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剧集回顾:站在十字路口的影视人


导语
2022年,行业转型阵痛期持续依旧,降本增效的战略规划、疫情的动态变化、观众审美的流变,无一不在影响着大小影视公司在创作方向与商业模式上的全新探索。热钱已退,高回报刺激下的冒险者游戏已不在影视行业开局,影视创作者的态度越发审慎,清库存的动作仍未停歇,新旧作品始料未及的相会,形成了2022年整体剧集的两个关键词:坚守与迎合。保守主义和投机主义从中作祟,两个关键词各有利弊,剧作一经播出效果立见分晓。
也正因如此,2022年整体剧集虽在艺术表达和类型创作上的探索,不如2017年左右网剧迈的步子更大,也未曾出现2021年互联网语境下的主旋律大剧竞相争锋的活跃局面,但2022年剧集市场表现提供的信息密度、行业信号却并不少,大有拨云见日的疏朗气象。可以说,历经这一年,站在十字路口徘徊的行业创作者再无“盲人”。
——聲視Voisual
2022年,有些关键性事件要写进国产剧历史中。
6月1日起,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对网络剧片正式发放行政许可,网络剧、网络电影迎来“许可证”时代,《对决》成为第一个获得许可证的网络剧,《金山上的树叶》成为第一个获得许可证的网络电影。9月21日起,广电总局决定使用国产电视剧片头统一标识。这既是顺应“提质减量”发展需要对剧集制作进一步规范化的体现,也说明网剧与国产剧实现双向奔赴,共同承担起了为国剧这一文化符号打造更好形象的责任。

“提质减量”确有效果,据艺恩数据发布的《2022Q3国产剧集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2Q3视频平台剧集上线数量减少了15部,好评度均值同比增长了1.7%;据灯塔数据显示,2022年TOP10作品正片市占对比2021年上涨3.6%,平均口碑显著提升。尤其是悬疑题材、现实题材今年佳作较多;古偶剧制造爆款的能力在市场上仍旧无出其右。
不过,别急着乐观,抛开高市占剧口碑平均值,从个别之处也能窥见2022年剧集的“缺失”之处。例如2021年的两个“剧王”《觉醒年代》和《山海情》分别在豆瓣收获评分9.3、9.2,评分人数均破40万,而今年口碑第一是《大山的女儿》,评分人数至今不足4万。
而男频改编剧(类似《庆余年》《赘婿》)、现偶剧等,未见口碑与流量兼具之作。女性群像剧没能在预想中承担起新的话题热度,大部分直接哑火。古偶剧则拾起了“不能承受之重”,在如愿以偿和被迫承受两种态度之间包裹“女性议题”上了阵,于是“泡沫热度”与“过度苛责”并存,折射着新旧价值观冲突下的群体审美倾向。
优势与缺失,都从一定程度上为影视行业接下来的创作,给予了方向性指引。
- 熙熙攘攘的“她剧集”与“反复横跳”的古/现偶剧 -
女性主义并非一本万利的生意。
日本女性学、性别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上野千鹤子的书扎堆出版,成为很多年轻人重新认识女性意识的切口;隔壁综艺领域,《美好年华研习社》中局限于男女议题改编的《红楼梦》引发众怒;社交平台,“王宝钏挖野菜”的梗反映了古典文学女性媒介形象的现代凝视。

而女性议题在古偶、现偶领域则甚嚣尘上,与爱情议题相互掣肘,左右着剧作的流量与口碑。一句话,成也“girl helps girl”,败也“girl helps girl”。《梦华录》以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故事为引,以及姐妹互助开酒楼的叙事线、对宋代文化的细节铺陈等迅速积累了第一波口碑,而中后期剧作呈现出的一些传统价值观上的延续,使女主赵盼儿的人设有了割裂之感,随即,剧中“伟大的女性互助”也被画上了问号。
类似的问题也存在于另一部古偶剧《卿卿日常》中。最初,剧作完全绕开引发“雌竞”争议的反套路创作,赢得了观众的叫好,但随着剧情的推进,剧中对于女性困境轻拿轻放的娱乐化处理便遭到了不小的争议,叙事逻辑也随之崩盘,被指“高开疯走”。现偶剧《点燃我温暖你》《爱的二八定律》等,无论是对女性意识避之不谈还是主动贡献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剧作口碑。

