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次特别的音乐会,《米店》的那个他(们)
比起演唱会我更喜欢看一些舞台剧和音乐会,这一次张玮玮的到来,我以为会在一个小酒馆的地方,小众的歌手们拨着吉他,弹着琴,观众们站着摇摆,激动人心。到了现场才发现,是一个大型剧院啊,楼上楼下满满当当,看着像是演唱会。
大家可能不怎么熟悉张玮玮,之前我也不认识他,然而看过一个人物专访后,我对他有了深刻的印象和认知。 很喜欢他的《米店》,还有《死之舞》,当年和野孩子乐队一起的。是的,他就是一个民谣小众歌手,喜欢弹着吉他和手风琴。也源于手风琴,他一下子吸引了我,因为我也是学的手风琴,且没有想到乐队里还能有手风琴的存在,那是个古老而被遗忘的乐器。
我经常感觉,当我们怀着真诚的热爱和渴望之心的时候,那个所想定会到来,不知不觉不确定中。我也就是挺喜欢张玮玮,喜欢他的音乐,喜欢他的歌,更喜欢他弹琴的时候。我看了他的很多视频,了解了他的很多故事,却没有想过要见到他。
然而,就在那天,一个戏剧群里,有人问张玮玮演唱会的票有人要吗。我这个向来屏蔽群消息的人居然看见了,还不是第一时间看见,果断加了微信,票已出,有些遗憾。又过了些天,那个微友突然问我,有个朋友不去了,我还去吗?当然了,果断答应,抓住机会。
很快,一个月后的那天,我们一起去了大剧院。现场不可拍照录音等,除了不间断的掌声,一片安静。看到张玮玮的心情和他本人的心情一样,安静,踏实,低调。他不像演唱会的明星歌手活泼、激情,赋予感染力,他就是那么简单地,淡淡地,像个老友,他来了而已。
那是一个十周年的活动,开场就是张玮玮和交响乐团的合作,三个小提琴一个大提琴加上他的吉他,音乐的感觉柔和如水很让人治愈。瞬间想到,如此的合作方式,真是打开了新思路,也是开阔和提升了民谣的存在,多好。
接着就是张玮玮和他的兄弟郭龙,这么多年的老搭档了,从没换过。他们是儿时的同学、邻居,感慨热爱让彼此的友谊走到了生命的深处。看似我们是在看表演,他们演奏和歌唱,其实是在听故事,他们用了夹叙夹演的方式去呈现给观众,娓娓道来,随意自由。
为什么我要强调随意自由呢,因为这真是我很少见到的状态,剧院那么大而空旷,现场观众那么多,却可以如此安静。因为他俩很安静,那种亲切低调的性格就像邻家大哥哥,更像是村子里的聚会,大家聚到一起聊聊,热闹热闹。
作为音乐人专注于音乐的创作和表达,言语上却不那么会说。郭龙时而在说故事的时候断档,就是那种突然的沉默,不知道说啥了,然后台下一片掌声。我想他们并不是紧张,就是那瞬间的空白,专注于音乐,这突然切换语言总得卡壳儿一下吧。后来他们说为了流畅那就读读稿子吧,反正是自己写的,看着不容易错。
台上的灯光会随着他们的讲述而变换,时暗时亮。他俩读着讲着又抬头看看观众,再低头看稿子时候,突然来一句,哎呀读哪儿了,找不到词儿了呢。源于喜欢他们的人和音乐本身,观众的包容度也是极高,反而被他们那种随意而自由的性格逗笑了。是啊,没那么多条条框框,亦没有那些标准化,一切随心,感觉放松而舒服。
我很喜欢看他俩聊天,互动的调侃。当郭龙又找不到词儿说不出话的时候,张玮玮来一句,是啊,可真是漏洞百出啊,虽然你上过综艺,但十年的岁月也并未改变什么。说得我是哈哈大笑,突然感觉,搞笑剧我不怎么会笑,而现实中的人却经常让我大笑,就是觉得太可爱,很容易触动我。
