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2年度观影总结
查看话题 >2022,我所看所喜欢的那些动画。
Part1、ta & ta
这个主题一开始本来是想写成“boy meets girl”的,但后来又觉得还是换个更为笼统,可以涵盖进更多作品的标题好(笑)
一、他和她
这个标题自然是简单的男孩遇见女孩,但似乎也不能这么理解且介绍“boy meets girl”类型的作品。所以就可以理解是恋爱or其他情感关系占主导的作品。
1、擅长捉弄的高木同学 123季&剧场版
虽然这个系列是这两年才开始补且追番的,但由于时效性还是主要讲今年出的第三季和剧场版上,不过正如我之前短评所说的一样,这个系列只要一直出,就会一直追。

恋爱番独一档的存在,其他作品其实连望其项背都做不到,简单的出场人物,最贴近生活的场景设计,是所能发生在你我身边的美好,甜而不腻,感情线起伏而不脱轨,不刻意拖节奏,不无脑发糖,而《高木同学》能做到每个人心中关于恋爱所想的那一份,最纯真最触及真心的感觉,青涩又美好,纯真又甜蜜。高木的一次次捉弄,是两人的情趣也是独属于两人之间学生时代最美好的回忆,这份甜蜜的触感留在内心,翻开相册,指着照片回想起两人中学的样子。

虽然体量限制了剧情的单薄,部分情节衔接突兀,但还是一样的味道一样的捉弄,一样青春的甜蜜,甚至一样胖爷的助攻,音乐在烘托悸动的氛围,在高潮戏的演出处理还是足够打动人与挑动观众的心弦,剧场版中两人的感情外化为了猫咪,注入的喜爱与呵护,铃铛声在唤起离别的号角,珍视之物的拱手相让难以割舍,不愿分离的不仅是猫咪,更是相伴的对方,在夕阳下做永远的约定,对初中时的萤火虫相视一笑,而“ただいま”是最美好的收尾与见证。
2、高分少女 1&2
作为今年补番中收获的一大珍宝,虽然不了解也从未身处过那个游戏的黄金时代,但也能从中感受到对于游戏,对于岁月的热爱。而其中关于三位主角之间感情线的刻画与起伏也是本作中的一大亮点和喜欢之处。

厉害的地方在于你哪怕不了解那个时代的更迭剧变和情怀的涌上心头,哪怕你不喜欢这3渲2和一心唯有玩游戏的男主和沉默寡言的女主,但也能从中感受到时代变更背后的岁月缱绻与沧海桑田,其实也能明白像素游戏角色数次干涉人物的行为,正如人物在游戏中操纵角色的延伸——互相陪伴,互相支撑对方,我想这也是岁月的独特魅力。 “注视着那个注视别人的你,我的心有了未曾预想过的跳动。”

感人肺腑,对于第一季来说是全方位的超越与提升,很难想象如何能在这样一部本质社团类爱情番中找到想要的一切,兴趣(游戏)+纯爱+三角恋的完美结合,活用3D制作的优势完成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和镜头跨度,按理说在这样一部作品里出现超现实现象干涉和老套的日剧跑应该会影响观感,却反而让我热泪盈眶,在频繁摄入来自于街机角色的能量之后,那些角色已经不再是只存在于游戏里的空洞形象,而是这段感情的见证者与陪伴者,从奔跑的那一刹那,游戏机开机画面亮起,之后来自于游戏场景的演出都是在升华观感,直到最后游戏角色一个个淡出,主角要在此刻停驻,但却不会在此刻倒下,下一趟旅程即将开始。
高分少女第二季是我今年为数不多打9分的动画之一,无论是EP18小春的各种细腻撩人的小动作和声优配合,演出的完美结合下的今年印象最深刻的情感直球暧昧氛围;又或是EP23和24的神级演出只想让人赞叹这属于动画的感人肺腑。
3、辉夜大小姐想让我告白 第三季


