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古村] 开化石畈
自马金镇南下,沿着与马金溪结伴蜿蜒的619县道行至底本村,然后左转,则走进了美丽的金水溪河谷。
这是一条弯曲在千里岗山脉西麓的美丽河谷,溪流两岸分布着数个古村落,石畈村即为其中之一。
去石畈,本来的目的是察访所谓“石畈木牌坊”。前述说了,行前看网上老照片,有些生疑,觉得它不像牌坊,所以就决意过来实地走一趟,以便确认一下。
看地图,石畈村过去应当辖属芳林乡,大致也是撤乡并镇的原因,芳林失去乡治并入村头镇,石畈则一并改属。
村子不大,现有余、丰两氏族人聚居,进得村来,先看到 “余氏宗祠”,现为村里的活动室,遂进去参观。
祠堂内部形制与众不同,大体呈“回”字形布局,面阔五开间,进深六开间,中为方形天井,门厅兼作倒座戏台,但大门现已停用,出入走侧门。戏台与正堂相对,均为三开间,其左右设两层木楼回廊,下层为回廊,上层类似看戏的包厢。







正堂左右置耳房,现为村民棋牌室。戏台则为阅览室。


后来随着寻访的深入,发现这种建筑形制并非特例,类似布局在衢州一带颇为流行。



然后寻至所谓“六柱三间木牌坊”,现场察看结果与行前判断基本一致,这就是一座寻常的木门楼,所谓“六柱”,系其通檐用三柱的明间梁架,从而形成进深两椽的敞厦。与通常所见“门楼”唯一特殊的地方,是其左右掖门并未与明间共用一副梁架,仅为一堵砖墙。

或许正是这一特别,让人将其往牌坊上靠拢,但这确实讲不通。因为,牌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为一种“只有面阔而无进深”的建筑。就这座建筑而言,它的主体是明间,而明间是有两椽进深的房子,所以将它视为“门楼”才合乎情理。

“丰氏宗祠”为两进,面阔三开间,自前至后分别为门厅、天井、正堂。

堂号“宏本堂”,匾额高悬正堂之上,明间楹联为“宏业维新石板开宗隆俎豆,本根既厚括阳衍派绍箕裘。”
“俎豆”,古代祭祀、宴会时盛肉类等食品的两种器皿,亦泛指各种礼器。用在这里,取其“奉祀”之意。
“箕裘”,原指由易而难、有次序的学习方式,后多用作比喻祖先的事业。

石畈原名“石板”,开基于宋末元初,相传当初挖土肇基造屋时,土下现方圆亩余大小的平整石板,坚硬无比,族人认作巨星陨石,视为天意,遂在此安居耕读,繁衍开来。
如今,村中余、丰两族和睦相处,携手共建,美好家园景象一新。虽古宅大都被新居所取代,但两座宗祠梁架稳固,古韵犹在,精美木雕精气神儿十足,宛如一只巨手,将古村落的名头牢牢地攥在掌中。





访于2017年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