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 周庄
今天的周庄,景点的意味很淡。实时游客流量监控大屏上写着,当前游客12人。
天气本就阴沉。墙面上宣传海报里的活动都已过期,海报也有些歪斜。街道两旁开门的店铺寥寥,店主坐在门口沉默,看到有人经过也懒得招揽生意,一副姜太公的样子。两条主街正在趁着游客稀少进行翻修,扬起阵阵尘土。河水很安静,看不出流动的方向。沿河的窗户都紧闭着,从玻璃能隐约看到里面的陈设,大约曾经有人倚在窗边沉思。本应穿梭于一座座拱桥之间的手摇船也都停在不远处的码头,互相依偎着酣睡。
只想快点找到这江南第一水乡的余韵,脚步匆匆。
路过一面文化墙,上面刻着王剑冰《绝版的周庄》,驻足阅读。写“周庄睡在水上。水便是周庄的床。“也写“三毛离去时最后亲了亲黄黄的油菜花,那是周庄递给她的黄手帕”。
作家就是作家。庆幸我虽没有在油菜花盛开的季节到来,却已得到了想象三毛在这街巷中漫步的机会。我把作者的滤镜借来放到自己眼前,周围的一切又似乎气韵生动起来。才意识到我匆匆的脚步就像睡意阑珊中响起的一通电话,那么不合时宜。
我打算蹑手蹑脚,不能把周庄吵醒。
在街巷中终于寻到了沈万三宅,如想象中气派。活跃于明初的沈万三富可敌国,他财富的来源至今成谜,诸多猜想中竟然有他能点石成金的说法。为向洪武皇帝示好,他主动提出修筑三分之一的南京城墙,皇帝虽接受但已不悦。后又提出要替皇帝犒赏三军,朱元璋大怒曰:“匹夫犒天子军,乱民也,宜诛!”
我觉得比点石成金更神奇的,是沈万三被抄家并发配滇黔后,靠着做马帮生意,竟又东山再起。人生的大起大落,简直太刺激了。他可能有些不太聪明,或者说过于聪明,但他应该是个天真且执着的人,天真的写着自己的一撇一捺,不论境遇如何,只是执着的写,终究把自己写成了传说中的沈万三。
沈厅建筑的主体是沈万三后人在清朝时改建的,二层的走马楼还需单独买票。所谓走马楼原来是将整个五进宅院的二层全部打通,形成类似圈楼的空间。本在深闺中的小姐虽也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但却获得了穿梭整个宅院上层的自由。有足够的空间针织刺绣,弹琴写字,甚至能透过过道的小窗窥视来正房提亲的男子。这是疼爱女儿的父亲尽其所能给她们修建的“大观园”,这不自由中的自由,显得更加珍贵。

沈厅的一层有诸多画家的周庄作品。原来周庄果真如此江南。我在作品前久久端详,大概是想向陈逸飞和吴冠中也借来滤镜,再好好看看这周庄。


出了沈厅,竟有了太阳。周庄在光影中,渐渐有了些许层次。我急忙拿起相机寻找,想找到那文字或是画里的周庄,却依旧不是。
我放下相机,索性把脑海里的种种滤镜都取下来,静静看着眼前的周庄。
眼前就是真实的十二月末的周庄,没有阴雨绵绵的江南惆怅,没有燕飞莺啼的柳暗花明。这冬日中略显灰白的周庄,也许正是她的底色,是她最毫无防备的时刻。她在冬日的午后醒来,略带倦意,微微伸了懒腰,呆呆坐在窗前。无需精心打扮,眉宇间依旧倾国倾城。
我遥望着窗户里隐隐约约的周庄,顿时心生感激。她没有嫌弃我带着审视的滤镜而来,依旧宽容的接纳了我。我找了个角落悄悄躲起来,只希望她没有注意到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