高开神走的动画,最后一集爆哭,第三季好看的地方有很多,可以说是制作组的厨力,也是赤坂彼时还未下降的功力,但得天独厚的是这样一部作品容纳得下跳脱的风格,一群搞怪的人物,和放飞的情节。无厘头的搞笑风格来自于赤坂对于生活不经意间的小笑点的留意,这些一个个的笑料,我们听了会会然一笑,但是能把它们收集起来是赤坂的能力,对于之后赤坂能力的下降和剧情的滑轨,在这一部倒也不用这么快清算。 而制作组在这一部中的分镜已经达到臻入化境的地步,A1在86中汲取的养分在辉夜中充分发挥了出来,对于文戏的演出和分镜把控中是《冰菓》之后少有能够与之并列的作品,能够使原作漫画中的诙谐情节达到1+1远大于2的地步。最后一集可以说是和86最后一集并列为2022动画单集的顶峰。
应该有着今年最喜欢单集最多的一部,EP13的感人肺腑唯让人赞叹一句至福!每看一部这样的动画,我就觉得自己可以继续喜欢动画。
4、Just Because

能让人一下就感觉到高中的苦涩与美好,如同薄雾中的清晨,拨开迷雾与朦胧,收获的那一滩露水。从故事到人设到演出都是如今难得的写实路线,感情线曲折却又不复杂,人物纠结却又不优柔造作,酸痛中夹杂着甜蜜,不安中包含了牵挂,这样对于情感的出色刻画与把控看完之后真是心情舒畅。
可能是日本校园动画里对于真实的校园生活描写最为真实且细致的一类,不过多刻画所谓和真实生活相悖的“不切实际幻想”,而是真的每个人物就如同活在身边的同学,自己一般。主角平平无奇,没有突然的倒贴和成群的女生喜欢,甚至大半时间都处在暗恋的人不喜欢自己的状态,而关于学习生活,也是最为青春的味道。总的来说,是近年来值得一看的青春类校园作品。
二、她和她
或许这个“她和她”可以理解成芳文社类作品,或是空气系萌豚作品。今年的选择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为越来越喜欢萌豚作品了。
5、明日酱的水手服


可能是后京阿尼时代最好的JK动画,与原作漫画博老师的对于展示少女形象——指美好的“肉体”和心灵向善的一面,处理有共通之处例如定格式的特写处理,达到“Harmony”技法的作用,而漫画用一帧一帧慢放式拆解动作的多重身的处理,让读者忘却叙事上的断裂感,专注于画面的精细与美妙,同时动画将其动作变成连续且融入故事中的一体,真正由人物由其身体引领整个故事的走向,这两种不同又共通的处理方式达到了殊途同归的效果。 而“水手服”也被赋予了一种更为原始更为自由的意象表达,《kill la kill》中更多是作为反叛的形象出现,代表抗争与不屈强权。而在此“水手服”作为一种被凝视的载体,作为更为积极更为元气的形象,明日小路连通每一同学的过程也是水手服朝着一种更为自由表达的过程。
这是我一月番中最为喜欢的一部作品,也是一整年中排前三的,第十二集长达十五分钟的演出串联起全班,这或许是情绪处理上的断层,但也是在这一刻大家的努力被汇聚在了一起,我们作为见证者见证并且目睹了这全过程。每一集的个人回引领叙事,而明日酱用属于她自己的方式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有这样的同学在身边,或许每个人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6、街角魔族 1&2


夏美子和momo在这一季已经彻底锁死,随时可以结婚了,而说起剧情和大多萌系动画往往并没有一个清晰的主线不同,街角魔族是把主线融入日常之中,一点一滴的小细节不断推进主线,每一集的展开方式都不尽相同,都能带给观众惊喜。
可能有着芳文社作品里最会将主线剧情融入日常之中的能力,原作本身就是芳文系作品中难得的翘楚和佼佼者,动画的改编融入了超高快速的语速和消解紧张的幽默感,这种改编方式除了太穷之外一切都好啊!!
7、向山进发 第四季