张玮玮说起自己今年都在封闭的状态中创作音乐的时候,是让人敬佩的,那是一种对音乐的认真和热爱。他说自己经常沉浸在重复的旋律里,不断地弹不断地听,等着歌词自己长出来。是这样的,就像我们不断地画,不断地写,艺术仿佛总有自我出现的能力,只是等着真正看见他的人。
“越是寂寞的地方,音乐就越受欢迎!”“我让你猜,猜中有奖,奖我的手表上,时针倒转。”这是我现场听到了印象深刻的话,很有感觉。我不知道其他人是如何看待乐器的,在我的心中,乐器是一个媒介,他应该是玩而不是学,我们是用音乐去连接更多的人,让精神和灵魂在此交织。
小时候我学的是手风琴,那是学校的艺术团,记得的永远是演出,我们一个大型艺术团带动了整个学校的名气。小时候的艺术之路没有任何概念,就是感觉在学习,别人休息我还得练琴,那种感觉并不好。还好为了学习父母放松了乐器,但我却有了绝对音感,无论听到什么歌曲都可以自己弹出来。
长大后手风琴参与了我的各种生活,中学带去学校给老师们演奏,大学和工作就是参与各种文艺晚会,风靡了一阵子。却不知从哪天起,我收起了它,不再展示。具体什么原因,现在想了一下,大概源于一种孤独。我的手风琴在儿时是孤独的,因为它只为了演出,长大后他仍是孤独的,因为还是为别人而演奏,且只我一人。那种感觉可能有种机械和被动的存在,我只是演奏约定俗成的曲子,而没有创作的乐趣。
后来,我就把它放在了家里,时不时拿出来玩玩,随便练一些自己会唱的歌曲,很是自在。再后来,我就不玩了,仿佛是一种遗忘也仿佛走到了尽头。太多事情的替代,我的手风琴也没多大意思了,弹来弹去那些曲子也没法吸引自己了。
而这次,在张玮玮的音乐会上,我最期待和喜欢的却还是手风琴的声音,它仿佛传递着琴对我的思念,让我们彼此听见。舞台上,当手风琴出现的那个瞬间,我鼻子酸酸,眼泪禁不住地流出来,热乎乎的。那是感动是快乐,那是我对过去的思念,对小时候自己的怀念。我仿佛看见了一个小姑娘,抱着琴,在院子里、学校里、操场上,认真努力地弹着琴。那小小的身板子五十多斤才二年级时,就可以骑着自行车把三十多斤的手风琴背回家,我真是太厉害了。
都说身体是有记忆的,我却觉得物体也是有记忆的,比如小时候就跟着我的手风琴,现在和它贴近的时候会有种回到过去的感觉,那种深度的连接,是记忆亦是回忆,我对琴键的触摸有肌肉记忆更有情感的回忆。那个当下,我不再是害羞、紧张、苛刻地对自己,而是喜欢、喜爱、欣赏地看着自己,我很满足也很满意,对于过去的自己。
一场音乐会让我在乐器中感受到和自我的更接近,那是把生命的部分进行串联,又一次发现了自己,心生欢喜。佩服张玮玮他们对音乐的追求和热爱,这就是我对艺术真正的理解,那是一种情不自禁,也是一种爱的执着,这就是真正的音乐人,他们有无限的创造力。
想起自己对架子鼓的热爱,何尝不是如此。但凡听到喜欢的歌曲,都会忍不住敲打好久。遇上心情好或糟糕,也会想去敲打一番。我没有学过架子鼓,而这就是创造,那种自由自在的随性创作,很多歌曲就这么打出来了,很是享受。它也像极了我的性格,随意而稳定,我喜欢按照自己的节奏去追寻,然而每首歌曲也都有它原有的节拍,那是恒定的,我要做的就是,在它的恒定中找寻自我的风格,融合出新的存在。
我想我会继续拿出手风琴,时而创造,时常探索。不因为它的老去就被遗忘,却因为它的不离去而再次发现。也许,我们要做到的是,看见过去,融入现在,走向未来!
感谢张玮玮演唱会,让我收获很多,也让我再一次,认识自己。也许有一天,我会找到自己的“乐队”,我抱着手风琴,他们抱着吉他,我们走到大草原,跟着牛羊,一起,放飞自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