观众在两种态度之间反复横跳,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对“反套路”的推崇。我们常在口碑不俗的现/古偶剧中看到“这部剧尊重了我的智商”“终于看到了正常人谈恋爱”等评价,其背后则是观众对“套路”的反感。
因此,当观众看见《梦华录》的女主看到还是陌生人的男主遭遇刺杀时的第一反应是逃跑,才大呼惊喜,毫不吝啬地送上了自己的青睐。而当“反套路”或者女性议题,都成了创作者收割美誉度的捷径时,反套路就成了套路、女性互助就成了幌子,其本质都是创作上的偷懒。
当然,还有另外一部分原因则来源于古偶、现偶剧大部分来源于早年影视公司对网文IP的热衷,尝到了流量的甜头于是开始大量购入,旧账也就留到了今天。过往IP囤积的弊病越发明显,早年的网文IP文本的价值观与如今的审美倾向相比难免陈旧,例如《点燃我温暖你》原著《打火机与公主裙》中“我有我的国王,我是他不二之臣,我愿为他摇旗呐喊,也愿为他战死沙场”的“纯爱宣言”,就显得中二且不合时宜。
当然,不得不提到另外一部爆款古偶剧《苍兰诀》,其在推翻传统霸总叙事之上,也为女主安放了符合剧情逻辑的成长线,一个有自爱能力的“神女”,一个去油腻的“拔情绝爱”的霸总,终于让荧屏前的观众松一口气,尽情感受暂时逃避现实的言情力量。

明年古偶剧热闹依旧,腾讯视频的《玉骨遥》《与凤行》《长相思》、爱奇艺的《狐妖小红娘·月红篇》《长风渡》《七时吉祥》、优酷的《安乐传》《星落凝成糖》《护心》《长月烬明》等来势汹汹。《爱情而已》《骄阳伴我》《以爱为营》《偷偷藏不住》等现偶剧也各有不俗卖相,谁能真正塑造出丰富饱满的女性角色的同时,承载住女性观众对虚构恋爱的理想化想象,谁就率先预定爆款。
而剧集市场对于“她题材”的开拓明年不会停止,讲述家庭主妇再战职场的《凡人歌》、呈现熟女情感的《你是迟来的欢喜》、聚焦离婚夫妇的《第七年春》和《小日子》、翻拍自台剧《荼蘼》的《生活在别处的我》等,从类型和设定上来看,都有望打破今年的同质化局面,在明年一举收复“话题”失地。
女性主义不是一本万利的生意,更不是洪水猛兽,只要遵循基本的创作逻辑,仍旧是拓宽创作表达与叙事空间的题材富矿。今年令人耳目一新的《摇滚狂花》,以非典型母女设定下的故事在豆瓣收获7.5分;《亲爱的小孩》对女性困境落地且细腻的呈现,拿下了豆瓣7.7的评分,这便是两个鲜明的例子。
- 现实题材与悬疑类型,不打无准备的仗 -
2022年现实题材占据口碑高位,豆瓣评分前十中有七部是现实题材:《大山的女儿》(9.3)、《警察荣誉》(8.5)、《三悦有了新工作》(8.5)、《风吹半夏》(8.4)、《超越》(8.2)、《人世间》(8.1)、《二十不惑2》(8.1),其中聚焦家庭情感的年代大剧《人世间》在2022剧集中正片市占第一,成为口碑流量双丰收的代表作品。

悬疑类型剧作不遑多让,“无限流”样式的悬疑剧《开端》称得上是开年王炸,为2022贡献了第一部爆款。《唐朝诡事录》在全网掀起“志怪美学”热潮,《风起陇西》以悬疑元素呈现正剧气质,《猎罪图鉴》以画像师视角串联都市谜案,《消失的孩子》从孩子失踪牵扯出了一个单元楼形形色色人物背后的秘密故事,《回来的女儿》沿袭《隐秘的角落》孩童视角下的悬疑故事,这些剧作大多凭借口碑逐渐升温,在各自圈层内各得其所。
现实题材与悬疑类型之所以放到一起来谈论,一方面是由于品类划分上的相互重叠,例如《开端》《消失的孩子》《回来的女儿》《猎罪图鉴》等其实均属悬疑类型的现实题材剧,而另一方面,则是2022年剧集非常明显的两个特征:悬疑类型的现实主义美学注入与现实题材的类型化叙事。
当然,这并非是今年首次出现的特征,但在创作保守主义大潮之下,这些在基于成功案例之上、既有类型框架中的小探索就显得弥足珍贵,且实用。例如爱奇艺播出的青春剧《一闪一闪亮星星》,便融合了“穿越”元素与悬疑类型叙事,虽然《想见你》珠玉在前,但其仍旧凭借可圈可点的“暗恋文学”,成为2022年的一匹黑马。

