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总结一
先抛开技术不管,总结一下自己对摄影作品优劣的看法。我想照片给我个人的作用有两个:一个是通过照片了解现场的信息,这个比如旅游目的地的信息,地方风土人情等,是比较功利实用的,说实在,拍得清楚,信息完整就行,不需要有多大的感染力;第二个是这张照片一看,就引起我的情绪反应,所谓的有感染力。要么是对大自然的美的折服;对它的敬畏;要么是某种人性的东西打动我;要么是某种光影让人沉浸在照片营造的氛围中。不一定要有多深的思想,刻意让摄影作品承载过多的所谓思想,一方面可能是力有未逮,另一方面这样做的结果可能给照片刻上刻板的记号。
那么怎么拍出有感染力的照片呢?现在浏览的照片还不够多,在已经阅读过的照片中,总结几点:
1. 我承认被很多人不屑为糖水的片子,有很多还是能打动我。那种比较纯净的、色彩明丽、光影有层次的风光大片,还是能引起我对自然的敬畏。欣赏摄影作品要听从自己的感性,不必为网上的言论所左右。风景摄影一书中,出自美国地理杂志社摄影师的作品无疑是打动人的。摄影要撇开大自然提供的无数美妙绝伦的风光,那简直不可想象。
2. 光影和影调丰富的小品。的确,摄影就是光的艺术。没有了光线及其变化,一切是那么地平淡。很多摄影作品,场景并没有多么巧妙,也可能是一个局部,但是有了光线的很好的运用,使得场景处于明和暗的美妙的安排和过渡中,让人有生命力的感觉。这个我想就是气氛了。
3. 空间的安排。很多照片打动人,是因为空间上的安排。这可能需要一些美术的修养了。空旷中人物的渺小,无限延伸的线条给人无穷尽的暗示,层层乌云的延伸给人广袤、压抑,但又渴望冲破的感觉。场景中空间的安排,被摄体比例的安排,做得好,绝对是打动人的。这样说来,其实,摄影作品它不仅仅是一张照片本身,而且还包含读者的视觉心理。这个在豆瓣上有牛人。
4. 色彩。我看了一些别人的照片,其实撇开色彩,抽取出构图和线条等等,也不比我自己的强到哪里去。但是人家的就是有那种感染力。后来我明白了,色彩是主要的原因。众所周知,PS是色彩的利器。好的色彩的确可以把一张照片的气氛搞得很浓郁。我并不排斥PS,只要它不让照片脱离基本的真实。
5. 人物的情感,表情和故事。有人物出现的纪实类的片子,我觉得无论无忌还是蜂鸟,好片子基本上寥寥。原因在于一个是场景很多杂乱不堪,作者缺乏删繁就简和抽象的能力;还有一个是鲜有人物表情自然流露的一面。要么拍摄对象目光警惕,要么面部表情交代不清晰。这是不是当今中国的无奈现状?人和人之间不信任,防卫心理极强,自然的东西就很少了。这个方面,就要欣赏布列松了。布列松的照片,称为决定性瞬间真是太好了(以前不太理解这个说法),你看买酒回来,把酒抱在臂弯里的小男孩自豪的样子,传神哪!人文纪实,一定要直接向布列松学习。向无忌学习没用。这个在豆瓣上也有个别牛人。北影的摄影构图一书中,举了一张照片的例子,是一个表情有点倔强的小女孩坐在桌子前,面前有一个剩很多食物的盘子,盘子的对面有一本关于烹调的书,这个就简直很生动地给读者讲了一个小故事:妈妈为孩子吃饭真是费尽了脑子。妙,妙,妙!
