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和亲情
昨晚和老妈视频。老妈说:这几天刚羊完,做什么都没有力气,这个年不打算再聚会了。
我听她这么说,嘴上说的是多休息休息,但是心里却在想:过年没有聚会,该是多么无聊的一个年啊。
从小到头,除去前年和去年春节没有回家外。每一个春节,我们这个大家族都是聚在一起。我把这种方式称作车轮战。过年期间,每天都在不同的家聚会,每一家的特色都不同。
老叔家经常出现一些新式硬菜,比如2020年春节时用锅来盛装的羊棒骨。羊肉价格不菲,这一锅羊棒骨的成本不低。老叔是个领导,过年过节送礼的比较多,家里物质比较丰富。
我家主要是味道还算可口,爸爸的炒菜做的不错,很受大家欢迎。我总结他的手法,主要是舍得用油。有一年我在家过年,一周的时间竟然用了一大桶食用油,让人很难置信。
三叔家的特色则是做什么都差点味道,是各家里面风味最差的一家。
姑姑家前些年做饭也很差,每次聚餐都让爸爸和老叔去帮忙,这些年娶了个很能干的儿媳妇,不再需要外援,做出的饭菜很新潮,味道也不错。
除此以外,在市里还有两家亲戚,一般都会在初五或者初六回来聚会。那个时间,我已经去老丈人家,所以这些年没和市里的亲戚们聚会过。市里的亲戚里面有两个我从小玩到大的堂哥,小时候血浓于水,长大了各奔东西,平时基本上没有消息往来。以前妈妈说过,叔辈哥们的关系都是越长大越生疏。小时候总听这句话,不太认同,没想到长大了确实如此。有时候我感觉自己家的事都很难照应全,所以没有精力再去沟通他人。再一想,我大概是个内向的人,不爱和别人交流吧。人就是这样,不交流就会越来越生疏。
小时候对春节的聚会充满了无限的向往,尤其是除夕这天。春节里,除夕这一天最热闹,过完这一天,其他的日子显得寡淡了许多。除夕要吃最好的东西,放最多的烟花,家里的人最齐全,这些大概是平时日子无法达到的,所以才显得尤为特殊和美好。
以前的除夕这天,都是在爷爷家度过。我们那里过年吃两顿饭。早上九点吃一顿,下午四点再吃一顿。除夕夜到了十二点的时候,再吃一顿饺子。下午四点这顿是正餐,最为热闹和丰盛。
爷爷的子女多,一般都是摆两大桌。以前爷爷家有土炕,男人们都围坐在土炕上的方桌吃喝,高兴了还会划拳。我记得划拳时,大人们常常高喊:五魁首、六六六......至今我都不知道这些词语的意义,以及他们如何判断输赢。放在现在我们这辈人喝酒,端起酒杯只会说:随意、随意......
一般下午的这顿饭会吃到晚上六点多钟。然后女人们把桌和碗筷收拾完毕,拿出中午和好的面和饺子馅,一群人七手八脚的把饺子包完。然后开始回到屋里穿上大衣,各自回到家里去守夜。
当年爷爷和奶奶同老叔家一起过,所以儿子们走光后,只剩下老叔家和两位老人一起过。在我们这里,我很少见到一大家族一起守夜的。甚至很多家里的兄弟过年都不会坐在一起吃饭,他们早就因财产或者其他问题反目。爷爷这一家族算是比较团结和友爱的,亲戚之间的感情很深,至今还保留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现在我想,如果一个大家族在一起守夜的话,是不是更热闹一些?喜欢看春晚的看春晚,喜欢打麻将的打麻将,喜欢打扑克的打扑克。然而我小时候,看到天黑就急不可耐地催促父母赶快回家,家里有我心仪的烟花和零食。人如果注重小家,自然对大家会淡一点。大多数人都是从大家而来,到小家而去。一来一去中,亲情的温度也在不断变化中。
初一的早上,儿女们都会来爷爷家拜年,拜完年开始吃饺子。初一的饺子里会包上一个硬币,谁吃到代表新年里会交到好运。印象中,姑姑们吃到硬币的时候最多。实际上,除了大姑早逝之外,其他几个姑姑都很有福气。子女出色,家里殷实,会不会是这些硬币带来的福气呢?谁也不知道。我所知道的是,姑姑们的人品都很不错。
爷爷去世之后,初一早上各家都在自己家吃饺子。各家吃饺子时,依然会在饺子里包上一个硬币,以图家里的一个人会交到好运。这就像大树生出了枝干一样。每一个小家就像从大家这根大树上生出来的枝干,保留着大树的一些基因。
不过像我这样的游子,大概是扦插的树枝。虽然生于大树,但是根已经和大树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