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游之鸣沙山月牙泉
旧文补录 2022.07.09
远远看去,鸣沙山峦就像从飞天神女身上滑落的绸缎,慵懒又优雅地侧卧着。不过山脊却尖削如刀刃,风吹过仿佛都能听到嗡嗡的声音,它们锋利地划开日光,阴阳割昏晓,光影互协调。


走进沙山,首先感受到的还是它的温柔。沙子非常细软,捧一抔在手中,如丝绸绕指、流水过肌,纵享丝滑。抓一把扬到空中,便化作一阵烟随风散去。不过对脚来说可就没那么轻松了,流沙卸力,两步才能走出一步的路,更不用说这期间鞋已被这些小沙子入侵、占领。尤其是在上下坡时,没走几步就已然走出一个增高垫。
不过当你决定暂时抛下人类文明的束缚、解放一下天性,脱下鞋子赤脚徒步,就会体会到天人合一的美妙。细沙流过脚趾缝隙,在脚面挑逗几下便向上涌去,直至淹没脚踝,远处看仿佛从沙地里长出一个人来。最有趣的莫过于光脚在沙坡上奔跑戏耍了,流沙不仅卸掉了脚部的力,也仿佛卸掉了大地的引力。你尽可以狂奔、跳跃、翻转,最终都会被细沙们妥妥接住。如果平衡力还不错,跑出一个凌波微步也不是什么难事。更有群体组团,携手同奔,沙尘飞扬,颇有万马奔腾之势。
经过了一天的日光浴,沙山上表层的沙都颗颗奔放、粒粒炙热,不过在人们群魔乱舞的不断“翻炒”中,深处的较凉的沙也被带了出来,接受阳光的洗礼。由此,当日落西山、夜幕降临,人们在落日盛景的震撼之中也逐渐安静下来之后,沙山便形成了外凉内热的表层结构。这时,不管是把手还是脚伸入沙中,都会获得一种绝妙的体验。
说到日落,这更是绝对绕不开的审美盛宴。若仿造刘若愚之「海天霞」、王勃之「暮山紫」以及苏轼之「东方既白」,这种日薄沙山所营造出的,以暗黄的沙山为前景的落日余晖的颜色,我们或许可以命名为「鸣沙霞」;而日落后不久,暗黄进一步变成暗褐色,配合微弱的霞光以及偏暗的淡蓝色,则不妨称之为「沙黄蓝」。




而当夜幕完全落下,四周灯光熹微,漫天繁星应接不暇,恰如镶嵌在天之穹顶上的小灯。


【后记】这是2022年7月份毕业旅行时的一段美妙经历,当初正好赶上疫情的空当,游玩甚是愉快。在西北大漠驱车自驾,是非常难忘的体验,希望下次能走个大西北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