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与乌托邦》摘要和笔记(20221120)
能够公正明白的提出有关知识获得和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的问题,这本书就是一个重大的成就。但曼海姆教授并没有停留在这一点上。他认识到,在人类心灵中推动和扰乱理智的因素同样是构成一切人类获得源泉的动力因素。他并没有提出一个产生和授予真理而不受所谓非逻辑因素污染的纯理智的假设,他实际上是对产生思想和进行理性生活的具体社会环境做深入的分析。
这些问题中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是对知识理论本身做深入的社会心理学的阐述,这种知识理论过去一向以认识论的形式作为哲学中的一个部分。……尽管为了解决经验与反映、事实与观念、信仰与真理之间的关系问题人们做了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但存在与认知的相互关系仍然是向现代思想家挑战的问题。……知识社会学渴望为进一步理解这个古代的奥秘做一个中心问题。这样一个任务所要求的不仅仅是把已经确立的逻辑规则应用于现成的材料,因为人们所接受的这些逻辑规则本身在这里就受到了质疑,而且也像我们的其他知识工具一样,被看作是我们整个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和产物。知识社会学的这种研究需要找出知识活动背后的动机并且对思考过程本身受思考者参与社会生活影响的方式和程度进行分析。
知识社会学在分析某一时期某一特定社会阶层的思想时,所关注的不仅是一时流行的观念和思想方式,而且还要关注这种思想发生的整个社会环境。这就必须考虑使某些社会集团接受或拒绝某种思想的那些决定因素,还要考虑促使某些集团有意识的助长这些思想并在更广泛的范围传播它们的动机和利益。
知识社会学还要进一步阐明某个社会集团的利益和目的是怎样在某种理论、学说和理智运动中得到表达的。对于理解任何社会具有根本重要意义的是与各种类型的知识相一致的认识和用于开发每一种知识的相应份额的社会资源。同样有重要意义的是分析社会关系发生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发生是由于某些方面的知识如技术知识的进步以及这些知识的运用使人类控制自然和社会的能力日益增长。同样,由于知识社会学关注知识和思想对维持和改变社会秩序的作用,所以它就必须把相当大的注意力放在传播思想的机构和手段以及问询和表达自由的普及程度。与此相联系的是,还要把注意力集中于现存不同类型的教育制度以及每一种教育制度反映和影响社会的作用方式。——“前言”
知识社会学力求全面领会的,是处于某种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背景中的思想,而个体的各不相同的思想只是逐渐慢慢的从这种背景中显现出来。因此,发展了一种特殊的思想方式的不是一般进行思考的人,甚至也不是那些进行这种思考的孤立的人,而是对标志其共同地位的典型环境不断做出无穷反应的某些群体中的人。
严格的说,单独的个体在思维,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只有认为这种个体参与了在他之前已经由他人思考过的事物的进一步思考,坚持这种看法才是比较正确的。他发现自己处在前人遗留下来的环境中,并且具有一些适合于这种环境的思想方式;为了更恰当的对付他的环境中的变迁所产生的新的挑战,他试图进一步详尽发挥前人遗留下来的那些反应方式,或者用别的反映方式来代替它们。因此,每一个个体在两方面意义上都是在一个社会中成长起来的这样的事实所先行决定的:一方面,他发现了一个现存的环境,另一方面,他在这个环境中发现了已经形成的思想和行为模式。
知识社会学并不把具体现存的各种思想方式同我们最初据以在某种理智意义上发现这个世界的集体行动的背景分离开来。生活在群体中的人们不仅仅作为分散的个体以物理的方式共存。他们并不是从一个沉思的心灵本身的抽象层次上面对世界的种种对象,也不是作为孤独的存在来面对世界的。……纯粹的逻辑分析使个人的思想与它的群体的环境分离开来,而且它同样也把思想与行动分离开来。它造成这样的分离是一个暗含的假设,即认为思想与群体及其活动之间的固有的联系总是存在于现实之中,这种联系既与“正确”的思维毫无关系,而且又可以与这些基础分开而不引起任何困难。
也可能在某些知识领域,正是由于行动的推动作用,首先使对象的世界变得为活动的主体易于接近,进而还可能,正是这种因素决定了对进入思想的那些实在成分的选择。不难设想,如果完全排除了这种意志的因素,那么,具体内容就会从概念中完全消失,而且,最初使人们有可能对问题进行理智陈述的组织原则也会消失。【社会环境、知识和技术的进步、事实与社会观念、利益与社会目标、信仰与价值观等,它们之间的关系、相互影响和作用等,都是在分析社会关系和观念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知识社会学并不是仅仅从逻辑角度去分析思想和观念形成的过程,更多的是从社会环境和事实出发去分析,同时也考虑应然的状态,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一些预测。】——“第一章 对问题的初步探讨”