而现实题材对于职业性的探索更进了一步。例如《二十不惑2》中呈现了颇有记忆点的网络主播形象,《警察荣誉》对警察职业繁琐日常的呈现,《三悦有了新工作》将镜头对准遗体化妆师和殡葬师这个冷门职业,《你安全吗》中的黑客、《欢迎光临》中的门童与空姐,当然也包括《猎罪图鉴》中的画像师,都丰富了国产剧中的各类职业形象。

而悬疑类型为了撬动大众的追剧情绪,不仅在视听上保持基本的特色和审美,更试图以现实主义美学丰富悬疑剧的叙事。例如《唐朝诡事录》“奇案之下见众生”,将奇闻异事、志怪传说与历史人文结合,在虚实之间传递现代价值观;《猎罪图鉴》则将容貌焦虑、校园霸凌、家庭暴力等社会议题融入悬疑叙事中,猎奇之中饱含现实关照,两部剧都以悬疑剧常见的单元剧模式,做到了一定的文本突破。

中小型影视公司以“活下去”为基本准则,投机主义已经不适用于这类公司,依照成功案例进行小创新是首要选择。而头部公司身上,则承担了更多试错、探路、为行业发展提供方向的任务。例如《开端》之于正午阳光。
《开端》以“无限流”概念在国产剧中难有对标作品,即便国外已有《明日边缘》《土拨鼠之日》等提供优质文本的电影类型在前,《开端》依旧是风格非常本土化的不可替代的作品。《开端》的故事仅仅围绕一辆公交车展开,却在每次循环中都叠加着作品的强社会性,以小人物的力量与温暖的精神内核,打造了中国式的循环叙事样本。

明年的待播悬疑剧仍有类型边界的拓宽尝试,《尘封十三载》《漫影寻踪》《刑侦笔记》《消失的十一层》《细嗅危糖》类型各异,品相不俗。
短剧的变化大概是2022年留下的最后一个重要信号。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官网发布《关于推动短剧创作繁荣发展的意见》,总局表示要“推动短剧创作繁荣发展,培育壮大短剧创作主体”。自进入5G时代以来,微短剧集优势越发明显,据猫眼研究院的《2022短剧洞察报告》显示短剧市场发展迅速,《拜托了!别宠我》《长公主在上》《念念无明》《夜色倾心》《虚颜》等剧成绩亮眼,但整体同质化较严重,而广电总局对短剧创作的关注,则为其助力了一把东风。

在影视行业生态自我调整期,项目播出即是希望,活下去即是胜利。2022年依然站在“流量拼盘”生产模式产生的负面效应的阴影中,产能过剩引发的去库存现象还在继续,但其中也不乏惊喜。例如今年的口碑剧《异物志》便积压了六年之久,创作团队坚持内容至上,发挥出其最擅长的智斗交锋和巧妙的剧情反转,依旧能赢得观众的心。而《东八区的先生们》这类仅满足自我意淫看不到大众生活的库存剧,也只能面临下架的结局。
除此之外,这一年更多的是谨慎、谨慎、再谨慎的创作态度,古/现偶、悬疑、职场,各大类型都只肯围绕着热点话题搞噱头,似乎上了热搜便是迎合了大众情绪,与大众审美成功对接。基于此,任何能够生发公共议题讨论价值的内容都只能陷入无意义的情绪对抗,剧中人物的行动轨迹则迅速抽离,沾不得一点灰度,剧作对现实痛点避而不见,甚至让角色绕过矛盾直接实现目标,最终只能落入创作的虚无主义倾向里。这也是前文提到虽然今年高市占剧口碑平均值高于去年,但“剧王”缺失的现象亦不可忽视的原因。
照搬前人的路也可能堵死自己的路(例如处于停滞状态的耽改剧),似乎每个外部变量都有可能打破商业模式的平衡,审美迭代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而下一个题材红利在哪里,谁都不知道。历经2022年,观众的口味看似瞬息万变实则有规律可循,外界的动态变化捉摸不定其实也有抵御风险焕发新生的良机。网剧和电视剧双向奔赴,长剧短剧狭路相逢,站在十字路口,只有坚守创作逻辑与时代精神的创作者不会迷路。

排版:央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