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023.1.8周记2-初到新加坡流水账
(这篇周记因为太长分为了两段)
OSE的地点在utown,NUS的大学城。到utown我就震惊了,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多的外国人。各种各样的人种,白人(而且还不少)、印度人、日本人、韩国人、马来西亚人,当然还有中国人,不过中国人完全没有我想的多。以及各种各样的语言,听到的最多的是英语,还有中文、日语、韩语,和我听不懂的语言。第二个惊讶的点是utown的豪华,utown有许多餐厅,还有便利店、面包店、咖啡厅、理发店等等,价格比学校外要便宜(不过新加坡整体物价都很高)。当然也有宿舍、自习室和活动中心:健身房、泳池、攀岩墙和球场。逛了一圈,非常羡慕住在utown宿舍的同学,衣食住行都很方便,尤其上课很近。






这里吃饭的选择很多。OSE结束后我到create食堂吃饭,菜品看的眼花缭乱,最后点了个培根意大利面,花费五新币,可惜味道很咸。看到别人有吃小火锅的,有吃炸鸡的,后悔自己点了意大利面。

之后徒步回酒店,因为还没有买公交卡。路上路过中央图书馆,进去转了转。一楼有家NUS的纪念品商店,里面有卖带学校logo的衣服和NUS的小狮子公仔和小熊公仔,除此之外还卖许多礼品,比如文具、贺卡、玩偶、首饰等等。因为价格都很贵,看了一圈就走了。

次日1.7基本在酒店无所事事,5pm出去觅食,在酒店附近一家叫清香馆的中餐馆吃饭,餐厅价格比食阁和食堂都贵很多,点一碗蟹肉炒饭就要12新币,并且不知道为什么收了我几新币的税。吃到一半一伙NUS的学生浩浩荡荡进来聚餐,坐了两桌,全部都是中国人,我听见他们在聊租房的事情。吃完饭尝试做了一趟校车去utown,之前没有坐过校车,都是打的。校车需要下载一个app看路线和车辆到达时间,坐车免费且不需要看学生卡。酒店附近就有一个校车站,搭车需要挥手,到站前需要按铃(像utown这种热门站点肯定会有人先按铃,不需要自己按),对我来说很新鲜。又到utown逛了逛,发现自动售货机有卖转换插头,3.5新币一个,只接受硬币或刷卡。我正好很需要转换插头,新加坡的插口和中国不同,国内带去的电器都不能直接插电用不了。我没有银行卡,身上只有1.5新的硬币,在附近找了一个正在看中文字幕电影的同学,用2新纸币换了两个一块钱硬币,愉快地买到了转换插头,打道回府。
1.8酒店就要退房了,收拾好两个行李箱打了车去college green宿舍check in。college green在植物园旁边,离肯特港校区有六公里远。司机师傅是会说中文的新加坡人,帮我把最重的大行李箱提上了车,陪我聊了一路天。这里值得记录一下这几天遇见的三个出租车司机,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年龄在60至70+,都会说中文(他们称之为华语)。从他们那里我了解到一些信息,60年代之前新加坡的年轻人很多上的是华语学校,但是之后政府就将教学语言和通行语言改为英语,导致最后一批华语学校的学生找不到工作。所以自然而然的之后新加坡家庭为了孩子的发展,都会有意营造英语环境,所以新加坡年轻几代人英语交流水平是越来越好的,与之相应这几代人的华语水平也在下降,听不懂不会说是正常的,许多会说听得懂但不会读写。师傅考虑到我行李重,把我一路送到了check in的办公室门口,又帮我把行李搬下车,非常感谢他。报到只需要学生ID,老师录入信息后就把装有居住证明和房门钥匙的信封交给我。
college green的宿舍是排屋,单位是一个block,两个block挨在一起,组成一栋楼,一栋楼两层楼高。

一个block包含一个客厅、一个厨房、两个淋浴室和两个卫生间(一层楼一对)、1楼一个迷你洗衣房、1楼一个房间、2楼三个房间、一个阳台。
我很幸运分到了带阳台的房间。房间是白色地板,脏污很明显。当天下午我就去附近的超市买了拖把(20新,好离谱的物价)、拖布(需要单买)、和扫把,搞了半天卫生。但是花了两个小时白色的地板也无法完全搞干净,以后装修一定不会用白色地板。晚上一位舍友来了,我们正好都是计算机学院春季入学的学生,有些课可以一起上,很愉快。我们查了一圈发现二楼卫生间的门锁坏了、热水器坏了,且没找到洗衣机。我报修完才发现洗衣机呆在一个单独的迷你房间里,门关起来就像一个锁起来的房间orz舍友发现二楼卫生间门顶部加装了一个插栓,可以当做门锁使用。但是二楼浴室的热水器的确坏了。当晚我以为一楼浴室也没有热水,所以洗了一个冷水澡,搞得很狼狈。剩下的舍友暂时还没有来,不知道是否是国人。
在宿舍的第一晚我和舍友都没有睡好,一是因为陌生的环境,二是因为我们这栋楼临街,马路上车声不绝,我戴着耳塞也阻隔不全,舍友则不习惯戴耳塞。第二天早上窗外又响起了很响的除草机的声音,果然优美的环境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我打算从淘宝转运隔音窗帘过来,但需要等待挺长一段时间。这是我的宿舍的一个明显缺点之一。不过,宿舍比起租房便宜了很多,这又是一个明显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