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尚和巴黎
文 / 尼科拉·霍默(Nicola Homer)

展馆:巴黎卢森堡博物馆
展期:2011年10月12日至2012年2月26日
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一位充满矛盾的人物。虽然评论的焦点永远只是将他视为一个探索非传统绘画方法的艺术家。①但是作为一名色彩大师,他其实也因为擅用印象派色彩的自然主义而备受称赞。②当他尚且年轻的时候,人们普遍认为该君脾气暴躁,缺乏涵养;但是他的耐心最终却让他发展出一种堪比古代绘画大师的古典主义风格。
塞尚出生于普罗旺斯首府艾克斯,是一个小商人兼工匠的儿子,直到1861年他才有机会第一次踏足巴黎。但是到了1907年,当秋季沙龙(Salon d’Automne)在他生后为其举办回顾展的时候,塞尚已经被奉为现代艺术之父。颇有影响力的艺术评论家罗杰·弗莱(Roger Fry)将塞尚尊为“整个[后印象派]运动最伟大的天才”③,因为是他催生了之后的立体主义,而他那种拆解现实的绘画方法则推动了整个20世纪现代主义叙事方法的发展。今年早些时候,塞尚的杰作《玩纸牌者》(The Card Players,1893年)以创纪录的价格被卡塔尔购入,再一次刷新了全球的艺术市场。对于一度被视为失败者的艺术家来说,这无疑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作家埃米尔·左拉(Émile Zola)即使作为他的挚友在当年也并不看好塞尚呢。④

最近,巴黎卢森堡博物馆(Musée du Luxembourg)推出了一场极其精彩的展览——《塞尚和巴黎》(Cézanne and Paris)——通过展出塞尚各个时期的75件作品,基本上完整再现了这位杰出艺术家生命中的各个方面。这场展览以年仅21岁的塞尚抵达巴黎这座城市的那一年作为起点,在此之前左拉给他寄去了很多信件,终于鼓动年轻人逃离了艾克斯这座外省小城的囚笼。在这位作家的笔下,巴黎是拿破仑三世(Napoleon III)治下一座现代化的都城,它的壮美来自于由奥斯曼大人(Prefect Haussmann)主持设计的城市改建项目,是一条条宽阔又不失优雅的林荫大道,还有整饬划一的沿街建筑立面;巴黎,还是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浮华世界,到处都是升平的舞蹈和戏剧(可见诸于印象派画家雷诺阿[Renoir]和德加[Degas]的笔端)。但是与以上诸君相反,塞尚却捕捉到了一个经常被人忽视、静谧内敛的城市“核心”。他总是把画架架在空荡荡的蒙马特大街上;或者是爬到屋顶上,然后画出了他唯一一幅巴黎全景图,当时他刚好住在靠近蒙帕纳斯老火车站的西街。

《巴黎屋檐上》(The Rooftops of Paris,1881-82年),正是塞尚那个年代某片清净住宅区的真实写照,但是放到现在则可能会被说成是一种沦落,沦落成了一条“冷冷清清的大街”。⑤整个画面被分成三个部分:前景是一大片灰绿色的锌皮屋顶,屋脊后面是一堵堵极具特色的粉彩建筑立面,间中点缀着葱葱郁郁的绿树,上方则是一片乳白色的天空。整个场景由一些看似最简单的正方形和矩形构成,可以说在此已经浮现了艺术家将来描绘普罗旺斯圣维克多山的雏形,在那些伟大的画作中他将用最基础的形状对自然进行建筑化的处理。⑥天际线上点缀着几个地标建筑:人们的目光一下子就会被中心点上的圣雅克塔和圣教堂的尖塔所吸引;左边是香榭丽舍教堂,右边是巴黎圣母院几座影影绰绰的塔楼。对于这座刚刚因为大规模改建焕然一新的城市,这幅画不仅提供了一个全景式的视角,而且因为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左拉在小说《小酒店》(L’assommoir,1877年)中塑造的那个工程师,所以这幅画似乎也在无意中记录下了很多无名的工人。

当年甫一赶到巴黎,塞尚就在非官方的绥西学院(Académie Suisse)注册入学——这家毗邻圣米歇尔桥的机构是整个印象派的温床。这场展览也提及了他与自己所在艺术圈持续生成性的关系,比如阿尔芒德·基约曼(Armand Guillaumin)——他的印象派画作《贝尔西的塞纳河》(The Seine at Bercy)率先用色彩在画布上预告了一种全新的结构主义——还有卡米耶·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是他把塞尚介绍给了艺术收藏家加歇医生(Doctor Gachet)。1863年,塞尚跟绥西学院的同仁们一起参加了落选者沙龙(Salon des Refusés)——这是反抗官方艺术机构的一个象征行为,马奈(Manet)就在该沙龙展出了自己的杰作《奥林匹亚》(Olympia)。塞尚送展的则是他在绥西学院期间所有作品中公认的一件杰作,就是他那幅纪念碑式的《黑人西庇阿》(The Negro Scipio,1867年),画中人是一位在绥西学院特别受欢迎的模特。这幅画是对学院派男性裸体绘画的挑战,偾张的肌肉顶天立地占满了整面画布,而那些暖色调漩涡一般的古铜色、蓝色和黑色笔触与一块冷色调的三角形白色织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对比中滋生出一种特别强大的图像力量。之后这幅画被莫奈(Monet)收入,挂到了他在吉维尼的卧室里,与贝尔特·摩里索(Berthe Morisot)和雷诺阿的作品并排挂在一起。