看到了属于动画的无限可能性,无论是原画师们创作力的投射,还是在少女们的日常生活中看到属于同一语境的包容性:人与人关系的递进、神圣时刻的前行步伐、对于同一目标的向往和来自于他人视线中,属于自己的亦或是被见证的成长时刻,而在生活的循环往复中完成心态的洗礼,这种打破简单的循环同样也是关乎于少女们成长的美妙时刻,山顶的风景之所以动人,是因为过去的经历在身上所留下的痕迹,回忆之所以可贵,也正是因为无法改变且留下今后改变的契机。 “已不再是一年前的自己了”。是啊,登山本身就是一件时刻追求着「动」的行为,在前进的过程中,观众同样也跟随着少女们的步伐往前,为迎来预想过的日出做好准备,而即便如此,当阳光透过云层打在身上,简单的瞬间也弥足珍贵,与陪伴在自己身边的人一起创造回忆,就已经是登山的奖赏了。
一直觉得这个系列总有一种魔力,可以将原画师们的各种创作包容进去,还能做到氛围的舒适,如同透过云层的太阳与暖冬入喉的一杯热茶,新年已至,新年快乐。
8、来自深渊2

生骸村其实就是整个深渊的浓缩,在这个诅咒伴随着祝福的地方,或许只有真正[纯粹]的人才能够幸存下来,对冒险探索纯粹,对活着的决心纯粹,对自己纯粹,这样一颗纯粹的心才是在深渊中探索的法则,而这样的纯粹往往需要做出非人的选择,为何前行的问题没有答案,答案来自于自己的选择,选择将两条时间线交叉讲述,再将里头的人物汇聚在一起,方才能领略到残酷与痛楚,既定的结局已经成立,才能知道探索者们的无法回头之后的舍弃与付出,当愿望与诅咒的黑暗一同降临,在黑暗中前行,才能知道光的所在和珍贵,这些光是角色之间的情谊,是挣扎着生存的证明,更是人性中不可磨灭的[价值]。而在仇恨的枷锁中解脱出来的烈日,面对黑暗的深渊懂得了什么是爱。
gravity出现了两次都是在踏上旅程之时。
这个她与她或许很宽泛,可以是布耶可与咿噜缪咿,也可以是咿噜缪咿与女儿法普妲,还可以是莉可与娜娜奇,更可以是所有的冒险者与深渊。继续前进吧,背负着他人痛苦的冒险者们。
“只属于我的,温暖黑暗”
9、女子落语

是我看过最爱打破第四面墙与观众互动的动画,制作人员以角色的方式调侃自己调侃世间一切,数不清的zz相关,影视相关和各种方面的neta,玩梗的极致,是那种独一无二的动画类型,最后回归落语的舞台,那扇门关上,代表她们的生活还在继续,作为观众只能在这里下站了。
在这里有着属于久米田康治与水岛努的独特快乐。
同类型特别提及:顶点

可谓是继承了《女子落语》的精神内核,每集对于neta,玩梗总是恰到好处,一个以搞笑艺人为中心的舞台,各色人等组成一个个团队来参加,而每一集根据不同的团队主题制定不同的风格。ep2撞上时事被404,是关于刺杀形成一套环形猜疑链,套娃式偷听。ep5在公交车上答题闯关,时间回溯。ep7 neta柯南玩密室解谜,ep12 玩eva借用全市电力的梗。 而每一集最后都会以他们自己的漫才收尾,倒不如说每一集聊天的内容其实就是漫才的内容,我们就是现场的观众,而只是经历了更为真实还原的概述。
在我看来可谓是继承了女子落语那种闲聊式吐槽玩梗的精神续作。好玩又有趣
特别提及:4个人各自有着自己的秘密

在默默无闻的角落同样玩得很花,各种玩梗和neta,用有限的经费一样做出了不错的观感,原作四格漫画的段子并没有造成很强的割裂感,身份各异带来的信息差式搞笑带来无穷的乐趣,节奏和演出风格都不错,哪怕偶有段落对不上电波,制作水平也一直贫穷,也挡不住段子的乐趣,四个人各自的秘密就可以单独引发许多分支所带来的乐趣,两两随意组合又是无数的梗,比较遗憾的还是对于外星人的设定还是给的有点太万能了,可以说是万金油的角色了。最后一集玩时光倒流重回到原点,埋了十集的ed在这里用上了,差点以为真完结了呢。
同样是关于玩梗neta的作品,玩得很花偶尔不乏有趣的属性碰撞。
三、Boy Meets Girl
这可能是较为传统且俗套的一类剧作创作,简单且无意料之外的波澜起伏,但简单俗套的剧作有时也能收获满满的感动。
10、86-不存在的战区-Part2


