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读书笔记-山下英子
断舍离,顾名思义切“断”庞杂物品的来路、“舍”弃不需要的东西、在反复的断与舍中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很感谢山下英子式《断舍离》,这不是一本简单教你扔扔扔的书,而是教你更聪明地、更愉悦地、更省力地干家务。书中很多理念跟我不谋而合,山下英子替我表达了出来,觉得很痛快。将以下读书笔记分享给大家,一起开启家务新理念。
家务活无非就是煮饭、收拾、打扫和刷洗。说起来简单,但实际上还是挺麻烦的。山下英子山下英子认为,每一件物品自带时间、空间和精力。想让家务变得轻松有趣,减少物品很有必要。而且,90%的家务其实都是保养管理工作,断舍离的焦点并不是舍弃,而是很多东西需要通过断舍离,重新找回来。
观点一:收纳并不能收拾好一个家。
我们买很多收纳袋、收纳箱,企图让家里更整洁。首先,将东西塞进收纳里需要耗费我们太多时间,这与我们想轻松做家务的观点是相悖的;其次,将零碎的东西一股脑塞进收纳,让他们从视野里消失,只会加剧我们对物品的忘却。物品与人的关系应该是需要、合适和愉快。忘却总是让人不快甚至不爽的;最后,收纳掉的东西会让我们忘记保养,最终成为灰尘的温床。
观点二:扔掉“好妈妈”、“好主妇”标签
不要为没有认真擦拭马桶、抽油烟机而难过,也不要因为没有亲自给孩子做早餐就自责没有尽到妈妈的责任。整个时代都在激烈的变化,做妈妈的我们也不要墨守成规,被旧时代的思想观点禁箍住脚步。
观念三:抛掉“满箱思维”
“家务集中做”有陷阱:人们总觉得“集中做家务更合理,更有效率”,其实不然。家务活是利用零碎时间做的工作。每天洗衣服叠衣服工作量很小,但拖上几天,小作业就变成了大工程。集中购买商品、提前做好饭菜这些行为其实都是看似节约的“满箱思维”。我们无法管理好太大量的物品、而且提前做好的饭菜会给人强烈的“剩饭感”。。。总之,都是最终让人不愉悦的行为。
观念四:关于吃饭
我们必须好好倾听和回应人的基本生理需求,至少在家做到,想吃的时候就吃自己想吃的东西。当然,如果你自己一个人居住,想什么时间吃,吃什么,都是你的自由,不必提前规划,也不用强迫自己吃不想吃的食物。
观点五:关于节约
“小节约”会消耗大能量。我们会发现,为了刻意节约,我们花去了大量的时间、空间和精力,而且节约会造成一定的精神压力,需要时不时的花点大钱放松一下。而且记账对节约没什么帮助,记账就是记账,它只是让你知道“我的欲求是什么”。买东西都会有买失败的经历,这并不可怕,反而给了我们重新审视该如何物品和自己关系的机会。然后“该扔掉的就赶紧扔掉”。
本书将家务分为早家务、晚家务和周末家务,简单地讲,具体指导我们早上怎么干活、晚上回家怎么干活、周末怎么干活。我觉得没必要按部就班照抄,学习山下英子式思想即可。所以本书主要向我们传达的思想是家务活,讲究的就是有活儿及时完成,而且要利用碎片时间完成。需要的东西就入手,不需要的东西立刻处理掉。用得到的东西放弃层层包装,放在最容易够到、看到的地方。用完即马上收拾,让过程流畅不停滞。清洗、擦拭的工具尽量是一次性的,用完即扔的,避免二次清洁。
比如:
怀着今天的包包辛苦了的感恩心情,把今天带出去的包包里面的东西全部倒入筐子里,第二天上班前超过筐子里选择你要带的东西,这样就不会出现丢三落四的情况。
上厕所、洗手,都要即用即打扫:当场擦拭水龙头或台面、镜子,保持台面干净整洁。
内衣裤、袜子等当天洗当天晒。
看得见的洗手台、橱柜、玄关处尽量不放杂物。杂物一旦随手放,就会越放越多。
不要囤货!不要大量囤货!尤其是零碎的东西,比如文具、调味品等。
尽量使用密封袋,密封盒什么的很麻烦。做家务主要是为了轻松,你用完密封袋,想扔就扔掉了。但密封盒要启开、关上,用完还要清洗晾干。
厨房台面的锅碗瓢盆等杂物尽量减少到最少量。
生活需要质地细腻柔软的毛巾,一条粗糙廉价的毛巾是用来打扫卫生的。
提前决定好“明天穿什么”,同时搭配好鞋子和包包。
偶尔改变一下房间布局,换心情也不错。
周末可以是洗床单换被罩的洗衣日,但不要集中将家务放在周末。
抽油烟机、空调、冰箱等大家电要注意保养。让专业的人来保养。毕竟好环境带来好运气。
收藏许久的信件、贺卡、纪念品、小礼物等,想扔就扔。不要欺骗自己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