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点胡适、顾颉刚、傅斯年、陈寅恪的学术异同
题目太大,其实不过是自己读完《顾颉刚日记》后,就经常琢磨顾先生这个人,于是随手记下的一点想法。
先说说他在史学上与同时期几位历史学者的异同比较。
世人都将顾颉刚视为胡适的门人,是胡先生掀起史学革命的两员大将。但细究起来,其实胡适、顾颉刚、傅斯年,他们继承的学脉,使用的方法,追求的目标,各有不同,甚至大有区别。三人学术上不说分道扬镳,也是各走各路,分别开辟了一块疆土。
胡适从美国带来了杜威的实用主义,他将其简化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提倡“拿证据”来。这套方法他讲得很多,用的似乎就很不够。他写半部哲学史,半部文学史,主要还是用了早就引进过来的进化论的框架。后来搞红楼梦、搞《水经注》,更多的是乾嘉学派那套文献考证的方法。傅斯年在欧洲大陆游学,带回来的是兰克的史学观与语言学的一套,他以此创办了著名的中研院史语所,坚持“史学即史料学”的主张。傅斯年与陈寅恪学术上很接近,陈先生回国初期也是想把欧洲汉学家那套方法引进过来,后来发现他讲的东西应者寥寥,曲高和寡,有点格格不入,于是转而搞起了魏晋隋唐史研究,把西方汉学家那套方法与中国传统的考证学结合起来,作出了典范性的研究成果,叫无论新旧中外学者都为之倾倒。
顾先生受胡适的影响是明显的,不是他后来竭力的辩解撇清可以摆脱的。比如他重视民间文学,重视民俗学,当然和胡适的倡导大有关系。他搞疑古,搞辨伪,难道不是胡适学术与思想上引发的吗?怎么说他只是接受了胡适一点进化论的影响呢?他搞学术的路子,先出专著,后办刊物,再掌握学术机构,进而试图控制资金来源,竭力提携后辈,壮大队伍,这不全是遵循胡适的路子吗?只是顾先生屡战屡败,如狗熊掰玉米,拿一个丢一个,无一能坚持到底,毕竟在领袖魅力,人脉关系,领导能力,胸怀大度上远远不如自己的老师。
但顾颉刚与胡适、傅斯年、陈寅恪也很不同。第一他没留过学,对西方学术的面目与潮流没有深切的体会。第二他不通外语,不像三位那样掌握多种语言,具有宽阔的视野。第三,他对于现实社会、政治的认识非常平常,对于世界的看法极其浅薄,没有三位坚定的自由主义的立场,这些方面他仅仅是随波逐流,与世俯仰罢了。第四,他缺乏三位文化精英的独立意识,要为人世范的自觉,反而有一股对财富渴求,对权力崇拜,极力依附的市侩作风。 但另一方面,顾颉刚极聪敏,极用功,野心大,胆量大。他1923年提出“历史层累说”,26年编出《古史辩》第一册,等于在史学界爆炸了一颗原子弹。如毛泽东说的,“他的学问是看戏看出来的”,由戏曲故事之历史演变,想到古史的层累构成,进而推翻古史认识,化经为史。这只能用天才绝伦来解释。他善于把民族学、民俗学与上古史打通,扬长避短,但这条路子,一般学者是走不了的。他自己搞完《古史辩》第七册后,也由破坏转入建设,由疑古转为证古。可到这一步,他文字学、音韵学和考古学方面的缺陷就显现出来,用文献比较去猜,绝对不如以出土的简帛、甲骨、金文、遗迹与文献作二重证据法来考,这才是上古史研究的正途。他下半生主要是作《尚书》研究,且以整理点校《资治通鉴》、“二十四史”而再次留下名声。实际上,搞《尚书》校注证译,他用的是他年轻时看不上的传统古籍校勘疏证的方法,而史籍整理这样的不朽盛事,他主要是总其成,挂名多而负责少,那时他的精力已经不够了。 胡适也好,傅斯年也好,顾颉刚也好,都是中国现代史学的开拓者、奠基者,他们在多方面开了头,作了探索,然而都没有收尾。胡先生两部一半的史,傅斯年著作太少,顾先生多方面出击,孟姜女故事、《尚书》、《辨伪丛书》都没搞完。《历史地图集》搞了几十年,是谭其骧搞完的,《尚书》注译是刘起玗收的尾,他作了大量笔记,自称不下于《日知录》,但时过境迁,看的又有几人?倒是那部空前的《日记》,有它与那篇《古史辩自序》,也就足以不朽了。 要说胡适、傅斯年、顾颉刚是中国现代史学的奠基人,那还得加上梁启超与王国维。梁启超是清末民初的学术中转站与批发部,他囫囵吞枣地转发主要来自日本的西方各种学说,虽然粗,但胜在量大,文笔又足够感动人心,因此能风靡一时。他引入美国的“新史学”,在扩大史料与历史研究范围上,在更新历史研究方法与理论上,贡献尤其大。而王国维对于史学的贡献主要在学术实践上。若说天才,他才是民国第一号天才与学术大师。我总觉得他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难以思议的奇迹。他学无专师,自辟户牖,通过自学而通康德,又把西方的美学、哲学用于中国传统的《红楼梦》研究,又作出《人间词话》与《宋元戏曲史》,仅仅这些就足以不朽了。然而他由文学、美学转史学,以甲骨文研究殷周制度,研究敦煌遗书,这都不仅是预流,而且是站在世界学术的前沿了!中国史学的新境界,新疆域,他开辟了很大一部分,且在他涉及的领域,他都作出典范性的研究成果! 因此,搞文史研究的,不论学派与立场如何,在学问上,没有不敬佩他的。陈寅恪那么孤傲的人,为什么在他灵前行跪拜大礼?顾颉刚那么眼高于顶,却屡次梦见与王国维把臂而行。这都可见学者们对他的态度。顾先生在学术上的确是最倾慕王国维的,这点一生没变。顾先生自然是大天才,可和王国维比,他就甘心退一步,因为王国维是绝顶的天才。
谢二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世界读书日,买了一套《柳文指要》 (1人喜欢)
- 2025年2月28日
- 临沂行--饮食、画像石与简牍 (6人喜欢)
- 临沂行--此地 (8人喜欢)
- 临沂行--在路上 (1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