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速110碰见袋鼠
圣诞元旦度假旅游之行过去了。塔州作为澳州的一个岛州“与世隔绝”,风景“天然去雕饰”。我们自驾游十来天,每每被海岸线的壮观,森林带的丰茂而心旷神怡。然而,我耿耿于怀的,是一路上不时瞥见动物尸横遍途的场景。澳洲高速公路上这触目惊心的惨况其实屡见不鲜,不单是袋鼠,还有野兔或大鸟。 我坐在副驾驶位置,公路前方景物一目了然。刚开始发现路面上有动物残骸时,我大惊小怪地提醒驾驶员女儿注意。女儿早看到了,她的视力比我这个资深近视眼好多了。在一些路段,尤其毗邻密林、荒野,有时竟每隔百米左右就发现一只死去的袋鼠。袋鼠有趋光本性,往往从路边的树丛中窜向路上疾驶的车辆。我脑海浮现出那画面:不谙世事的袋鼠,瞅见夜色中远处车灯发出的光亮,飞蛾扑火般地疾跑过去,随着一声闷响,即刻毙命于道路间。 我们的车子不时地绕开动物尸骸。有的新鲜、血浆鲜红,有的暴晒变干涸,或经过反复碾压。为什么不及时清理呢?没办法,地广人稀,成本高。我为这些生物死于非命而痛心。 从另一面说,这些袋鼠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麻烦甚至伤害。以100公里或者110 公里飞驰行进中的车子,倏然遇上奔跑中的袋鼠,两个加速度相撞的激烈后果可想而知。驾车者要是惊慌,非常容易出车祸。怎么办呢?公路是越建越长,越建越密,深入到了袋鼠们以往安居的乐土,于是越来越多的袋鼠将命殉轮下。 夏季,澳洲广袤的林木常引发野火,持久难熄。葬身火海的动物,有袋鼠、考拉、鸟雀等,成千上万,这是天灾。暴死在公路上的袋鼠则是人祸,即社会发展带给它们的厄运。 某公园停车场,几只袋鼠向游客乞食。面对这大方、灵巧的袋鼠,金发小伙用手抚摸它表示友好;看到如同人那般站立起的袋鼠,有的中国大妈新奇之下,掏出零食投喂,虽然一旁的告示牌提醒游客,不要喂食袋鼠等动物。这条规矩,是为了让动物们按照自然法则自生自灭地过活。喂食的后果可能使动物饱胀致死,或造成它们的生存能力退化,像父母溺爱子女因而缺乏社会竞争能力。 澳洲人珍惜自然资源,善待小动物包括鸟类。各种鸟雀在澳洲这片土地上是大摇大摆的主人,毫无怕人之心。邻居老夫妇,特地买来肉糜喂养野鸟,那只鸟认识他们家,每天傍晚飞来,吃完就走,配合默契。我还看到,几只大白雀啄食私家花园树上的果实,主人站立一旁安然瞧着。澳洲的鸟雀幸福,不仅嬉戏在茂密广阔的树木间,而且受到居民们的保护。 社会发展毕竟与野生动植物产生了矛盾。人们如何诗意地在大地居住?如何与动物和谐共生?科技进步发达使得有些人以为人定胜天。狂妄会付出惨痛代价的,老天爷自有一套生态平衡的模式。澳洲的袋鼠们不得不学着与21世纪相处,但是否跟得上人类急迫的前进步伐呢?保护大气环境,减少碳排放的要领,是放慢发展速度及规模。这三年,全球新冠疫情逼得人类思考,如何与新生的病毒共处?在航班成为家常便饭,世界各个角落都能抵达的时代,疫情倒逼人们放慢步伐,甚至强迫人们躲在家里。 澳洲的自然景色激动人心,生态环境丰富多彩,但愿那些以强健后足跳跃的生灵学会不乱窜公路,人们与袋鼠及其它生物各享其乐,相安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