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不用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这是我感触最深的句子,也是最令人动容的。这简短但又富含着深意的一句话,触碰了我的內心。这讲述了母亲与儿子的渐行渐远,也展示了她面对现实的无奈,而我们能做的只是目送,也只有目送。
《目送》是作家龙应台思的考人生的一本情感性的文集,讲述了她真实的人生历程,是一本感悟性的人生之书。这本书是我的小学数学王老师送我的,给我的感触很深。我看到了父母子女间的亲情,看到了人生要不断面临的离别。父母目送孩子追逐梦想的背影,孩子目送父母老去的背影,我们无法挽留,却只能在心里深深地埋下他们的背影。
我觉得人对文学的理解能力与他的年龄是成正比的。第一遍读《目送》是在初中一年级,当时草草读完,没有读懂,也没有任何的感想。感觉一篇篇的散文很无聊,内容着实生涩难懂,与我的生活相距甚远,唯一的安慰也就是图多字少。直到最近重新将它取出,细读后恍然大悟,而且特别赞同里面讲的道理,书里穿插着的图片也变成了工具来帮助读者更好的了解作者的生活与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是的,她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
龙应台写了父亲的死、母亲的老,裙子上沾上的便便;写了对父母的怜惜和体恤,写了兄弟携手共行,儿子的离别,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了自己的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 写了缠绵不舍与绝然的虚无。七十三篇短片散文中,每一篇都短小精悍,不失风韵,都蕴含着道理,可谓行散神不散。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瞥。可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儿子没有再像小时候那样不断的回头,而如今的他也只是勉强忍受母亲的柔情,在过安检时,只给这个为他操劳了一生的母亲留下了他那清瘦的背影。但他没有注意到,妈妈的眼神一点点的燃起希望然后又一点点的暗淡下来。
父亲骑了很破的车子送作者去学校,车子太破,怕影响女儿的形象,所以父亲没有送到门口。她知道父亲出于好心,但她是多么希望父亲能把她送进校园啊。作者理解了父亲,望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这应该就是亲人之间的理解吧,这样的背影,凄凉且难忘。
父母,这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字眼。是父母陪着我们成长,为我们付出,包容我们的过错。所以这本书让我学会了要珍惜这些关爱,要理解父母。我很推荐大家去看一下《目送》,因为它是一本适合三代人共读的人生之书,而每个人也都会经历目送。目送或许是对生命成长的一种尊重,或许是对生命即將消逝的一种尊重。也许只有你真正经历过才能懂得作者所说的:
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