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三年,我都坚持做了什么?
1、锻炼身体。我长年有长跑的习惯,从10年跑到21年。每次五公里。却在去年年底换了风格,改学跳舞。主要是感觉自己跑不动了。多年长跑让我的膝盖出现过疼痛现象。而跳舞是我初初涉入的领域,正在兴头上。若遇事去不成舞蹈班,我也会坚持散步。总之能动弹我就不愿意静止,能溜达我就不愿意宅家。
2、写作。从00年写到现在,从短篇小说到长篇连载,包括软文、杂文、散文。偶尔还会写写论文。写作于我,宛如吃饭、喝水般的常态化。疫情三年,我写得最多的是历史题材的内容。现已在知乎开通专栏“古代人的那些乐子”。也许未来会出一个纸版册子。然而眼下,我还没有写够。
3、养宠物。我素喜豢养小动物。已送走了三只寿终正寝的狗,丢过一只京巴,转送过一只银狐。后来经不起生离死别,开始养猫。疫情三年,从中华田园猫养到英短猫。前一只蓝猫,后一只蓝白。甚肥。母猫都肥得发腮。养猫让我变得热爱干净。一有空就在家里擦擦洗洗拖拖,毕竟,这种生物没有它攀爬不了的地儿。
4、养花。我本是热衷在阳台种菜的。逐渐迷上了种花。现在阳台上摆得都是花。阳台墙壁两侧也被我挂了不少花篮盆,里边有多肉、凤仙、吊兰、矮牵牛、金鱼花、沙漠玫瑰之类。圆筒盆里则是茉莉、玫瑰、蔷薇、桂花、芦荟、百合、栀子、茶花、杜鹃、秋海棠……我也试过种紫藤、铃兰、马蹄莲、无尽夏,可惜没有种活。碗莲没种出意境,粗生粗长,枝蔓壮实得有如虎背熊腰——怀疑买到的是假种子。倒是马奶子葡萄已经叶片肥厚,盈盈有一米多高了。最近又新栽了腊梅和宫粉梅。每隔两天用家养的甲鱼水灌溉,还未见动静。养花让我心境恬淡了些。我会趁着朗润舒服的天气,搬一把椅子坐在花间,静悄悄地享受浮生半日闲,已是精神上极大的放松。
5、护肤。在购买护肤品方面,我不看重牌子。面膜却一定得是靠谱的。最喜韩国春雨面膜。身体乳只要澳洲便宜大碗绵羊油。可惜随着岁增齿长,我能感受到胶原蛋白的大面积消逝。于是,每隔一周,我都会炖煮银耳雪梨红枣汤来喝。经期必炖菌菇鸡汤。秋冬季节,烫脚必不可少,足膜必不可少。奇怪的是,眼霜几乎不用,倒是面庞眼角未出过一丝皱纹。我的闺蜜还教了我一个秘方,用芦荟胶混着郁美净做睡前滋养面膜,有利于美白。
6、看书。我卧室四组书柜,书房有一整面墙的书柜加写字台。依然感觉书不够放。我喜读心理学、历史类、古典文化类的书籍。不读鸡汤文字。有一架书柜放的都是军事和工具书,如辞海、地理、灯谜、对联之类的。那是先父留下的。我极少读,却会一直珍藏。今年我读书的数量少了。往年都是一个月最少读完一本。
7、喝茶。以前爱喝普洱。现在感觉最适合自己的是菊花茶。每次熬夜码字,一杯菊花茶,能保持我内心有静气。码完就睡觉,极少出现失眠现象。对于我来说,觉是怎么也不够睡的。
8、吃粥。愈发喜爱小米粥。我爱在家熬粥,将粥熬得稠稠的,黏黏的,里边有铁棍山药或红枣。闲暇时候,我会去菜市场买一些海鲜,回家做海鲜粥。吃粥让我觉得暖胃。而且,无论是什么粥,我都喜欢往里边放一些姜丝。这个嗜好应是从19年开始养成。莫名其妙地对姜食上瘾,也没有上过火。倒是体内湿气祛除了一些。没有以前那么畏寒,大冬天手脚冰凉的现象也出现缓解。
9、存钱。这三年,我养成的最好的习惯即是少花钱,固定存钱。
10、坚持进修。除了专业方面的知识,我对国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早年不屑的《论语》开始读了,《曾国藩家书》愈发钦佩,《了凡四训》让我信服。我逐渐悟出来了老子所言:“大智若愚,大巧若拙。”高楼起于平地,大浪源自海底,人生永远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无论在哪个领域,人始终要保持敬畏心与修行心。对比西方极端而又过于追求理想化的文明理念,我更愿意保守本心,承认自己认知的有限和自身的不足,坐守一方净土,静待铁树花开。
11、睡前祷告。信主多年,我仍然是一个崇尚自我奋斗以及强力意志的人。然而,身边的良师益友都在劝我学会依靠那股看不见的力量。无论顺境逆境,都要相信一切自有祂的美意。我依然在不停地求索,求得,求拥有更多。我知道祂更希望我学会舍。这一点,我在摇摆中。好的是,我在试着向祂交托,包括自己前方的路。
以上是为疫情三年内的收获。远离了一些浮躁,逐渐找到了真正的生活核心。早前那个风风火火,做任何事都很拼很轴的自己,像一只飞蛾,飞向了我如今伸手触摸不到的空间。也不知是我变得懒散缓慢了,还是她与我渐行渐远了。可是,我知道,她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