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战争,只需肖斯塔科维奇
(一篇旧文)
今年是一个怪异的年份,娱乐圈吃瓜还没吃够,冬奥会还余味无穷,没想到就迎来了俄乌冲突。随着西方国家纷纷站队,一些知名的俄罗斯籍的演奏家、音乐家在欧洲被禁演、被炒鱿鱼,战争的扩大化连艺术和文学也要遭殃。随之传来讯息——波兰禁止了柴可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和契诃夫。
关于柴可夫斯基和契诃夫,二位早已久负盛名,今天我们不聊其他的,就只聊聊肖斯塔科维奇。这位被政治所影响、低估的天才音乐家,这位写出了15部交响曲、15首四重奏、30多部电影配乐,登上过时代周刊封面,却在一生都在被等待枪决的人。
他逝世于1975年,距今已经47周年,如今我们却依然在聆听他的音乐,讨论他的一生,记住他拗口的名字——“肖斯塔科维奇”。

还是从头说起。众所周知,肖斯塔科维奇是斯大林的御用艺术家,是一个政治上怯懦的人,但实际上,肖斯塔科维奇将他的勇敢、他的愤怒智慧地变成更深刻、隐晦的音乐作品,长久地给失意的、彷徨的、畏惧的、无所适从的人们以温暖。也让后人通过他的音乐,看到了苏联那个特殊时期的原貌。往事被音符记录下来,并不如烟。
他的一生洋溢着懦弱、悲凉却无穷无尽的力量,他写下了“如果他们砍断我的双手,我会用牙齿咬住笔,继续创作音乐”,向世事不公发出了怒吼。这是他精神写照。音乐是他一生的信仰。

1 肖斯塔科维奇一生创作丰富,全部心血投入了音乐。他全名迪米特里·迪米特里耶·肖斯塔科维奇,生于1906年9月25日,逝于1975年8月9日,20世纪世界著名作曲家之一。他的一生跌宕起伏悲喜交加,然而与曲折艰难的人生相比,他的创作更加丰富——仅交响曲就有十五部,打破了自贝多芬写出九部交响曲之后再无人写出十部以上的纪录。除此之外还有15首四重奏,小提琴、大提琴及钢琴协奏曲各2首,大提琴奏鸣曲,钢琴五重奏,钢琴独奏《24首前奏曲与赋格》,室内乐,歌剧《鼻子》、《姆钦斯克郡的马克白夫人》,芭蕾舞剧《黄金时代》,管弦乐《爵士组曲》两套、《节日序曲》,还为30多部电影写了配乐。


6 他改稿太快,受到了斯大林的抨击。现在的俄罗斯国歌,是苏联时期的国歌的曲调,加上修改过的歌词而成的,这首曲子是由亚历山德罗夫写的。这首歌是在卫国战争(苏德)期间创作的,当局决定不再用《国际歌》作为苏联国歌,有必要写一首新的国歌了。当时有四位音乐家的作品进入了决赛,分别是亚历山德罗夫、肖斯塔科维奇、哈恰图良、伊奥纳·杜斯基亚。他们四个人除了每人分别写了一首,还有一首是老肖和哈恰图良合作的,一共有五首作品最终角逐。甲方爸爸“斯大林”听过之后,就他并不擅长的“配器”方面给予了很多意见。评判组觉得最好的是肖斯塔科维奇和哈恰图良合作的那一首。但是显然没有任何乙方可以一稿过,即使他们是两个顶级音乐家,副歌的部分还是需要修改。当斯大林问肖斯塔科维奇,你们需要多长时间修改?肖斯塔科维奇给出了非常不“专业”的回答——五个小时吧!他原本想说5分钟的,其实当场就能拿出笔来改,立刻就能改好。但是他按住了自己的小骄傲,非常保守的说了五个小时。但是五个小时是个太致命的错误。热爱“指点”文艺界的斯大林怎么能忍受在提出“专业”修改意见之后希望你五个小时就能改完?那不是显得太儿戏了吗?你必须面露难色,反复确认,为自己争取更多时间。交稿的时间必须是凌晨!毫无疑问,斯大林很生气,他们最终失去了这个机会,亚历山德罗夫的歌被宣布为国歌。同时甲斯大林认为亚历山德罗夫的配器写得太差了,要改,要大改!哈恰图良后来责备肖斯塔科维奇太轻浮,怎么能说五个小时?你应该说至少一个月!我们就胜了!

7 他把怯懦留给权力,把勇气留给音乐。成为斯大林的御用音乐家是一件极其折磨的事情,尤其是对富有才情和个性的艺术人格而言。肖斯塔科维奇写了许多公开的音乐,也写了许多放进抽屉里、当时不能演出的音乐。他向当局妥协,最终保住了他的家人,保住了他的音乐,他把所有的勇气都给了音乐,在现实生活中,他就只剩下怯懦。
英国作家朱利安·巴恩斯曾以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为主角,写过一篇小说《时间的噪音》。书中写道:1937年5月的一天午夜,苏联列宁格勒某处公寓楼里,一位三十多岁、戴着一副圆眼镜的男子,正提着一个小行李箱在电梯门前等待着。他们总是在午夜来抓你,与其穿着睡衣被从公寓里拽出来,他宁愿收拾妥当,一夜又一夜守在电梯门前,等着被捕。他就是前苏联大名鼎鼎的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一个终其一生都在等待枪决的人。
“等待枪决是一个折磨了我一辈子的主题。”晚年的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向年轻的友人伏尔科夫讲述往事时,忽然沉默良久,然后如是说。伏尔科夫同情的看着这位苏联最负盛名的音乐家,那是一张满是孩子气的脸,圆圆的镜片,蓬松的头发,总是尴尬和手足无措的神情,谨慎得几乎称得上畏惧的眼睛,这张面孔是如此意味深长,一个时代对一颗灵魂所能造成的痛苦挤压,在这张脸上纤毫毕现。
8 从苏联音乐第一人到“人民公敌”。在他生命的最后 4 年,他与年轻的音乐家伏尔科夫成为密友。在伏尔科夫的鼓励下,他决定秘密口述一部回忆录,将真实的自己和真实的历史告诉大众,从而纠正那个“令人心碎的奴颜卑膝的形象”。他留下了表达内心真实想法的口述稿1976 年,在他去世的第二年,他的口述回忆录被伏尔科夫带到了国外。几年后,回忆录面世,题名《见证》——这是他一生的见证,也是一个时代的见证。往事已如烟,生灵已涂炭。“回头看,除了一片废墟,我什么也看不到,只有尸山血海……”这是他向伏尔科夫讲述往事时,时常说的话。正如茨威格的《断头皇后》里那句话结束本篇介绍,“当时她还太年轻,不知道命运所有的馈赠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假如肖斯塔科维奇通过音乐只讲述了他个人的得失和命运,假如他的音乐只反映了他本人的情感世界,那么,他的音乐也就不会具有全人类的伟大意义。然而,问题也就在于此,那个时代出现的重大的社会震荡,早已成为他“个人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他对生活从未等闲视之,而是深深地,有时甚至是痛苦地去亲身体验整个人类所发生的一切,他的音乐中充满了这样的感受。在他的音乐中,深邃的心理活动与史诗般的宽广,最为细腻的个人情感与艺术宣扬者那火一般的热情,主观意识与客观事实等,都非常自然地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樱桃与芭蕉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一代红妆照汗青《人生不怕从头再来》 (1人喜欢)
- 《2024 运动总结》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