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妈妈后的得到与失去
我最爱双手举过头顶,平躺着睡觉。队友却很惊奇,戏称我这是“投降式”睡姿。之前以为很多人都爱这样睡觉,因为家里哥哥妹妹都这样睡。来武汉的前几年常去四姐家,有时候跟她一起睡个长长的午觉,她最后都会先起,说腰疼得睡不成了。她说自己生娃之后就不能平躺着睡觉了,只能侧着睡,不然睡久了腰疼。彼时我想不通,躺着为什么会腰疼呢?我以为所有的身体疼痛不适,躺着应该都能削弱。而现在,我终于亲身体会到了,真的会睡觉睡得腰疼,只好起床。今天难得小景还在睡觉,我便交代队友看着点,自己在客厅写篇日记。
生完小孩最大的变化,除了飙升的体重,就是再也没有一个好觉。而这半年过去,我却已经习惯了随时随刻会被打断的睡眠,就像接纳了一百五十斤的身体一样。偶尔小景晚上两三小时醒一次,我都觉得是恩赐。
婴儿的睡眠颠覆了我从前的认知,发明“祝你拥有婴儿般睡眠”广告语的人一定是没有孩子,或者是位爸爸。有句调侃的话,“哪有什么婴儿般的睡眠,明明是婴儿爸爸般的睡眠。”这也是个大实话。没生小孩前我总是一觉睡到天亮(除非被尿憋醒),队友却要醒好几次,而且一醒就忽的坐起来。我就想,这样好啊,以后夜里可以管管娃,后来事实证明我还是天真了。现在娃早上五点多醒来后在床上玩,声音很大,还用脚蹬爸爸,他都不醒。不过他也并非完全无用,有时我实在坚持不住,就喊他上场。有时小景醒的太早,队友便带去客厅,让我得以补个觉。也是有了娃之后,我理解了为何大家都用“队友”来彼此称呼。小景闹得比较凶的时候,我跟成哥轮流在旁边照看,睡到半夜就换边,那架势,可不就是轮流站岗值班的好队友嘛。
当然不是每个宝宝都睡眠不好,就我最熟悉的小妹和侄女,都是睡觉比较乖的,我就以为所有小宝宝都是如此。所以当小景刚出生十多天就不好好睡觉的时候,我完全崩溃了。网上查各种资料,加妈妈群,补了很多功课,才知道宝宝天生通常是没有自主入睡的能力的,睡觉像说话、走路一样都是需要慢慢习得的技能。而在他还没有学会睡觉之前,都要大人使劲全身解数地哄睡。
不过六个月过去了,这一技能他还是没有学会。所以在我的体验里,哄睡是带娃路上最难的一环。白天黑夜都在和睡眠作斗争,全家的气氛都由他的睡眠决定。
如果要把生育的痛苦时期排序,月子期间高举榜首,因为睡眠严重不足且没有适应。生产时的疼痛和前三个月的孕吐反应紧随其后。其实这几个时期都值得写篇长文,可惜我仅有的时间基本都用来补觉了。公众号也很久很久没有更新了,因为我没有属于自己的一整段时间。因为带娃,和婆婆住在一起,感觉上也没有自己的空间,缺乏静下来书写的心情。
这两天婆婆回老家了,我一个人带娃,妹妹每天过来给我做饭。娃不睡觉的时候我们就在客厅的爬爬垫上玩,算是比较放肆自在的日子了。上一次这么舒坦自在还是清明节假期的时候,也是我和队友独自在家带娃。把娃放在推车里睡觉,我就追电视剧《司藤》,队友做各种好吃的投喂,那是我自生娃后第一次感到开心,此前一直觉得自己抑郁了。
也是从那时候发现,小景在推车里睡得比较好,白天就稍感轻松了。不过一两个月之后,这个方法也失效了,现在白天都要靠抱睡,三四十分钟必醒,婆婆每天也是相当辛苦。而我在工作日的时候每天中午回家喂奶带娃,午觉也彻底与我作别了。
我是六月初开始上班,产假没结束前就发愁,碰上武汉的火炉夏天,我怎么能做到每天大中午往返呢?当然事实又一次证明了我的多虑,人总是比自己想的强大很多,当妈妈的人尤其如此。不过也要感谢队友坚持买的小电动车,稍微消减了这种苦累。天气好路上人少的时候,骑车的那几分钟也趋近于放风。
之前我本来想着买个自行车,因为从没骑过电动车,有点害怕。在他的极力怂恿下,上车一试,居然会骑。之后就骑着小电动车开始了我的奔波,无论暴晒还是暴雨,一天不落。
有一次下暴雨,在楼下碰到四姐来接姐夫,姐夫说要送我,我拒绝了,披上雨衣就准备去骑车。他还在坚持,说雨太大之类不能骑车,四姐在旁说,当妈的人没有啥是办不到的。
是啊,成为妈妈就是一路打破旧日认知,失去、坚持,再逐渐习惯。可是失去了这么多之后,若有人问起,是否后悔成为妈妈?几乎没有人会后悔。这可能是人类本身的繁衍属性决定的,不过在我看来,大概率是因为小宝宝实在太可爱了。
即使被他折腾一夜早上起来头昏脑涨时,只要他趴在旁边笑一笑,那瞬间气也消了,心情又大好了。最近已经会认人了,每次我下班进门,他就两眼放光开始扑腾着要抱抱。我一抱上他,任凭奶奶怎么逗,他都只是笑,然后转头埋在我怀里。每当我在骑车回家的路上,想到这一幕,心里也欢快极了。
任何事情都是一体两面,我纵然失去了自由舒适,但是也失去了焦虑不安,所以当下即是最适合我的生活。当然我算是幸运的,家人相亲相爱互相体贴。即使婚姻琐碎,育儿辛苦,对我来说,最大也只是身体上的辛苦而已。而幸福本身,可能就是这样既辛苦又快乐的事。
2021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