊博的人,那么我们为什么不直接去崇拜去学习知识本身呢?我终于找到了一个想和大家聊聊智性恋这件事情的角度。那就是,如果你热爱知识,不要通过将其投射在另一个人身上去实现,也不要将知识本身和一个人绑定。我们去崇拜去个人化的知识本身,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我之所以对智性恋这个词会比较谨慎和反感,是因为知识本身在文化里就常常与权力、与偶像化的符号联系在一起的。比如说大家去读福柯的知识-权力论理,虽然我们总是认为知识本身是纯粹和中立的,但是放在社会环境里,知识是与权力有所勾连,知识产生权力。简单来说就是只要一个人他具备一方面的知识,那么他们在这个领域就会有一定的权威和权力。他的任何论断都会显得有可信度,这是知识带来的权力。而在一段关系中,我们对另一个人所掌握知识的崇拜,对他智慧的肯定,也会将这段关系中的权力倾斜,甚至将控制自己的权力让渡给所谓拥有智慧的那一方。这也是为什么通常智慧碾压另一方的感情可能并不是那么的理想。稍微极端一点的例子就是,为什么甚至到了大学里,师生恋都是不被允许的。因为掌握知识的一方,在一段关系中,往往也掌握着权力与话语权。那么这样的关系一开始就不是平等的,也会相当危险。我们听过一些例子,比如说学生爱上知识渊博的教授,那些知识分子、诗人作家他们放浪形骸,但是还是深受异性的追捧。这些人他们其实知道,他们所拥有的智慧,会吸引那些将自己对智慧的向往投射在他们身上的群体,从而给他们带去掌控、消费的权力。
我今天想跟大家聊这个话题呢,更多的还是一个女性主义的视角。因为我们必须反思,在知识生产的历史里,大部分知识与理论的生产权和掌控权,都是握在男性手里的,几乎没有任何女性的影子。比如从19世纪开始,女性在权力/智识机制之中,她被定位为“感性的”或是“hysterical 病理的”,这些都与所谓的理性是相悖的,她们在科学领域很少以知识生产者的身份出现,而往往被作为观察的对象。所以在父权的历史里,因为男性长期对知识的垄断,很多女孩子所谓的智性恋,是一种将遗憾寄希望于伴侣的补偿。所谓的智慧生产和创造知识的自由,在曾经对女性来说,是非常可望而不可及的。当然这样的情况在今天没有完全改变,如果我们只是用爱这个概念去美化,或是去逃避这件事情,那确实就太可悲了。为什么他们可以拥有智慧,而你只能去爱拥有智慧的他们呢?再比如说,女性主义里非常喜欢用到的一个概念叫做“凝视”。我们的行为举止受到制定规则的人的凝视,那怎么样的身材是美的,怎么样的行为举止是符合规范的,这实际也是知识与权力内化的产物。拥有对文化解释权的那个群体,他们对于性别文化的知识,创造了凝视的权力。这样的知识,成为了一种性别主导的社会中,使第二性别自觉顺从的最好的工具。这些规范并非是以强加的形式施加于我们的,而是通过知识与权力的内化来实现的,
我之所以想通过知识与权力这一视角来让大家警惕智性恋这个词,是因为我知道慕强是我们的本能,我和我爱人在一起的时候,也是被他在一个我不熟悉领域里的才能所吸引了。但不久之后我就意识到,我对他的崇拜并不能给我带来更好的提升,我的另一半在某个领域的成就和我没有任何关系,我也不希望这成为影响我们权力关系的因素。不是说你不能因为一个人的智慧去欣赏去喜欢他,而是希望大家警惕单纯被一方智力碾压的亲密关系。比起那种他好聪明我好崇拜他的关系,我们不如把这个人和智慧稍微地解绑,去接触和学习让你着迷的知识本身,或者就算你们的知识体系是在两个非常不一样的领域,那么你们也可以以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给对方灵感、契合的精神交流,一定是好于对某一方单方面的仰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