比第一部分观感又好一些,但其实抛开设定,政治和战斗不过是糖果外层层包裹的伪装,核心的本质和那一口糖还是“boy meets girl”。从1到2,演出和分镜一直完美发挥,观感更好也是因为作者不讲他不擅长的政治了,故事的舞台搬离了第86区,故事的重心也更集中在86这一群人身上。 而最后两集超神发挥给我看哭了,大胆的画幅变化,对于文戏的演出处理和分镜的细节堪称当今业界顶尖水平,值得为了光看这两集而去补完前面所有21话。
从抛开对于剧作本身和处理方式的偏见,重看part1之后又到了part2,似乎到最后两集制作组逐渐揭开本片内核本质的那一刻,这样的偏见和猜测都烟消云散了,所有的赞美送给石井俊匡。
11、赛博朋克:边缘行者

在一个本质boy meets girl的故事框架中塞入了足够炫酷和立体的世界观,扳机社与今石洋之特有的强烈视觉冲击只是包裹故事的鲜艳外壳,其故事真正的内核是具有浓烈赛博朋克“味道”的反乌托邦和悲剧色彩。
象征着主角的runner不变的情况下,从[blade]到[edge]的转变与之相比更加把视角聚焦于社会底边的主角们身上,被忽略救援,被学校抛弃,也被当作实验体肆意利用,也是在阴暗的角落中诞生出凌驾一切的英雄。而edge是在生活重要生存的底层边缘,也是不断注射的清醒剂拉回失控的边缘。过去旅程的一幕幕在脑海中闪回,前行要记得启程的目的,那个义体不断侵占人性的边缘行者,一直肩负着他人梦想前行的人,在月球中完成了最为浪漫的谢幕。
作为今年受关注度最大的日本动画,也许某个方面上还代表着观众对于网飞日本动画,对于CDPR的更多的期待,而这一份期待的缔造我想是离不开今石洋之和他背后的扳机社的。
12、彻夜之歌


挺奇妙的感觉,在这部作品里一切的外在危机和内在驱动力都转换成了恋爱情结,就连有危险意味的其他角色出现,也是在助攻恋爱关系的发展,而光影和美轮美奂的夜景设计,音乐搭配画面通过视听让孤寂的夜晚有一种轻快的律动感,平时熟悉的街道只是因为夜晚点缀就会不同,在夜晚做他人不在意的自己,性暗示与无瑕的纯真,黄段子与脸红心跳,交姌之意的吸血和恋爱情感,夜晚的宁静和喧嚣的内心,日常与非日常感,这些对应而又一起构筑了一个关于角色的情绪空间。 而夜晚被意象化成了一个自由与放纵的象征,同样也是角色心境的外在体现,通过出色的分镜演出对角色状态的精确把控,例如肾上腺素飙升之时画面色彩的改变,人物紧张之时用镜头的抖动传递情绪。本片的成功离不开音监和分镜演出的完美发挥。
不管是有关于《辉夜》和《孤独摇滚》的演出讨论,还是各种关于所谓“演出过度”的问题。虽然这样的指责在我看来一直都并无道理,这更多是一种演出选择上的策略和风格,而我今年最喜欢的演出风格实际上不是上面这两部,而是这部《彻夜之歌》。在我看来今年达到演出上的音画结合最为出色效果的作品。
四、养娃番or成年人带小孩类
这类作品似乎都在以刻画两人之间从一开始的差异成见到之后关系逐渐升温的状态,主打卖点多为两人关系的增进与两人的成长。
13、相合之物