毕沙罗一直对卢浮宫提不起什么兴趣,但是塞尚却终生把它当作自己的学堂,他会拿着速写本在那里做练习,或者是临摹古代大师的油画作品,比如德拉克洛瓦(Delacroix)的《但丁和维吉尔》(Dante and Virgil)、伦勃朗(Rembrandt)的《拔示巴》(Bathsheba)——大师们这些极富表现力的绘画作品最后都在色彩和形式方面影响了塞尚之后的经典系列作品《沐浴者》(Bathers)。而塞尚最动人的地方则是用他的静物画创造了一个可感知的存在世界,兑现了自己的狂言:“用一个苹果震惊巴黎”。⑦虽然卢森堡博物馆推出的展品堪称丰富,但有一件还是在中间显得尤为引人注目:《黑色时钟的静物画》(Still Life with Black Clock,1869-70年)——这是塞尚献给左拉的回礼(也算是一幅旨在表现左拉儒雅和博学的图像学性质的肖像画)。时钟和镜子的组合将空间和时间以极为复杂的形式融为一体,而墨水池和海螺壳这一对则试图在人和自然世界之间保持住一种微妙的平衡。当所有这些物品在黑色的背景前面被光线打亮的时候,它们几乎从内部释放出一种类似于彩色的特质。1907年,当奥地利诗人赖内·马利亚·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在秋季沙龙上看到《黑色时钟的静物画》时,他用特别生动的语言写下了一个评论,这幅画的内部空间被拆解成块状就像是“一个篮子里装着的水果和叶子:它们看上去轻而易举就能被拿起然后取走”。⑧

塞尚认为自然纯粹就是一种人类意识的构建,这一理念在卢森堡博物馆这场精彩的展览中得到了绝佳表现,除了以《黑色时钟的静物画》为代表的一系列著名静物画之外,还有他为巴黎艺术圈圈中朋友所画的不太为人所知的肖像画,以及他在奥维尔镇和蓬图瓦兹市所画的充满活力的风景画。这位艺术家不仅能够很有效地运用色彩作画,而且还特别擅长用新颖别致的视角去观察世界。虽然他一直认真研习古代绘画大师的作品,但他总是能够放下习得的经验,以一种最简单的方法去描绘眼前所见之自然。然后在这样做的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个“核心”的、精密内敛的真实世界,这是一个从他的印象派同仁们所钟爱的现代城市繁华景观中抽离出来的世界。这就是时至今日他的艺术仍然是一笔稀有财富的原因所在吧。

注释:
①玛丽·汤普金斯·刘易斯(Mary Tompkins Lewis)如此评价:“塞尚在绥西学院求学期间的许多写生作品运用充满活力、非传统的绘画方法表现出丰沛的情感力量,将多年来统治巴黎官方艺术界那一套所谓正确但是刻板得令人痛苦的人体画法扫进了尘埃。”参见《塞尚和巴黎》(Cézanne and Paris) ,巴黎:法国国家博物馆联盟之巴黎大皇宫出版社(Paris: Éditions de la RMN-Grand Palais), 2011年,第46页。
②1910年,伦敦格拉夫顿画廊(Grafton Galleries)举办了《马奈和后印象派》(Manet and the Post-Impressionists)大展,《新时代》(The New Age)评论员华特·席格(Walter Sickert)十分欣赏保罗·塞尚参展作品的自然主义品质。参见安娜·格雷茨纳·罗宾斯(Anna Greutzner Robins)《1910-1914年的不列颠现代艺术》(Modern Art in Britain 1910-1914),伦敦:迈乐出版社(Merrell), 1987年,第24页。
③极具影响力的艺术评论家罗杰·弗莱追溯了从保罗·塞尚到文森特·凡·高(Vincent Van Gogh)和保罗·高更(Paul Gauguin)之间浪漫的传承关系。参见安娜·格雷茨纳·罗宾斯《1910-1914年的不列颠现代艺术》,第21页。
④埃米尔·左拉在1886年出版的小说《杰作》(L 'Oeuvre /The Masterpiece)中塑造了一个失败的画家克劳德·兰蒂尔(Claude Lantier),一个以塞尚为原型的虚构人物。左拉如此写道:“保罗可能具备伟大画家的天赋,但他永远不会拥有成为伟大画家的天赋。”参见《塞尚和巴黎》,第15页。
⑤ 约翰·里瓦尔德(John Rewald)、沃尔特·费欣菲尔特(Walter Feilchenfeldt)和杰恩·沃曼(Jayne Warman)合著《保罗·塞尚画集:一份目录清单,第1卷》(The Paintings of Paul Cézanne:a catalogue raisonné, vol.1),伦敦:泰晤士和哈德逊出版社(Thames & Hudson),1996年,第336页。
⑥ 塞尚曾经说过对于自然要将其视为“一个个圆柱体、球体、圆锥体,所有物体因此都会有一个准确的透视点,物体的每一个面因此也都会指向一个中心点”。参见赫伯特·里德(Herbert Read)《现代绘画史简史》(A Concise History of Modern Painting ),伦敦:泰晤士与哈德逊出版社,1995年,第17页。
⑦参见《塞尚和巴黎》,第33页。
⑧ 约翰·里瓦尔德、沃尔特·费欣菲尔特和杰恩·沃曼合著《保罗·塞尚画集:一份目录清单,第1卷》,第115页。

2012年2月20日发表于《国际画廊》(studiointernational)
2022年12月30日译于杭州
原文地址:https://www.studiointernational.com/index.php/c-zanne-and-paris
他的声音和房间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神性的暗面——与艺术家安德里斯·塞拉诺的对话 (6人喜欢)
- 女巫和妻子,女神和女妖:神话中的女性 (6人喜欢)
- 为何不给压迫套上一副黑暗又可怕的面具 (7人喜欢)
- 神同:艺术之酷儿偶像伽倪墨得斯和安提诺斯 (4人喜欢)
- 都市女郎:印象派的巴黎,娱乐业的女人 (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