6. 为达到某种创作风格的特殊黑白影调。某些作品为了其统一和相对成熟的风格或目的,故意偏离正常的曝光参数和冲洗程序,而制作出影调特别的照片。比如整体均阴暗压抑的影调,刻意模糊的人物面部和身体的细节传递一种不可接近,难以面对,虚幻的感觉。这些照片也许会令你很不舒服,但是不得不承认它们的确已经感染了你。从这个意义上,令你有限的不舒服同时又引起你的一些思维活动的照片,要比那些什么都清清楚楚,但就是不知道要说啥的照片强很多。豆瓣上也有这样的人。
摄影其实是很难很难的。需要从以上几个方面探索努力,争取拍出有感染力的片子。
那么怎么拍出有感染力的照片呢?现在浏览的照片还不够多,在已经阅读过的照片中,总结几点:
1. 我承认被很多人不屑为糖水的片子,有很多还是能打动我。那种比较纯净的、色彩明丽、光影有层次的风光大片,还是能引起我对自然的敬畏。欣赏摄影作品要听从自己的感性,不必为网上的言论所左右。风景摄影一书中,出自美国地理杂志社摄影师的作品无疑是打动人的。摄影要撇开大自然提供的无数美妙绝伦的风光,那简直不可想象。
2. 光影和影调丰富的小品。的确,摄影就是光的艺术。没有了光线及其变化,一切是那么地平淡。很多摄影作品,场景并没有多么巧妙,也可能是一个局部,但是有了光线的很好的运用,使得场景处于明和暗的美妙的安排和过渡中,让人有生命力的感觉。这个我想就是气氛了。
3. 空间的安排。很多照片打动人,是因为空间上的安排。这可能需要一些美术的修养了。空旷中人物的渺小,无限延伸的线条给人无穷尽的暗示,层层乌云的延伸给人广袤、压抑,但又渴望冲破的感觉。场景中空间的安排,被摄体比例的安排,做得好,绝对是打动人的。这样说来,其实,摄影作品它不仅仅是一张照片本身,而且还包含读者的视觉心理。这个在豆瓣上有牛人。
4. 色彩。我看了一些别人的照片,其实撇开色彩,抽取出构图和线条等等,也不比我自己的强到哪里去。但是人家的就是有那种感染力。后来我明白了,色彩是主要的原因。众所周知,PS是色彩的利器。好的色彩的确可以把一张照片的气氛搞得很浓郁。我并不排斥PS,只要它不让照片脱离基本的真实。
5. 人物的情感,表情和故事。有人物出现的纪实类的片子,我觉得无论无忌还是蜂鸟,好片子基本上寥寥。原因在于一个是场景很多杂乱不堪,作者缺乏删繁就简和抽象的能力;还有一个是鲜有人物表情自然流露的一面。要么拍摄对象目光警惕,要么面部表情交代不清晰。这是不是当今中国的无奈现状?人和人之间不信任,防卫心理极强,自然的东西就很少了。这个方面,就要欣赏布列松了。布列松的照片,称为决定性瞬间真是太好了(以前不太理解这个说法),你看买酒回来,把酒抱在臂弯里的小男孩自豪的样子,传神哪!人文纪实,一定要直接向布列松学习。向无忌学习没用。这个在豆瓣上也有个别牛人。北影的摄影构图一书中,举了一张照片的例子,是一个表情有点倔强的小女孩坐在桌子前,面前有一个剩很多食物的盘子,盘子的对面有一本关于烹调的书,这个就简直很生动地给读者讲了一个小故事:妈妈为孩子吃饭真是费尽了脑子。妙,妙,妙!
6. 为达到某种创作风格的特殊黑白影调。某些作品为了其统一和相对成熟的风格或目的,故意偏离正常的曝光参数和冲洗程序,而制作出影调特别的照片。比如整体均阴暗压抑的影调,刻意模糊的人物面部和身体的细节传递一种不可接近,难以面对,虚幻的感觉。这些照片也许会令你很不舒服,但是不得不承认它们的确已经感染了你。从这个意义上,令你有限的不舒服同时又引起你的一些思维活动的照片,要比那些什么都清清楚楚,但就是不知道要说啥的照片强很多。豆瓣上也有这样的人。
摄影其实是很难很难的。需要从以上几个方面探索努力,争取拍出有感染力的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