四月最爱,每次看有洗涤心灵的感觉,演出节奏几近完美,在这个四月档犹如一股清流——不依靠炫酷的打戏和吸睛的人设,只踏踏实实讲好一个温馨治愈的故事,不依靠人物做作推动剧情,单靠每个人其为人处世之道,每个人都并不完美,有人会自私会自怜会暗自神伤,负起自己承担的责任是成长必经之路,而每个人都在互相的治愈中获得成长。虽然存在主线,但每一集一个主题都是角色在成长的过程,而每一个角色他们都是如此可爱,值得你去用心喜欢,外表大大咧咧,实则心思细腻的男主,会察觉到周围人的心中沉闷,并将其用一股暖流疏解,与口头说说的亚撒西不同,所作所为不会让人觉得生硬,只会觉得身心愉悦,而这也是整部作品带给观众的感受,不刻意去讲大道理,用隐于作品之中的力量给人温暖。
14、灵能百分百 1&2&3


比较惊讶于设置了一个出场角色多为超能力者,却在视角对准的时候先关怀他们身上关于「人」的属性,不管是超能力者,还是普通人,还是想要成为超能力者为之追寻奋斗的人,他们首先是个人,超能力不过是作为人身上的一个属性,一个特征而存在。与JUMP其他简单按照能力者和非能力者划分之流马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是原作本身的出彩,骨头社的优良改编和打戏中经常出现的中村丰方块视觉层面也满足了我。

相比于后半大开大合的精彩打戏作画,我还是更喜欢前半对于两位主角的沟通与解决隔阂,互相成长的片段,前半段对于人物演技的刻画堪称最佳范例,文戏的出色发挥也比后半作画更加吸引我,不过还是有最上篇删减重心略放在打戏作画上导致的情绪铺陈不足的问题,但最喜欢的还是EP7从分镜到角色状态演技的表达到声优的发挥都达到师匠人物弧光的巅峰,他们在最需要彼此的阶段拉住了对方。 另外EP11的打戏运镜印象深刻。
其实我对于这个系列喜欢的一直都是师匠与龙套之间相互救赎,相互在对方最需要彼此的阶段出现,并且拉住了对方。喜欢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成长,喜欢讲故事的片段与那些关于人的属性的挖掘。
14、元气囝仔

同样是我喜欢的带娃番中的极其优秀的一部,欢乐与泪交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温暖又满怀温馨的感觉,逐渐因为对方磨平自己身上的尖刺,与人相处应该永远是一件幸福更多的事情。
特别提及:小太郎一个人生活

看完最大的感受就是好像看了一部是枝裕和的电影,温暖的背面是致郁和残酷的现实,以四岁孩童的视角出发去观察这个世界的种种温馨又或是阴暗的地方,并不是单纯到缺乏对邪恶的认知,而是内心已经足够强大能够包容下这世界所有人对于他的恶意和利用,他说一个人生活是为了让自己变得强大,而实际上开始一个生活的小太郎就已经足够强大。是一个人生活的小太郎,也是令人心疼,以自己的痛楚感知他人痛楚的小太郎,不是因为小太郎身边有如此多对他好的人所以他才能够如此温暖他人,而是因为他本身就是一股热流,所以身边的人才全都以真心对待这个孩子。
小故事的合集,每个人都是如此温暖,而温暖的背面时常刻着现实的黑暗。
Part2、战争中的他们
总感觉第一part写得实在是过长了些,希望你们可以原谅我。
第二Part将目光转向今年喜欢的那些关于战争中的那些顽强生存的人们。
一、TV及OVA之选
15、此时此刻的我


