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生意人有壁
今天遭遇了很有挫败感的一次谈业务。
“你们报告什么时候能出?下周几?”
“原来报8000,现在报50000,你自己觉得可合适?”
“20-30%给王,你们不是在拿我们公司做交易吗?”
“如果你们想有后面的长期合作,我不建议你们这么做。”
“报告你们正常出,价格我去和他谈。”
“是你领导让你这么说的?回去告诉你领导,我接受不了。”
1986年的人是什么样的?自从2020年对整体80后PTSD了之后,我对这一群体的印象是:狡诈,自私,强势,自视甚高。其实80后很重要,是当前社会的主力,也是中产的主力,也是未来领导人的主力。但是我喜欢不起来,他们善良的不纯粹,邪恶的不彻底,你信任时他们在背后捅你刀,你冷漠时他们在你跟前释放一些莫名其妙的好意。很久不和这个群体打交道,几乎都忘记了这群人身上带有年轻人融入社会之后备受煎熬的烙印。那些高傲的,是因为顺风顺水;那些奸诈的,是因为吃过闷亏;那些假善的,是因为想扮猪吃老虎……复杂的标签是他们的生存法则,不是生来如此,而是生来经历过很多起起落落后,变成这样,并且随着家庭责任的加重逐渐成型。
作为客户是什么样的?我见过瞧不起财税服务的客户、风险意识强的客户,素质很高的创业老板、自作聪明的老板娘、素质不高的投机小老板、家族企业的继承人,说起来不算少。但是一个资源过硬的家族企业继承人是什么样?今天这个就是答案。可以把“不缺钱赚”和“少给我找事”写在脸上:牛逼的那个劲,就像天龙人一样,觉得自己在事务所面前就是大爷,什么财税精英,都是他mlgb的小喽啰,税务那点事,有什么他妈搞不定的,花点钱还不就他妈的摆平了,和公司业务相比算个屁。拖我时间就是他妈的想坐地起价趁火打劫,老子一眼就看透了,少装。约好了时间也不在,就让人在办公室里等着,进门了也不打招呼,眼睛斜着看一眼,低头忙自己的手机,有一句没一句搭理你。
说真的,我从她身上看到了以前的领导影子,那种春风得意、不可一世、傲慢、目中无人,最终形成了一个让我最恐惧的样子:我害怕变成她那副样子,我害怕自己有一天也会无视自己的无知,拒绝倾听他人,拒绝反思自我,觉得自己有什么做不到?有什么不会?有什么办不成?其他人都应该巴结自己崇拜自己。同时,我也看到了一个很可悲的点:那副样子是一种伪装,里面藏着的是能力不足但要强撑的虚荣和倔强,有句话说越秀什么就越缺什么,越是要表现自己精明世故、能说会道、有门路,越是说明在意别人(曾经)看不起自己耿直老实、不通世故、笨嘴笨舌、没有资源。那些外表下藏着的委屈和坑洼,都是摔过的痕迹,善良本分的底色被藏起来了,但无论再怎么伪装,还是能看出来,无非是想站着把钱挣了,无非是想要别人的认可、包容、尊敬或偏爱,说到底都是不幸运的普通人。
再过10年,(部分)90后也会变成这样子的。我暂且可以把这种情况作为一种中国年轻人走向中年人过渡的常态。危害年轻人身心健康是既定事实了,从更大的角度来看是不是危害社会,还需要再看看。毕竟60后、70后也有类似的“成熟”改变。
我最最害怕的事情还不是这个人,而是回来之后经历的让步和妥协。想3报5,为报5先报5-8,结果给别人的心锚是0.8和1.4,实在是无凭无据,空口白牙,忽东忽西,作天作地。最后呢?1.4成交,而且是完全有利于企业,而且是很快出报告,而且是很快就答应,而且……竟也在意料之中——“能做”。
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付出的真情实感很可笑。
那一刻我觉得做一个恶人比做一个好人真是实惠太多了。对自己的利益寸步不让才有可能保住自己并且达到目的,对自己的利益让步希望自己的大格局能够得到长远的优质关系,实在是希望渺茫。这世界上没那么多好人,大家都是一样的欺软怕硬。或者说,对A是完全彻底毫无保留的好人,对其他人可能就是锱铢必较寸步不让,要么,对其他人是能不让就不让。
这就是人性。资源不足的情况下,自然是先给紧急情况——可能是时间限制,可能是难缠的人,为什么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就是因为父母亲子这样毫无保留的关系也会考虑怎么给自己省心,奶是有限的,只能先安抚脾气不好的、会表达诉求的孩子,而不是那些不吭声、闷闷的自己消化需求的孩子了。父母犹如此,何况陌生人!
既然这样,当好人实在是除了感动自己以外毫无意义。凭什么当好人给别人占先?就要当恶人!如果你孤独的坚守自己被灌输的既定的规则,当看到别人逾越规则拿到你们都想要的东西时,你是什么样的心情?你还会为自己的坚守规则而骄傲吗?你看看自己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除了“恶人”,我还想到这种成交背后的人心有多黑。一份报告的价值到底是多少?外审就是卖报告,我现在觉得毫不稀奇。为了把报告的价格卖高点,他们使尽了浑身解数,又是开会、又是培训、又是宣传包装、又是恐吓威胁、又是走动关系、又是年节打点,我对这一行的真实水深实在是毫无认知。可怕的是别人看得清,而我看不清,这和迷宫里团团转的困兽有什么区别。我是不是被过分洗脑了工作的价值?或者说,这一行做的事情其实早就已经很透明了,别人稍微打听就门清,再怎么包装都没用,在别人看来都是变相要钱的把戏而已?想多挣钱就要薄利多销,多跑跑,不能只在个别几个客户上花心思?而是要每天安排满满的,钱收个良心价就行了,事情要不折不扣的完成?做生意,还是要踏踏实实,虽然老实人容易吃亏,但是只有老实人生意才能做长久,靠打嘴炮吹牛逼恐吓不懂的人或者找关系狐假虎威,虽然能赚快钱,最后害的是自己。你的名声毁了、关系淡了、被淘汰了的时候,才知道不该贪图轻松赚大钱的美梦。
一份报告的价值就是几千块。说破大天去,风险有多大,什么时候出事,出事会有什么后果,后果解决需要多少代价,这些东西根本讲不清。既然是讲不清的,那就应该直接一点:设定一个风险承受水平,水平以下,良心价出报告,两清;水平以上,直接拒绝,不要弯弯绕绕,也是两清。
我开始明白,自己从事的行业真的多多少少都有忽悠的成分,我参与了忽悠,又痛悔自己的忽悠,我鄙夷这些忽悠,却又从忽悠里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同时我又不想自己做冤大头,被别的行业忽悠。层出不穷的花招,交不完的智商税。我终于能理解为什么会说“依赖商业和资本运作的行业,从业者会说谎成性”了。因为我也快要变成其中之一。
我似乎感到自己会变成自己意想之中最讨厌的80后的样子。或许那样才是生存之道。又或者,我的智慧太低,还是需要修炼和自渡,让自己能找到更好的处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