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2年度读书总结
查看话题 >在一直被“暂停”的一年,不暂停地读书——2022私人书单
一晃2022已经正式倒计时了,写这篇总结时,正好读完今年第100本书。这是十分特别的一年,各种原因的暂停与心境,本年度读的大部头相较各年度更密集,而本年度的私人书单也相当两极,集中于大部头(大于400页)与小册子(小于200页或10万字)。

一些难忘的大部头
1、《记忆记忆》432页
年初在美术馆里参加了一次关于《记忆记忆》的读书会,展览与书的调性很搭,触发了感性的记忆。书里援引了这样一种观点:“艺术的任务在于展现不可见之物”,而诗歌、文字好像也在有着同样的使命。把小人物的故事置于大历史中,加上“冰人夏洛蒂”这样的视觉符号,在文字的叙述张力中,平凡也变得伟大了些。

2、《第二性》波伏娃 949页
春节期间参加了一个译文组织的读书活动,终于有机会再度开启之前没有读完的两大本砖头《第二性》,读完以后还意外发现和译者生前曾经是邻居。有时候我们和经典的距离与缘分是很神奇的,望而却步的大部头真的开始阅读,其实通常会比想象中顺畅。
作为女性主义的扛鼎之作,《第二性》是绕不过去的经典,女性主义的讨论一直在路上,有这样的珠玉在前是一种幸运。第一册是整体理论的概括,而第二册则是女生一生的推演,亦可以作为女性主义话题的“辞典”进行查阅。

3、《尤利西斯》乔伊斯 1888页
100年前,《尤利西斯》 首次出版,今年重读这本书国,有一种别样的感觉。这本誉为天书的意识流小说,其实写的是平凡人的一天生活,却对标 《奥德赛》,有了史诗的味道。
每年的6月16日,爱尔兰和其他地区的读者,都会沿着书中主人公之一布鲁姆的足记,重走他的都柏林漫游之路,或者在心中致敬他的漫游。无论是否能够完全消化《尤利西斯》,与它相伴的阅读时光都相当弥足珍贵。都柏林的城市通过文宇,在心中变得立体而丰满。之后在读《都柏林》的时候,我仿佛听到了乔治教堂的钟声。

4、《上海胶囊》btr 432页
对于这本书感兴趣,源于一场展览《回望:外滩的9个隐身片段》,当时个人最喜欢的就会btr的展区,布展灵感正是这本书中《夜迷宫》一章。2月底参加了新书的发布会,btr的小说很有实验性,把一本纸质书变成一场展览,每一个章节就是不同的展厅,都组合起来就是一整个艺术迷宫,仿佛打通了纸媒与空间的感知界限。

5、《重走》杨潇 704页
80多年前,近300名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大前身)的师生,组成“湘黔滇旅行团”,从长沙出发,历经68天,徒步1600公里转移到昆明后方继续学习。他们中不乏我们熟悉的名字:闻一多、穆旦(查良铮)、任继愈、丁泽良、郭世康、刘兆吉、屠守锷、李鹗鼎等之后的一代大家。80多年后,一个叫杨潇的年轻人,带着这段历史的记忆,徒步重走了这段旅程,写下了这本独特的游记《重走》。杨潇通过“旅行团”成员留下的日记等史料,感觉自己在旅途中有几位神交的友人,而我们通过他的记录,则完成了一次“神游”。

6、《阅读的方法》罗振宇 416页
这本书适合像抽签、拆盲盒一样阅读,是一个成熟阅读者的经验分享,也像一场“小书展”,在书中穿插了不少其他书的片段,就像沿路的风景,相对独立,又充满趣味。个人很喜欢罗胖在书中的一个观点:读书别太当回事。这不是躺平,而是因为太多人太在意读书的“架势”,反而失去了读书的乐趣,甚至没有勇气打开书;而“开始读”才是最重要的。

7、《千里江山图》孙甘露 394页
这本虽然没有达到400页,但确实也不薄。孙甘露大叔的这次创作和之前的风格差异比较大,更加的接地气,很快便读完。谍战剧的上海背景与巨大气场,以及一气呵成的节奏,读的时候有种很真实的质感。
附录那封《一封没有署名的信》亦是读得令人落泪。“有时候,我仿佛在暗夜中看见我自己,看见我在望着你,在这个世界上,任何地方,一直望着你,望着夜空中那幸福迷人的星辰。”

8、《必有人重写爱情》北岛 416页
北岛的散文相当惊艳,书名虽为爱情,但几乎没有在男女之爱上着笔,而是书写一整个时代,表达的是对语言的爱。从某种意义上,北岛的朋友圈涉及了大半个文艺圈,甚至不限于国内,文学圈的细节配上北岛的文字功力,有时竟觉得有点热泪盈眶。

9、《大医》马伯庸 899页
临近年末,终于读完了《大医》“破晓”篇和“日出”篇,洋洋洒洒的80万字,书写了我熟悉的一段历史,读完以后感到了分量,也感受到了其中的好,之前差点因为开篇展开太宏大而错过。病中陆续读完,读完那天感觉自己初步康复正式复工,也是冥冥中的缘分。如书中《后记》所言:“历史的真实,自带一种凝重的质感,它无须雕琢,不用矫饰,仅仅凭着‘真实’二字,就已超越了一切艺术创作。”虚构的主人公是时代的缩影,并投入到真实的历史洪流之中,与过去对话,向医学致敬。

另一些有趣的小册子
10、《下班后开始新的一天》柳韩彬
人生是一场不会设置终点的散步,是一本很符合当下心境的书,重点讨论了如何“远离手机”和“提高效率”的方法。

11、《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保罗·柯艾略
因为看《两个人的小森林》被种草,看了小说和漫画两个版本,有很多让人感动的金句,情节也许并不是最重要的,一些阅读中“顿悟”的感动则弥足珍贵。

12、《星空邮局》金鱼酱
可以读着落泪的书,平淡如水的文字背后,是经历过足够苦难的成长,可以感受到某种治愈。后来作者转发了我的书评,人与人之间的共情弥足珍贵。“我们能珍惜每一个知足的当下,就是对生活最大的感恩了。”

13、《工薪族当代艺术收藏之道》宫津大辅
宫津大辅不是巨富,但他依然用自己的工资收藏了不少重量级的艺术品,艺术收藏离普通人并不遥远。今年自己从单纯的观展人走出了收藏一些小画的第一步,宫津大辅给予了我们打工人拥有艺术的信心,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从欣赏艺术到到与艺术为伴。

14、《秋园》杨本芬
大器晚成的杨奶奶的处女作,虽是小说,但更多讲述的是自己母亲与家庭的真实故事,可以从她文字中情绪的出处,部分理解从真实苦难走过来的人会有怎样不同的心境,以及未必出自本心的选择。

15、《今天也要好好写手账啊》不是闷
手帐人真实的生活写照,无论对于新手还是熟手都有启发。同款装备不等于同款作品,相比装备,生活本身才能给手帐注入真正的质感。

16、《安徒生的奇迹人生》汉斯·雅尼什
一本充满彩蛋的绘本,虽然只有50多页,但看得津津有味,还入了安徒生全集重温。也许书的尽头是童书,这本画册是写给童话世界的情书。

17、《理性的艺术鉴赏》堀越启
艺术通常被认为是感性的,但欣赏艺术并不是那么完全无迹可寻,用图表的方法解读艺术,是一种模块化思维,内核还是感受与总结。

18、《有一年》天然
个人非常喜欢的一本绘本,记录了一年的光景,细节才是真正的生活。2022年过去了,虽然我们并不想怀念它,但生活还要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