多么凄美,多么残酷的现实,孩子们被无端地卷入与年龄不符的军人身份,单纯又善良到极点的男主修介入这个世界,作为外在的力量打破这个世界常有的固化认知与思维(即一切都是为了回到那个被肆意剥夺的家乡),即便要让双手染上无法退却的鲜血,终将会被点醒会付出代价,而对于生命的逝去处理得总是悄无声息且余韵悠长,是认清被蒙蔽的现实托付的纳布卡,也是让莎拉不要把憎恨留给下一代的西斯,我想这是世界的残酷之美,也是人性光芒闪耀的时刻。而最绝妙的处理在于前十一集未展示正面状况的战争,却总在描绘被战争所伤害的人,所有的冲突都凝聚在第十二集两具孩子的尸体和那一声怒吼中。 人类与蓝蓝露的关系可近似看做于人-自然/神明,不加节制的索取与利用,却逐渐变得理所当然,而修作为未被雕琢的纯粹思想成为了打开蓝蓝露心门的钥匙,也是关键。
总觉得这样的剧本总是太不讲道理,一方面它触及每个人心中最难以割舍的感情——思乡之情,用几个误入“异世界”的人来改变这个世界,男主以他最为极端的善良去劝诫着他人,要求他人无端的原谅,这本身就是一种罪恶。但依然有着最为深刻的力量,并未揭开全貌的战争一角,在第十二集双方的冲突爆发与对峙中凝结出最为冲击人心的一幕。年度前三动画。
16、进击的巨人 最终季 Part2


天地,兄弟等神回完全证明了给足工期之后mappa的实力,谏山创确实是对称狂魔,无论是前后剧情的对称还是格局拉到一个宏伟的角度之后,不同立场不同阵营之间的对称,没有所谓的恶魔,不过是时势造恶魔。引入种族歧视,侵略征服等等现实主义元素让漫画也确实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后话来说,正因为马莱篇站的足够高,之后结局也就摔得如此之惨。而最后两集更是重新刷新认知的强,战斗场面的神级运镜和文戏演出的高度化处理看的人依旧为之折服。 今年是巨人动画的第九年,而在第十年的明年,动画也将正式落下帷幕,不管最后完结篇如何也算是见证了一段历史。
比part1更为合理且充足的工期完全证明了这部作品应该有的状态的模样,在既定的结局来临之前,每位观众都满怀期待着,期待着是否能有更改结局的可能,但无论是否会更改,我们只需要等待,等待最后的落幕时刻。
17、机动战士高达0080 口袋里的战争


剧本的反战毋庸置疑,而在这之上的是流畅的节奏和稳定的叙事结构,典型的以小见大,将背景设置在一个中立地带,以“儿戏”包装战争,借小孩的视角解读战争,认识战争,前期战争狂热爱好者的态度不断引导甚至一手造就了吉翁小队的潜入,而当视角不断深入,孩童的内心也多了一丝与同龄人相反的感受,当同伴还以捡到弹壳为乐,校长发表战后演讲却不以为然反而期待下一次的“收获”的时候,阿尔已经发生了悄然的变化,他的泪水是为身边深受战争之苦的人而流,那些普通人只是在做当下正确的事情,交战的两人也不过都是为了保护side6而战。这是一场口袋里的战争,也是一场属于普通人的战争。
圣诞必看
作为高达系列中OVA的翘楚,0080在剧本的完成度上可以说是极其完整,同样地,立意也依然完成了反战这一主题的深刻刻画。经典一幕,历久弥新。
特别提及:机动战士高达(0079)


从战争公路片的维度出发,一路上所经历过的与所想的,这些在白色基地的船员身上不经意间留下烙印,三个New Type的过去与当下的对比与变化折射出的光芒已经耀眼到无法忽略,阿姆罗-母亲,塞拉-夏亚,米莱-未婚夫三组关系都是在战争中离记忆中的对方无形的远离,这是一种悲哀的成长但也是被卷入命运洪流的使命,受限于时代的作画质量,时不时跳出传统的电波演出和几处令人印象深刻的单集阐述(战场是一片荒野/阿姆罗与母亲的告别/库库鲁斯·多安的岛),而且在反战的基础上引入对于其他人的窥视与理解,并达成人类无法互相理解,唯有新人类能完成思维认知上的统一的观点。在后续其他作品中的一些特征已经能看到雏形和初步演绎,这一点来说无疑是伟大的开山之作。
作为近些年来唯一看过的年番作品,这部0079开山之作对我的分量同样也不小,阿姆罗与夏亚的斗勇纠缠与各种万恶之源实在是看得爽快又吸引人。作为去年才第一次看高达的我来说,也有了入坑和继续观看的准备与动力。
二、剧场版
18、少女与战车 剧场版

