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鱼煎好
第一次来汕头,这个美食之城,却并没有想象中满足口腹之大欲。除了牛肉火锅确实惊艳,细腻鲜美,其余著名美食像牛丸粿条、卤鹅等等,没有超拔于别地的优异之处。然而此行却有一次惊喜的意外收获,值得记载。
那天去南澳岛,本打算中午就在岛上随便吃几口对付对付,因为提前搜了点评,岛上没什么评价太高的饭馆。小岛还没有充分开发,因为电影《四海》火了一把,大体还是本地渔民居住,商业简单粗糙。早上网约车司机也提醒,在岛上吃饭会被宰,建议就吃点比较出名的紫菜炒饭,就算宰也不会宰到多少。当天天气晴朗,气温如秋天,海风柔和。午后从《四海》取景的海堤返回时,肚子已经发出抗议,搜了搜附近的饭馆,评价中确实常见宰客的提醒。无意中看到一个名叫“老汉小吃”的苍蝇馆子,照片里店铺脏兮兮,就像所有县城和镇上最不讲究卫生的那类馆子,不忍多看,但评价里却都是好评,而且明码标价。心里打起了鼓,矛盾又好奇,犹豫了会儿,还是决定去探探。
跟着导航到达目的地,把车停在尘土飞扬的空地上,找了半天,还是小梅眼尖,看到掩映在树梢背后的招牌。店面就开在大路边,一根门柱隔开两道大门,里面是通的大开间。左边门进去是餐桌,摆了两个大圆桌和一个小方桌,门外还有一个方桌。右边门里面就是厨房,所有东西都摆在桌面上,洗好的菜、面条、调料……可以说是零距离的明厨亮灶了,只不过,苍蝇横飞,十分坦然。
老板六十岁上下,老板娘看不清年纪。我们在靠门的圆桌坐下,太阳正好从门外晒到桌上,甚至有些晃眼。饭馆里面实在不能细看,所有角落里都堆着陈年杂物,几张桌子似乎是勉强在屋中间收拾出一块空地摆下的。就连我们坐的桌子,都有一半桌面上摆着别的东西。我们点了两个菜,海鲜炒饭、蚝仔烙,老板又推荐了红烧鱼,就转身去灶前忙活了。
不一会儿,先上来一大盘海鲜炒饭,炒饭里有虾尾、玉米、粿片、葱蒜,还有些小东西,充分融合在一起。面相上,配料丰富得很有诚意,一口下去,惊为天人,跟小梅两人目瞪口呆,相视而惊。米饭入味,咸淡相宜,虾尾没有剥皮,但嚼着酥脆,也不扎嘴。扒了几大口之后,蚝仔烙上来了,其实应该就是蚵仔煎的做法,鸡蛋摊成大饼,里面有生蚝肉,也有虾尾,鸡蛋裹着海鲜,味道也是非常鲜嫩。
两个菜都没踩雷。老板接着做鱼。我看他背对着我,在液化气上用一个小平底锅在鼓捣,慢慢煎鱼,最后稍微加了点水,煮了一小会儿就端上来了。四五条小黄鱼,身上覆盖着几根葱段和一小撮辣椒,盘底留一点点汤。鱼皮焦干,筷子轻轻捣开,皮已经煎得与肉分离,鱼肉又白又嫩,在阳光下白得反光。尝一口才知道什么叫外酥里嫩,鱼皮的咸辣与鱼肉的清爽互相中和,裹在一起,简直是恰到好处。
我知道,我对于小黄鱼的形容一定是带着滤镜了,但语言再美化,面对真正属于味觉的感受也无能为力,语言只是在另一个轨道上徒劳地试图接近。反正我们将几条鱼吃得干干净净,炒饭和蚝仔烙都是主食,分量又大,蚝仔烙有一个平底锅大小,也吃得七七八八。盘子四周洒满了吃相过于粗鲁而掉出的残渣。
老板做完了菜跟我们闲聊了几句,老板娘则背过身坐在电视下,一言不发,广东台正在科普有关白肺的内容。老板牙齿似乎掉了很多,笑起来嘴巴扁扁,他主动跟我们介绍经验,说小黄鱼必须慢慢煎才能煎熟快了不行,可能也是在解释为什么小黄鱼上得比较慢。隔壁桌一家四口走的时候,他提醒说小孩子咳嗽不能吃什么。又跟我们说,岛上空气好,一些北方人来这里,呼吸就会好很多。走的时候,我忍不住赞美他们,这三个菜味道做得真好。
这次苍蝇馆奇遇算是年末一件很高兴的小事了。不知道老板阳过没有,家中几口人,去年生意如何,手停口停了多久,年夜饭会做点什么。不知道他会不会对新年有什么愿望,我想大概是没有吧,过日子的人早就明白愿望是没有一点用的,生活就是一天一天、一年一年,把事做好,把鱼煎好。其他事情,就听天由命。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再见到这对夫妻,再吃他的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