日本动画史剧场版的至福之作,水岛努已经把neta的幽默与社团的青春,战斗的热血,梦想的触动,竞技的肾上腺素飙升等等要素完全融为了一体,对于现实战役和国家战斗风格的考据,缩小为一个架空背景的战车道上,残酷的战争在此是一个竞技的舞台,当TV里的对手们轮番出场加入团体的时候,我就知道制作组你们赢了,你们太知道如何做好一部剧场版,一切对于TV的不快都在这120分钟征服了我,在废校危机再次来临之时,在饱满且真挚的铺垫过后,马上就是塞满全片一半时长的无间断爽快战斗,制作上证明了3D的出色运用对于一部动画的提升,大量逼仄的第一视角和高难度的运镜都如同坦克射出的炸弹不断刺激视觉神经,感情上正如两姐妹无交流的默契配合,有意控制只让战场上的音效停留,那些角色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蜕变与成长。
我并没有多喜欢TV,但这一部剧场版可以说是动画中对于3D运用的顶尖水平,并不复杂的剧作,说打就打,最简单最为纯粹的那一类动画爽片。
19、在这世界的(还有更多的)角落

[还有更多的角落]在原版基础上增加了40分钟的内容,填充了更多的细节,于是愈发觉得夫妻间情感的动人和普通人在战时阶段的坚强,在原版碎片化的叙事基础上填补了留白,更完整了丈夫解救的风尘女子凛和主角玲的奇妙对应,而铃和丈夫的关系也不再是简单的许配与嫁入。 底层生活的百姓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也只关乎于柴米油盐,每日所想也是自己的三分田地,也正是这些更为完整的生活和人物细节使其与原版相比更有一种专注于人物的人文关怀,在通往早已成定局的终点之时,玉音放送过后的绝望,信念破碎后的气愤,口中说的一直欺骗自己忍耐的借口也有了合理的情感落点。 一方的恶魔之歌也是另一方欢乐的梦想之歌,宪兵眼里的所谓机密在百姓眼里也不过是生活中的风景,对他眼里重要的是情报,而对玲来说重要的也不过是记录下丈夫的面容。
对于创作者的态度无从知晓,对于底层百姓唯有一声叹惋,愿战争远离。
Part3、一些不知如何分类的整合
一、TV
20、死神 千年血战篇


当之无愧的,毋庸置疑的,实至名归的,不再是简单的捞足粉丝情怀泪水,而是在原漫画剧情的基础上做出恰如其分的修改,加上小丑社倾力的制作投入,打造的这一停滞数十年的情怀大作。
唯有敬佩与期待,谢谢你,以这种方式补全了我的入坑作的缺憾。
21、编舟记

将一个匠气十足的故事融入动画里,传达伫立于辞海前之人的心与愿望,我们为此编舟,编写名为大渡海的渡海之舟。辞典是载我们渡过语言之海的一叶扁舟,帮助不善言辞的人交流的,构建一个能够相互理解的世界。辞典作为传递语言的工具,阅读的人或许摸到的是冷冰冰的纸张,但是背后的篆写却是一颗颗温热的心所传达出的对语言对文化的热爱。 除此之外的人文关怀,描述的那种人与人之间互相扶持,互相关照的关系,让人感受到在语言中获得力量,在语言中豁然开朗,在语言中理解他人,在语言中获得共鸣。 制作组最精密的一点是隐去时间背景的交代,长达十几年的时间流逝在一点一滴的细节中体现,对于坚定的信念来说持之以恒仿佛是不足挂齿的存在,日复一日的编纂,就像河流冲刷河岸上的石头,早已忘却了打磨在身上的痕迹。
人处在世,犹如大海行舟,时间的痕迹早已忘却,唯有辞典能记录岁月的赞歌。
22、白箱


不管是剧中还是剧外的彩蛋都让人感到惊喜(指简直现实中原型本人出场的程度),作为讲动画制作的科普番,剧情却异常有趣。前期印象最深刻的一段主要剧情冲突的3D手绘之争,因动画而起也因动画而终。中后期几处动画人的余晖和静香终于实现梦想,真心泪目,剧情也留足伏笔互相呼应。PA早在8年前就做出了最棒的职场番,一封献给动画人的情书。结尾更是点明原来一部动画是灌注了无数人心血的结晶,《白箱》是一部能让人更加热爱动画的动画。
让我掌握了基础的对于动画制作的认识,每一张每一卡都是由数位动画人倾心制作的心血,在这部作品之中我收获了尤其珍重的回忆。
特别提及:青之芦苇

虽然作画一直一言难尽,有几集还崩了,男主新人前期略显聒噪,但文戏从始至终稳定的发挥,让每个角色都相当立体和塑造完整,包括出场寥寥几集的配角,这就是好的真实系运动番优秀的例子,讲的不仅是运动,也是讲亲情讲友情讲恋爱,而同样更是人与人之间的羁绊,与家庭与队员与各种,背负家庭的期望,揣上行囊,队友之间是信任的羁绊,家庭之间互相挂念互相扶持,与过去告别,走上人生的新道路,而下一段旅程所相遇的人,会有分歧会有争吵,但足球是连接每一个人的纽带,只要想赢的心意相通,一切的问题都会引刃而解。
喜欢这样的运动番,纵使不完美,虽然有着明显的缺点,却依然有着闪闪发光的亮点与打动人的力量。
二、剧场版
23、继园台七号

妙趣横生,如痴如醉。可能是2022以来最奇妙的观影体验,也可能是独属于处在中国文化熏陶下的体验。用大量旁白推进剧情,文字游离在角色之间,又将每个角色之间串联起来。情欲与文学交织,两个人之间因文学互相欣赏,暗生情愫,于太太的春梦戏码张力十足,她嫁接到了妙玉和西蒙女士身上,渴望被无端的暴力劫走,又和银幕上的角色感同身受,享受着忘年的不伦之恋。最后一场戏真是用情欲撩拨观众的心弦。
年度观影体验记忆,奇妙又诡谲的感受。
24、凉宫春日的消失

失去你的世界虽说平凡,但也无法忍受,只想迅速逃离这一切。有你相伴的世界纵使喧闹,点点滴滴的日常也弥足珍贵。
我对《凉宫春日的忧郁》谈不上特别喜欢,但是《凉宫春日的消失》可能是动画史上最棒的剧场版之一,精细的画面,每一秒都饱含当时最高的技术水平,用一部时长长达163分钟的剧场版完成对正片剧情的补完,对于时间穿越严丝合缝的填坑,对人物情感最充沛的表达,对于长门有希这一观测者最为真挚的塑造。《消失》之于《忧郁》的意义大概相当于《Air/真心为你》之于《EVA》。
25、平家物语:犬王

一部几乎舍弃了叙事的电影会好看吗,汤浅用他一贯以来洒脱不羁的风格告知着答案,在经历了商业化与个人风格平衡的几部剧场版之后,这部收山之作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和以往不一样的浓烈,用从头到尾都铺满的歌舞LIVE调动着观众的情绪,有如从全体角色到观众的律动,已经不需要去思考为何,怎样,干嘛。专注于每一段歌舞,正如尽力刻画夸张的人物神态表情,演出也可以拥有直给的触感,像打在胸口,像腾风而起,像唤你真名跨越六百年再度共起舞。
作为我最喜欢的几位导演之一的汤浅政明,在这部传说的收山之作中,贡献了他近几年最为个人风格化的表现,几乎没有叙事,一切的信息都在LIVE演出之中或者被切割分布在各个LIVE之间,我们只能从中窥探一二,拼凑出一个时代背景下的伯牙子期般的故事,这是汤浅政明浓烈的一舞,同样也是今年三部以歌舞为主的日本动画电影中最喜欢的一部。
Part4、总结收尾
作为大面积批量追新番的第二年(以前只是时不时看看当季度比较火的作品),确实是发现了不少冷门且优质的动画番剧或者剧场版电影,希望下一年能够继续这样,继续热爱动画。
谢谢,
每一个看到这里的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